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农村文化大院为切入点,通过对农民自办文化现象的分析和描述,得出了农村青年群体正处于一种文化危机状态的结论.在对其成因加以分析的同时,也提出了应对青年群体文化危机的对策,以期引起全社会对农村青年这个群体予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新生代"青年群体文化的角度,探讨了网络里流行的"干物族"、"脑残体"和"90后贱女孩"三种文化现象,认为青年一代在对传统文化反抗和自我追求的同时也陷入了迷茫,进而对"新生代"青年群体如何在社会的压力和缝隙里寻找出路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星座文化下青少年的心理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舟 《青年探索》2004,(2):39-41
星座文化是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一种形式。星座的流行反映了青少年自我认知、人际交往、信念系统等心理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来自外部的压力和传媒的共同作用结果。通过分析星座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的原因,了解青年社会化过程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引导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青年群体是催生各种网络文化现象和热点事件的弄潮儿.这些现象和事件体现着青年群体独特的社会心态和文化特征.本文主要从屌丝文化、青年娱乐文化、青年意见领袖、青年社交文化和女性热点事件等几个方面入手,分别对这些文化现象和热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为大家提供一个理解社会现实和青年群体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三国杀"游戏在青年中风靡的文化解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开心农场"、"杀人"游戏后,一款名为"三国杀"的游戏在国内青年群体中悄然流行,并迅速成为青年娱乐游戏新的时尚标签,为此,我们试图从该游戏风靡现象的文化社会学视角进行分析,以探寻其背后的网络文化、社会学和消费主义等方面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青年文化是青年这一群体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总和,它具有边缘性、时代性、反叛性、超前性的特征.青年文化对青年人格具有导向、激励和塑造作用.要努力把握好青年文化建设的方向,把青年文化建成为符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先进文化,在帮助青年树立健康理想人格的同时自身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在分析传统文化中"群体主义"影响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当代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群体特征的演变,并从挖掘传统文化合理价值因子、在群体发展框架内注重青年个性发展,以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青年群体发展纲领等三个方面,指出青年群体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从农村青年群体切入,对当今的乡村青年文化状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得出了乡村青年文化趋于弱化,甚至于呈现出一种危机的结论.在对其成因加以剖析的同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对促进乡村青年文化的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大众传媒推行的中产文化对中国青年群体的影响.研究发现,大众传媒对中产阶层的形象呈现成为青年群体对这一新兴阶层认知的重要来源;大众传媒推行的中产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青年群体对未来的设计--向"中产"/"白领"靠拢.  相似文献   

10.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文化工业正在迅速崛起,影响着新一代的青年.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几乎所有的文化形式都广泛地与现代传媒技术结合,文化日益趋于商品化、技术化、市场化.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那种感官化、娱乐化、标准化、伪个性化的文化弊端,也存在于当今中国的流行文化中.采用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视角来反思当代中国青年的流行文化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快乐女声"是继"超级女声"之后在国内再次掀起了一场大型电视平民选秀节目活动。"快女"的受众对象主要是青少年群体,青少年在这一节目活动中除了获得名利双收外,更多的是受制于商家和媒体的操纵与诱导,进而成了给媒体带来高的收视率和给商家带来滚滚商机的"牺牲品"。"快女"火爆的原因,除了青少年自身因素外,其背后的商业力量也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成人社会应该更加重视青年文化,尤其要正确引导青年流行文化向主流文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丧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具有较为复杂的心理动因,是近期在青年群体中广泛流行的表达沮丧、焦虑情绪的青年亚文化。对待"丧文化"不应该强行压制,而应该因势利导,关注处在青年阶段的学生的情绪,同时需创制新的网络文化,平衡与稀释"丧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避免青年群体过度沉浸在自己的"丧"情绪中。  相似文献   

13.
青年文化是指与社会主导文化相对应的副文化系统。青年文化与青年的文化程度有关,青年文化与其对社会的认识程度亦有密切关系。青年文化是青年群体在生活中、在社会活动中以特殊形式体现出来的文化现象,它要受社会主导文化的制约与调控,又会影响社会主导文化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加强对青年文化的认识和青年文化的建设,无疑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年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青年街舞的文化意义在于,它以体育为栽体,反映了青少年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消化与发展.街舞在中国青少年中流行的原因,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心理需求,也有时代背景的深刻内涵.街舞对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街舞热潮背后,暗含着社会急剧发展下本土青年文化的缺失.  相似文献   

15.
成人孩童化现象先后经过了由物质粉饰到内心追寻的演变,成为当前的流行文化现象之一.通过对18-40岁青年群体的Kidult现象的调研显示,20-25岁的青年群体需要特别关注,由于青年本身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尚未定型,需要积极引导青少年正视成长的烦恼,改进现有主流文化的传播方式,注重主流文化意识的强化和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16.
加强对当代青年的红色文化教育,是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当前,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大背景下,如何发展和引领红色文化,使之成为青年群体中的流行文化,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我们应深挖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转变红色文化传播理念,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让红色文化成为青年群体学习知识和树立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7.
"无厘头"文化作为近年来影响广泛、深远的青年时尚文化,其产生和发展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整体上看,它是青年极度功利化、实用化追求后的一种文化态度上的大转变,其搞笑、颠覆的特质正迎合了青年在社会竞争重压下需要轻松解脱的心理,而在这种心理动力驱动下的叛逆性流行文化正是青年成长规律与社会背景互动互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青年流行文化异化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纯 《岭南学刊》2009,(3):124-127
青年流行文化异化的表现及生成原因主要有:电子信息技术下的符号异化,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助长了神的异化,商业化服务与消费加剧了物的畀化。青年流行文化异化的实质是人与人的本质相分离。要扬弃青年流行文化的异化,就必须提升青年主体自我批判与扬弃的能力,通过文化价值改造合理地引领青少年的文化倾向,进行社会改革以涵养真正的民主氛围,利用社会属性对自然属性进行动态制衡。  相似文献   

19.
流行文化风行于大学生群体之中,不仅对青年学生思维方式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影响,也对大学主流文化的影响力提出了挑战。大学主流文化的建设要以流行为镜、扬主流之光,有效提升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感召性。  相似文献   

20.
主流文化与青年群体亚文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主流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它具有先进性、开放性、创新性、历史性特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统摄和支配其他价值观,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青年群体亚文化是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的、局部的、特殊的亚文化形态;现代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文化传承链条的断裂是青年群体亚文化存在的客观原因;主流文化与青年群体亚文化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对立,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宽容、善待并正确引领青年群体亚文化回归主流,是正确处理两种文化关系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