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21世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第一个未知流行病,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自今年春天起在中国和全球肆虐,对人类及其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改革开放25年来变得日益开放、日益强大、日益生机勃勃的中国正面临这场突发性危机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为了遏制、控制乃至消除SARS的危害,我们需要通过多种途径透彻地了解这场危机。那么,如何认识SARS危机?需要采用什么样的理论框架分析这一危机的性质、特点及影响?如何预计SARS危机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对于这些问题,现代宏观经济冲击理论和现代危机管理理论提供了有  相似文献   

2.
于靖园 《小康》2011,(12):60-64
希腊债务危机不断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对中国而言,这场危机对中希经贸合作和中国企业有什么影响?中国企业能否从这场危机中捕捉到新的发展机遇?希腊政府对中国与希腊当前的政治、经济关系有何评价?希腊对两国间在政治、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有哪些期待?带着这些问题,《小康》记者采访了希腊驻华大使赛德罗斯·耶奥卡凯罗斯先生  相似文献   

3.
自1997年下半年开始的亚洲金融风暴至今仍余波荡漾,其波及面广,杀伤力大,对亚洲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与金融稳定都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海峡两岸作为亚洲地区重要成员、两岸经贸关系作为亚洲经贸关系的重要环节,自然无法置身于这场危机之外.究竟这场金融风暴对两岸经贸关系产生什么影响?金融风暴之后两岸经贸关系走势如何?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应对危机"不可避免地成为"两会"热点。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究竟有多深,是大家热烈探讨的话题。在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危机下,地方政府将如何作为?  相似文献   

5.
1997年7月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到年底已演化成亚洲金融危机。本文详细记录了这场危机6个月来爆发、蔓延、深化的发展轨迹,说明了产生危机的经济原因,分析了它对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影响,总结了基本经验和教训,为了解和研究这场危机提供了必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任何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都是在一定的世界观的指导下,对当前时代和社会根本性问题的反映.揭示科学发展观的本体论基础对于准确、深入地理解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那么,科学发展观建立的本体论哲学基础是什么呢?是自然本体论、神学本体论、物质本体论?还是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如果以物质本体论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体论哲学基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发展动力和方法等问题就无法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本体论,以实践视角理解科学发展观,正确地理解了"以人为本"、发展动力和方法,才能深刻领悟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遭受了自大萧条以来空前严重的经济衰退.在国际社会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率先复苏的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强大引擎.这场危机在证明中国经济与外部环境息息相关的同时,表明中国拥有强大的应对全球危机能力."中国成功"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推动着人们探究国际金融危机中显现的中国制度的巨大力量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视阈中的金融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形态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变量,理应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解释机制.基于现代社会中意识形态对于经济发展重要影响的学理判断,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危机实质是其核心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生活方式上的消费主义、经济范式上的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危机.这场危机使人们重新思考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重新审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伪性和反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季我努  范裴裴 《传承》2010,(7):51-53
晚清曾发生过多次金融风波,而1910年橡胶股票风潮,波及面之广,破坏力之大,在晚清历史上前所未有。它不仅让中国社会长久积累起来的商业资本外流,而且让新型的工业和运输业失去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这场危机动摇了清政府的国本,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加快了清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0.
去年7月始于泰国的金融危机,先是引起东南亚地区汇市大跌、股市狂泻,接着从泰国迅速蔓延到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随即祸及新加坡、台湾和香港,其后又扩散到东北亚的韩国和日本、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并数度影响欧洲和美国的股市和汇市,余波累及墨西哥和智利等拉美国家,形成震撼世界的"亚洲金融风暴"。这场危机使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经济遭到猛烈冲击,对整个世界经济也产生了消极影响。那么,这场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的经济会有些什么启示?本文试就这两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苏共执政失败的原因时,最具争议的便是对戈尔巴乔夫和由他发动的那场改革的评论。是否需要改革?改革导致苏联解体的那些事件是否可以避免?一场由苏共发动和领导的、旨在拯救自身和苏联社会的改革,为什么会走向它的反面?改革给社会和世界带来了什么?它留下了哪些遗产?对于这些问题,人们不停地在追问,探寻。有一本书,对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这场改革以及改革的历史命运,或许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去年7月泰铢大幅下跌引发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舆论十分关注这场金融风暴对亚洲的发展前景,对该地区政治、经济安全新秩序的形成将产生哪些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是否能如愿以偿,即通过对危机的处理,确立起西方国家对亚洲经济发展进程的控制,并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倡导的模式,重新塑造遭受危机严重冲击的亚洲新兴工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政治制度.台湾作为亚太地区的热点以及它与大陆及美日之间的特殊关系,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拟从台湾所处国际环境的变化分析亚洲金融危机对台  相似文献   

13.
“亚洲危机”的起源、特点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亚洲危机”(这是世界上的通称。严格地讲,应当说是包括东南亚和东北亚在内的东亚危机)是一场传染性极强的瘟疫。这场瘟疫的症状之一,是多米诺骨牌反应,一个国家倒了,一系列国家跟着倒。它的症状之二,是发疟疾,打摆子,不是发作一次即止,而是时断时续,多次发作,且其严重程度呈逐步加深之势。它的症状之三,是顺向、逆向运动并存,交叉感染,来回扫荡,互相推波助澜。危机发生以来一年有余的客观事实证明,一切有关这场危机已经结束或在短期内将会结束的论断,都是不符合实际的,它们一概经不起客观实际的检验。二,就这场危…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迄今人类所经历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种革命性变革,它是从生态危机中引发的忧患意识出发,对人类自然观和价值观的深刻反思和变革.它以发展的眼光和动态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兼顾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利益,以确保人类社会得以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一场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风暴正展现在我们面前,并且这场风暴的影响正在向实体经济和全球各个角落渗透。这场风暴对马鞍山市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应如何应对这场风暴?本文对此做一定的探析。  相似文献   

16.
当今的全球经济危机类似于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反观那段历史及随后的罗斯福新政,会发现大萧条绝非一个单纯的经济危机,它更是一种观念的危机和一种对"新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修正.然而,时隔大半个世纪,自由放任主义的政治哲学以各种伪装之态重卷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并伴随全球化越演越烈,让东方之国的我们也无法幸免于其所酿的经济危机的冲击.对这场经济危机作系统的、历史的回顾和社会的、观念的反思,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7.
自1997年以来,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等国先后爆发了金融危机,日本、越南、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受冲击,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金融动荡。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社会的援助下,危机的国家调整了经济政策,采取了大量的措施,使这场危机已趋于了平缓,但这场危机对亚洲各国,乃至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还没有结束。受这场危机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国际旅游。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广西积极参加国际经济大循环,外经贸和国际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党的十五大后,广西…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自杀等心理危机事件不是孤立的事件,已成为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社会问题.建构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至关重要.本文从危机评估、危机即时干预、危机后干预的全程角度出发,对建构个体一学校一家庭一社会全方位的生态化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普及法律常识的教育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法律的阶级性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互相矛盾的。”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对于搞好这场教育以及司法实践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谈一点肤浅的理解。法律从它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法律和国家一样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  相似文献   

20.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这是列宁的观点.从国家的起源来理解,它是合理的;从新旧国家的更替来理解,它具有不容置疑的真理性.但是,从国家的存在与发展方面去理解,它就使人大惑不解.无论从其起源、更替方面来研究,还是从其发展、存在方面来探讨,由于国家总是适应尽力将阶级矛盾调和到一定低的程度这种社会需要的,因此,国家是阶级矛盾能够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