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富贵是一个词。富就贵,人们通常这样认为。其实,富并不等于贵;富裕的人并不一定就高贵。华人首富李嘉诚认为:富则物也,贵在精神。在李嘉诚看来,富而不贵的问题是有些人在富裕起来后没有  相似文献   

2.
以德化人     
德,是立身处世的宝中宝。德,是世间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何为德?古代先贤有许多关于德的论述。《礼记》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意思是说道德、品德是一个人立身于世的根本,而财富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不仅作为身外之物的财富不能与“德”相比,而且,在精神世界中的其他方面也不能与“德”相比,古人认为:“才而无德谓之奸,勇而无德谓之暴,辩而无德谓之怠,智而无德谓之谲。”吕尚在《文韬》中说:“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在今天,一心为人民服务,诚心解他人之难,即为大德也。…  相似文献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这句名言,教化了多少中华儿女。我们无锡市正大畜禽有限公司,从1985年开始筹建起,就有一个指导思想:先农民之忧而忧,后农民之富而富,即把公司的富裕建立在广大农民富裕的前提之下,这样的富裕才富得正当,  相似文献   

4.
“先富”和“共富”是我国改革开放以降实行的社会主义富裕政策,在改革发展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作为一种公共政策本身就有合法性属性,同时,自身也承载着支撑政治系统合法性的功能。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是“富裕”政策的合法性基础;“先富”在改革之初为打破平均、摆脱贫困功不可没,具有历史时代的合法性,但随着改革的深化、贫富的分化,“先富”的政治合法性下降,“共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合法性程度上升。因此,当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共富”才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5.
“亮丑”有益于纯洁心灵。《谷梁传·僖公一五年》中写道:“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鄙”。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影响久远,光辉永存;品德浅陋的人,行为鄙薄,后人耻之。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用金子比喻人品纯度越高,品位就越高。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敢于“亮丑”是成为“德厚者”的前提,敢于“亮丑”就会时时检点自己,自觉做到慎思、慎行、慎微、慎独,增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意识,就会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最高思想境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指导自己的行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诚心为民,恒心为民,…  相似文献   

6.
钱财物质.是人们生活之依靠,正当的追求无可厚非。但是,这种追求不能是无限度无节制的,而是要符合道德原则.做到“欲而不贪”,正如孔子所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以义为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还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相似文献   

7.
修德与厚德是中国传统德文化的中心与重心。德文化的深刻意蕴源自人类对自然、自身及相互之间关系的认知。传统德文化是聚全德的文化,即德包涵着诸多方面的内容。德的形成必须经过严格的甚至是痛苦的修养过程。修德的过程是无止境的,越是苦修越是积德,坚忍不拔才能积得厚德,而积得厚德方得利国利民利人利己之大用。传统德文化的精神遗产十分丰富,为后人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提供了巨大的前行动力。  相似文献   

8.
做人学会做人,首先要具备“孝悌”之德。古语讲:“百德孝当先”。孔子的弟子有子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虽然这段话中突出了顺从、服从的意思,但是只要扬弃所谓的“愚孝”,孝悌之德值得我们大力倡导与弘扬。人若具有了孝悌之心,才有可能做到“推己及人”。孝悌之心推而广之,就会形成对社会上所有人的关爱情怀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相似文献   

9.
“我饿着,但是我坐着”我赞成一位来自上海的干部的说法:“穷”与“愚”有着互为因果关系,“愚”者多为“穷”,“穷”都多属“愚”,但又不能简单地认为,穷者必愚,愚者必穷。有“穷”者并不“愚”,是因为客观条件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也有因天灾人祸造成的,还有主观不努力,甚至有好吃懒做的;有“愚”者也并非“穷”,是机遇和机会使他们获得了富裕。所以,在扶贫工作中不应机械地理解“治穷必先治愚”这句口号。明白什么是贫困?恐怕连贫困的人自己也不一定明白。不知生,何知死?没有见过富,也就不知道穷。家家都没有电视看,也就…  相似文献   

