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1995年《劳动法》实施以来,按照《劳动法》“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的规定,我省各类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全面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度。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可长、可短,具体由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需要与劳动者协商确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打破了原来企业职工中的“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线,  相似文献   

2.
政策问答     
《劳动保障世界》2007,(10):42-43
特别提示: 《劳动合同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考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居民身份证具有法定的证明效力。除法律规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对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择业自由是《宪法》和《劳动法》都规定的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目的就在于迫使劳动者一直在同一用人单位,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劳动者择业自由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政策问答     
《劳动保障世界》2008,(1):38-39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约定中,严格限定了违约金的约定条件。单位只有在“培训服务期”和“竟业限制”这两种情形下,才能设定违约金。也就是,除非劳动者在约定的培训服务期提前离职或违反了保密协议、竟业限制的约定,否则劳动者无需向单位支付任何违约金。因此,今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如果在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需承担违约责任的两种情况下,劳动者提出辞职,是无需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的。  相似文献   

4.
3月1日起,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低工资规定》开始施行。《规定》指出,在正常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除去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所得工资、在夜班、高温、井下、有毒等特殊条件下享受的津贴以及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5.
试用期是《劳动法》规定的一种特殊期间,其具有以下法律特征:第一,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根据具体情况需要,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约定的,任何一方不得强迫另一方同意约定或者不约定试用期。即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约定试用期,也可以不约定试用期。第二,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考察期。第三,在试用期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享有劳动合同解除权。《劳动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不受《劳动法》第26条、第27条、第29条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的限制。《劳动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8,(6):112-113
为澄清劳动合同法一些规定在理解上的分歧,使其更具操作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08年9月18日公布并施行。条例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与劳动者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14种情形: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2.劳动者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3.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4.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  相似文献   

7.
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便是一了百了,既不存在任何关系,也不再承担任何权利义务关系。然而,为了全面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诸多劳动法律、规章及相关解释,又提出了许多特殊的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这些权益既有《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基本权利,也有依据我国法律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附随权利”,我们统称为劳动者的“后合同权利”。  相似文献   

8.
如今,许多企业引入了“末位淘汰”的考核机制,一旦在考核中垫底,可能就意味着饭碗不保。虽然企业内部的竞争氛围得到了加强,甚至生产效率也有所提高,但员工因此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末位淘汰”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与之相关的法律概念是“不胜任工作”。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不胜任工作”是可能导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原因。但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需要留意的是,  相似文献   

9.
《劳动保障世界》2007,(10):F0003-F0003
职业健康监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之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具体安排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公民导刊》2008,(6):55-55
无论根据今年生效的《劳动合同法》还是根据早已实施的《劳动法》,这个学院制定的劳动合同上的违约金条款都是无效的。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相似文献   

11.
《就业与保障》2014,(6):5-5
小保:我市某外国语学校,为了提高师资水平,前不久聘用了一名外籍教师。并与其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合同履行了一年因他的就业证到期办不了延续手续,学校欲与他解除劳动合同。可他申请仲裁要求继续履行合同,他的主张能否得到法律支持?小明小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劳动合同,适用劳动者工作地法律;难以确定劳动者工作地的,适用用人单位主营业地法律。劳务派遣,可以适用劳务派出地法律。《劳动合同法》对外籍劳动者,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2.
《劳动保障世界》2009,(2):34-35
答:《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4条规定:“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据此,分公司不符合法定的用人单位资格,不能自行招聘员工,也不能以分公司的名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3.
《江西政报》2007,(11):31-35
第一条 为规范工资支付行为,维护劳动者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向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支付工资,有关部门对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行为进行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相似文献   

14.
政策问答     
特别提示:《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竞业巴掣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知悉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劳动保障世界》2010,(2):48-49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它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纸头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今日上海》2008,(11):62-62
今年9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14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2、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3、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4、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5、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吴桐 《公民导刊》2013,(5):45-45
劳动中,任何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都应得到法律的保障。法律要求用人单位要确保从事劳动的人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防止身心受到危害,确保劳动者得到安全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正如《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所规定:“人人有权享受公正和良好的工作条件,特别要保证安全和卫生的工作条件”。比如在德国,采用技术措施确保劳动安全与卫生的适用范围,就包括工业、商业中的所有工人、技术雇员、学徒、技工和工头等。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1月5日劳动保障部令第28号公布根据2014年12月2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修改〈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提供服务,根据就业促进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劳动者求职与就业,用人单位招用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要承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责任。从立法原意看,立法者对用人单位解除试用期员工的条件是比较宽松的。按理说,用人单位以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不该频发争议,即使出现争议,也不应存在败诉风险。然而,在劳动争议仲裁实施中,很多用人单位却因此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损失。究其原因,大都是由于用人单位忽略了“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中“被证明”要件。  相似文献   

20.
烈日炎炎,挥汗如雨。高温下应如何保证劳动者安全和身体健康,用人单位应该知法、守法、依法送劳动者一片阴凉。 一要把握法律规定的劳动者权益。《安全生产法》第6条规定,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第45条至47条规定,从业人员有权了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存在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采取可能应急措施后撤离。不得因此降低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解除合同。《职业病防治法》第4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权利。用人单位应创造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