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遵义和播州     
周必素 《当代贵州》2024,(19):78-79
<正>“遵义”作为遵义地域曾经的建置名称,先后各异,但“遵义”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如湘江河水涓涓细流于历史长河中。要说杨氏,必须说遵义,更要说播州。遵义,包括乌江西北的大部分区域,秦以前为鄨国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废鄨国设鄨县。汉初以来先后属犍为郡、牂牁郡。东晋改隶平蛮郡。至隋,因中国统一,户口增多,始招慰置郡县。隋高祖开皇初,置牂州。隋炀帝改为牂柯郡,领牂柯、宾化两县。  相似文献   

2.
正绥阳辣椒产业经过多年规模化发展,现已形成北部黄杨小米辣种植区、南部绥阳朝天椒种植区、中部干椒和鲜椒混合种植区三大辣椒种植区域,建成3万多亩优质辣椒种植基地,示范带动农户种植20多万亩。在"中国辣椒之乡"绥阳县,辣椒产业长期占据农村经济发展主导地位,尤其在今年全省脱贫攻  相似文献   

3.
一、遵义地区历史悠久 遵义地区历史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遵义地区曾是巴、蜀、夜郎等国的领地。西汉时期,在这里设置犍为郡,郡治在(?)县,即今遵义市西北。唐代贞观十三年建播州,十六年(642)年,改播州所辖罗蒙县为遵义县。这是遵义得名之始。从唐末历五代、宋、元、明代计  相似文献   

4.
遵义地区历史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遵义地区曾是巴、蜀、夜郎等国的领地。西汉时期,在这里设置犍为郡,郡治在邑县,即今遵义市西北。唐代贞观十三年建播州,十六年(642)年,改播州所辖罗蒙县为遵义县:这是遵义得名之始。从唐未历五代、宋、元、明代计725年,播州为杨氏土司世袭统治。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05,(18):55
在遵义地区属县中,余庆名入"边塞",而且直到上世纪60年代,才趋于"稳定",归入遵义建制.今余庆县境地,始置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2),但其历史则更早于此.唐乾符三年(876),以牂州属白泥、余庆两土司为校尉(其地即今县地);宋为绍庆府属羁縻小州;元置余庆州、白泥州,属播州宣抚司,"余庆"始作正式行政区划名称出现;明洪武十七年改余庆州为余庆长官司,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中置县后属平越直隶州而归贵州版图.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05,(20):56
正安县,清雍正年间改原真安州为正安州,始得名。为史家所称“开南中之学”的贵州文化第一人尹珍(字道真) 故里,贵州文化之摇篮。正安,位于贵州北部大娄山北麓,周边为务川、凤冈、湄潭、绥阳、桐梓及四川南川诸县。春秋战国属鳖国,秦汉间属巴郡,隋唐及两宋相继属默、义、智、牢、夷、珍等州。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玉珍据蜀称帝,改珍州之“珍”为“真”,称真州思宁等处长官司(等于今县地)。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为真州长官司,隶属播州。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改土归流”,改为真安州,属遵义军民府管  相似文献   

7.
绥阳县位于贵州黔北腹地大娄山脉中段,占地2566平方公里,人口53万.诗乡文化历史悠久,上古时代为禹贡梁州之域,泰为夜郎且兰地.隋朝大业七年.(6111年)置县,属阳明郡.1977年遵义撤地建市后,属遵义市,成为遵义市的卫星声调,距遵义市不过35公里,处长江经济带和重庆经济辐射区,到重庆不足250公里.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04,(13):54
遵义位于贵州北部丘陵地带,乌江北岸。战国秦汉时期置鳖县,为牂牁郡治。唐以前各代行政区域和名称变化不大,贞观中先后析其地置恭水、柯盈县,先属郎州,后属播州。贞观十四年(640年),改恭水为罗蒙,柯盈为带水。十六年(642年),改罗蒙为遵义。《尚书·洪范》中说:“无编无陂(音坡),遵王之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09,(18):M0003-M0003
绥阳县位于贵州黔北腹地大娄山脉中段,占地2566平方公里,人口53万。诗乡文化历史悠久,上古时代为禹贡梁州之域,秦为夜郎且兰地。隋朝大业七年(611年)置县,属阳明郡。1997年遵义撤地建市后,属遵义市,成为遵义市的卫星城市,距遵义市不过35公里,处长江经济带和重庆经济辐射区,到重庆不足250公里。  相似文献   