10.
当前 ,法律的秩序、自由、效益等价值在一些领域处于缺位状态 ,德治应以其本身的价值导向、独特的自治机制与作用方式指引法律价值的实现。我们必须从人类以道德为基础的价值理性上来认识德治之位 ,以法制化的社会主义新型道德为依据来把握德治之道 ,把发展生产力、富而思教作为立德之本 ,树立“以德治党”、“以德治政”的德治典范 ,并提升国民的道德品质以奠定德治之基 ,使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1.
以德为贵,重视道德,崇尚情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突出特色。我国早有“太上贵德”(《礼记》,“百行以德为首”(《世说新语》)的古训。古人讲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也是把德置于首位。其具体表现是:  相似文献   

12.
当前,法律的秩序、自由、效益等价值在一些领域处于缺位状态,德治应以其本身的价值导向、独特的自治机制与作用方式指引法律价值的实现。我们必须从人类以道德为基础的价值理性上来认识德治之位,以法制化的社会主义新型道德为依据来把握德治之道,把发展生产力、富而思教作为立德之本,树立“以德治党”、“以德治政”的德治典范,并提升国民的道德品质以奠定德治之基,使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当代青年最重要的成功素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思想品德素质涉及到人的政治方向、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问题,它解决青年为谁人服务、是否积极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要以德服人     
我们常说,要以理服人,无论大官小官,权力多大,都得讲这一条。在通常情况下,只要你把理讲明说透了,人们会理解和接受的。笔者提出“要以德服人”,并非是对以理服人的否定或取代,其目的在于突出或强调一下,让“服人”的人多讲点德和多有点德,不要空讲理、蛮讲理罢了。“德”者,指“德行”、“品质”和“德政”之类。理,便是大道理了。一个人,尤其是“公仆”者,无德硬讲理,理也黯然失色,人们心不服,面也不服。只有德正,人们才口服心服。诸葛亮对刘备忠心不贰,大概与三顾茅庐之德有关,同样,诸葛亮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德…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构建“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重要抓手,厚积薄发、厚德载物,着力提升新时期温州人“富而好礼、富而好德”的道德自觉,从物质富裕迈向精神富有,打造道德高地。在温州,爱心慈善、见义勇为、帮扶济困、捐资助学等,蕴藏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从个人到团体,从民众到企业,使温州名副其实地成为“温情、温润、温暖”之州,形成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温州现象”,温州人选“最美最爱:传递善美精神”城市。  相似文献   

16.
人才,不仅要有“才”,还要有“德”。不论哪个历史时期,哪种类型的人才,都要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自古以来,国内外都把思想品德看作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一)我国古代十分重视道德品质在人才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在《周记》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全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里司马光提出了“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精辟见解,把德放到统帅的地位,并指出由于德才的不同,造成了对…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把大学生基本道德素质教育扩展到国际范围。大学生参与国际竞争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主要是: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以“爱国”为核心的“为民之德”;以“热爱生命,追求平等”为核心的“立身之德”。本文对“四德”实践的主要途径考评也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作为我们今后的工作目标.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来说,“两富”目标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意义:“两富”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必由之路;而人的全面发展则是建设“两富”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于林惠 《群众》2022,(10):70-70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职责使命。学校纪检监察机构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国之大者”,善作“分内小事”,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做实政治监督,把履行监督首责同立德树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监督工作高质量推动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分内小事”蕴含“国之大者”。“国之大者”,就是“政之要者”“责之重者”。  相似文献   

20.
《春秋》1998,(2)
近几年,梁立华之名已为济南市和山东省的书坛、画坛所熟知,求书求画者络绎不绝,有人甚至赠之以“泉城郑板桥”的美誉。对此,他仅以“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的谦逊待之。出生于1954年的梁立华已经有30年的从艺历程。早在中学时代就尤爱写写画画的他因受到了一位老先生独具慧眼的鼓励与点拨,便义无返顾地走上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