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粟裕是我军历史上著名的高级将领。他没有进过任何军校,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在伟大的革命战争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有名的常胜将军。在粟裕将军战斗过的苏鲁地区,当时就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这是人民对他的肯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粟裕将军以勤于思考、指挥作战机动灵活而著称,他既善于  相似文献   

2.
一代名将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大将之首。他不但雄才伟略、骁勇善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立德立言,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极为珍贵的著作:《粟裕战争回忆录》。关于这部书,粟裕曾说过:"回忆录中记述的一切成功和失败,经验和教训,是参与革命斗争的所有人们,特别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至于这本回忆录的能够成文,则是我与同志们的合作。"粟裕所说的"同志们的合作"就包括粟裕的夫人楚青的心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楚青就没有《粟裕战争回忆录》。  相似文献   

3.
少华 《党史文苑》2015,(7):21-29
<正>刘少奇向中央推荐粟裕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粟裕一生之中,有幸遇到了朱德、陈毅、毛泽东和刘少奇4位伯乐。刘少奇与粟裕相识于1940年11月7日。这天,时任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与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黄克诚来到海安。陈毅、粟裕率苏北党政军机关干部聚集到海安中坝串场河码头迎接。粟裕没有见过刘少奇,这是第一次。他静静地打量着这位面容清癯、略显严肃的中央首长。  相似文献   

4.
1951年,粟裕离开了南京市军管会主任的岗位,就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繁忙的工作之余,想回湖南会同县枫木树脚村老家看看的念头不时地油然而生。他清楚地记得,最后一次离家出走是19岁的那年——1926年,从此,就从未回过家。那时他正在常德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粟裕在这里加入了共青团。这年假期,粟裕回到家里,不料有人向县政府告密,说他是共党分子。县政府立即派人来抓,幸亏他家里得到了消息让粟裕连夜离开会同,返回了学校。县政府抓不到粟裕,就抓了粟裕的父亲,限其半个月内交出粟裕。他父亲离开县政府后,不几日就得了重病,与世长辞了,年仅43…  相似文献   

5.
1955年9月,在共和国的将帅名单里,粟裕名列第一大将。粟裕未能授衔元帅,引起了当时及后来许多人的由衷感慨。战争年代,粟裕多次率领部队与其他部队整编扩编,在核心领导的人事安排上,他也多次谦让司令。1945年10月,中央任命粟裕为华中军区司令、张鼎丞为副司令。粟裕当即向华中局负责人请求任命张鼎丞为  相似文献   

6.
对多年来社会上有关粟裕对授予他大将的军衔不满,受到毛泽东同志严肃批评的传说,粟裕大将身边的工作人员鞠开同志撰写了<粟裕大将授衔真相>一文,刊登在<北京日报>上作了澄清.实际情况是,1955年授衔时,党中央、毛泽东原本是要给粟裕授元帅衔的,是粟裕高风亮节,自己不要,把元帅衔主动让了.作者鞠开当时并不知情,得悉邵力子说粟裕应评元帅的消息后,当作一个喜讯兴冲冲报告粟裕,并把材料指给他看,以为他会高兴的,哪知他脸一沉,脱口而出:"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  相似文献   

7.
鞠开 《新湘评论》2012,(5):44-45
今年1月10日是淮海战役胜利63周年,特写此文纪念我的老首长粟裕,表示我对他深深的怀念。"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这是毛泽东同志对粟裕的极高评价,也是对他光辉一生战功的一个总结。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当时的总前委,有五位同志: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为什么单独提粟裕立了第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7,(8)
他是战士们心目中的"战神",是毛泽东赞誉的"第一功臣""常胜将军",他就是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2017年8月,粟裕诞辰110周年,本刊特发《粟裕苏中抗战威震敌胆》,以示缅怀。  相似文献   

9.
我党我军的优秀领导者、中外驰名的将军粟裕同志逝世一年多了,我作为他的老部下,悲痛之余,常常想起在他领导下战斗、工作时的情景。他的革命业迹,他的音容笑貌,长久地萦回在我的脑际。一九三三年反第四次“围剿”时,粟裕同志在大会上讲话。他瘦瘦的个头窄窄的脸,十足的小后生模样。这是粟裕同志给我  相似文献   

10.
鞠开 《学习导报》2012,(5):44-45
今年1月10日是淮海战役胜利63周年,特写此文纪念我的老首长粟裕,表示我对他深深的怀念。"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这是毛泽东同志对粟裕的极高评价,也是对他光辉一生战功的一个总结。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当时的总前委,有五位同志: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为什么单独提粟裕立了第  相似文献   

11.
粟裕是共和国将帅中著名的“常胜将军”,是共和国开国第一大将,曾指挥了许多经典的著名战役。这位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将军,头脑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智慧?他看问题为什么能高人一筹?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为你道出粟裕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粟裕在枪林弹雨之中,多次战胜死神。他并不怕死。不怕死,不等于没有想到过死的来临。早在1980年,他就向夫人楚青诉说过自己的意愿:“在我身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几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 1989年2月5日,粟裕同志逝世后,家属遵照他的意愿,将他的骨灰洒向他生前战斗过的地方。骨灰撒放小组来  相似文献   

13.
故土情深     
粟裕将军于1907年8月出生在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镇)枫木树脚村。他自1924年1月离家赴常德求学 ,后来参加革命 ,直到1984年去世的整整60年时间里 ,从未回过故里。家乡的晚辈们没有看见过他的音容笑貌 ,没有听到过他的谆谆教导。我们4人却有幸见过他老人家一次 ,尽管时间很短 ,但他那慈祥的面容 ,浓重的乡音 ,亲切的话语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留下了永远的怀念。难忘的接见1983年9月17日 ,我们一行4人受中共会同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委派 ,带着20多万家乡人民的深情 ,到北京看望粟裕将军。我们在军委…  相似文献   

14.
粟裕戎马一生,身经百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彪炳千古的功勋。毛泽东、刘少奇、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给予他高度的评价,刘伯承元帅也赞扬说:“粟裕将军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列十大将之首,这是党和人民对他卓越功绩的充分肯定。面对荣誉,粟裕十分谦虚,从不居功自傲,常以“沧海一粟”来形容自己。解放战  相似文献   

15.
凡读过《粟裕战争回忆录》的同志,无不为粟裕大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高超指挥艺术和精湛的军事理论所折服。那么,这部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军事著作是怎样完成的呢?笔者有幸在粟裕晚年担任他的秘书,愿把耳闻目睹的一些片断整理成文,以飨读者。粟裕下决心写战争回忆录,有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博览之窗     
1955年,粟裕被授予共和国第一大将的军衔。自那以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他的军衔问题成为大家关心和议论的焦点。多数同志,包括党外的高层民主人士邵力子等人,认为粟裕战功很大,消灭的敌人很多,感到授他大将是低了,应该评他元帅。甚至有人还埋怨到毛泽东那里。也有人冤枉他,竟说他没授上元帅后,不满意,受到毛泽东的批评,他哭了。那么,粟裕授衔的事实真相究竟如何?粟裕是战功赫赫的军事家、战略家,按当时授衔的依据,毛泽东同大家的想法一样,是要给他授元帅军衔的。据毛泽东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中央在中南海颐年堂开会讨论解放军高级将领军衔…  相似文献   

17.
正1955年授大将衔的10位将领中,陈赓与粟裕是推心置腹的莫逆之交。陈赓对屡打大仗、恶仗,智谋百出的粟裕由衷地钦佩。粟裕对陈赓也欣赏有加。1954年10月粟裕担任总参谋长后,陈赓以军事工程学院院长之职兼任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分工的时候,粟裕让陈赓接管自己过去的职责:分管作战。因故不在总参时,粟裕经常指定陈赓代理总参谋长职责,替他主持总参谋部。  相似文献   

18.
<正>善于"偷"师的学生朱德说,粟裕是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楷模。从现有史料看,红军时期,粟裕与毛泽东集中相处的机会只有在蛟洋的3个月。虽有史料回忆,毛泽东曾面授过游击战术的十六字诀,但考虑两人关系和毛泽东抑郁的心情,这种交谈不可能深入。尽管没有更多近距离接触和频繁交往,但粟裕仍把毛泽东视为恩师,开国将帅们公认他掌握了毛氏兵法的精髓,原因只有一个:他是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大革命"中,粟裕是一位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的开国大将。他没有因为中央军委的"一号命令"而被强制离开北京,更没有被监禁或坐牢;他还出席了"文革"期间几乎所有象征政治待遇的党代会、人代会、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并担任国防部副部长要职;1967年4月,他和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等同时增补为中央军委常委。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16,(8)
正张灵甫被誉为蒋介石的"王牌悍将"。解放战争初期,张灵甫和他的七十四师成为内战的急先锋,取两淮,陷涟水,成为华东野战军实际军事指挥员粟裕的强劲对手。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超一流的军事指挥员,面对张灵甫他还是提起了十分的精神,足见张灵甫的强悍。当然,张灵甫对粟裕也很钦佩,据说,有人问张灵甫:"你认为当今军界谁能与你相比?"张灵甫答道:"粟裕。"解放战争初期,华东战场上曾上演了一幕幕粟裕和张灵甫的强强对抗大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