10.
为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绥阳着力构建"一主三辅"的发展格局,以县城为主轴,辐射蒲场、风华、郑场三个城市组团,为撤县建区奠定坚实基础。从遵义中心城区出发,驱车驶入遵绥高速,不过20分钟即达绥阳出口,一条双向10车道的大道展现在眼前。大道两边塔吊林立,工程车穿梭忙碌,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漫步绥阳县城,洁净的街道两旁商贾林立,人流穿梭。入夜,被绥阳人称为母亲河的洋川河畔,彩灯齐放,霓红灯、房屋轮廓灯、路灯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1.
金沙县位于毕节地区东部,地处乌蒙山脉与大委山脉过渡地带。东临遵义、西及西南界大方,西北接毕节,东南邻修文、息烽、黔西,北至仁怀及四川古蔺等县(市),土地总面积2528平方公里。有汉、苗、彝、布依、仡佬等民族。金沙之名源于县内金宝屯、沙溪坎两地名。今金沙境, 元明分隶水西、播州两宣慰司,明末清初"改土归流"后, 分隶大定、遵义两府。民国时期分隶黔西、遵义两县。民  相似文献   

12.
“我没有对家庭尽到应尽的责任,我不是一个好母亲、好妻子、好女儿!”绥阳县委书记任启贤这样评说自己。不管事实如何,但在绥阳人民的眼里,她是一个好县长、好书记。1996年1月,任启贤从循潭调到绥阳,当选为绥阳县县长。她在循潭任常务副县长时,那大胆泼辣、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绩,早已闻名还选。她抛下80多岁的老母、多病的丈夫和正在上学的儿子,只身来到了绥阳。在绥阳造成了很大的轰动,46万绥阳人一下子振奋起来了。绥阳是国内有名的诗乡和辣椒之乡,在这片既有闻名中外的特产朝天椒而又盛产诗歌的土地上,人…  相似文献   

13.
正绥阳县黄杨镇清溪村村民何平海曾与烤烟打了10多年"交道",去年试种了10亩小米椒,获利2万多元,算下来比种植烤烟划算不少。今年,他一鼓作气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小米椒,预计全年有70万元收入。黄杨镇作为"小米椒"之乡,是绥阳县连片种植辣椒最大、最集中的乡镇,2016年采收辣椒100多万公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05,(20):56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成立于1987年。务川是仡佬族的发祥地。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置县至今(一说大业七年〈611年〉置高富县),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唐贞观二十年(646年)析黔州盈隆县地置都濡县, 属黔州。宋政和七年(1117年),移思州治所务川县于都濡地,始为“务川”县名的最早出现。元至元年间, 因有陨石名“婺星”降于其地而改“务川”为“婺川”。明代先后属思州安抚司、思南宣慰司、遵义府。清和民国沿明制,仍为婺川县。解放后改为务川县。  相似文献   

15.
凤冈县,位于大娄山之南麓,乌江北岸。民风淳朴,文化悠久。隋属阳明郡,唐属义州、夷州,元置大保龙泉长官司,明永乐十一年(1413)改龙泉长官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县,命名“龙泉”,缘于龙泉长官司矣。民国2年,龙泉改为凤泉,民国19年,改为凤冈。凤冈地处黔北东隅,离遵义较远,经济、文化难于比肩,但其文化底蕴和积淀,不逊遵义地区其他县、区,人称“黔中乐土”。一座古代军事堡垒坐落在县境玛瑙山上,距县城23公里,占地300余亩,这座堡垒代表了凤  相似文献   

16.
遵义这座城市有一种自灵魂深处磅礴而出的力量,这来自于她的独特的历史和内涵.遵义地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有建制,遵义之名始于唐代.642年,朝廷将播州所领罗蒙县改为遵义县,取义于《尚书·洪范》中的“无偏无陂,遵王之义”之语.《尚书·洪范》传为箕子向周武王陈述“天地之大法”的记录,蕴含了中国古代优秀的治理思想和智慧.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14,(3):F0002-F0002
正红花岗区历史悠久.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历为黔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春秋战国时期属蔽国,附属于夜郎。秦汉属蔽县,唐贞观13年(公元639年)改名播州。明万历29年(公元1601年)改为遵义军民府。1914年,民国政府恢复遵义县名。1949年11月25日正式设市。1997年6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遵义市设立红花岗区。红花岗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遵义因此名扬中外。红花岗区也是  相似文献   

18.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位于我省西南部,隶今安顺市。 紫云建县始于唐代,迄今已有1300余年。该县历史建置隶属纷繁,唐代在今县境置琰州降昆县,宋置和武州。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置和弘州,后改镇宁州,属普定路。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置康佐长官司。正统三年(1438年)以康佐长官司属镇宁州,直隶贵州布政司,嘉靖年间徙镇宁州治于安庄卫(今镇宁县城)。清雍正五年(1727年)废康佐长官司,七年1829年置威远营,八年(1730年)置归化厅。民国2年(1913年)改厅为县,因此归化县与  相似文献   

19.
息烽县位贵州省中部,乌江南岸,与遵义、金沙、修文、开阳4县毗邻,面积1036平方公里。居住有汉、苗、布依等民族。今县境在元代属湖广行省。明洪武五年(1372)改隶四川行省。永乐十一年(1413)改属贵州布政司。崇祯三年(1630)改扎佐长官司置敷勇卫,又置四守御千户所;以青山长官司改置者日于襄;以贵州前卫故绝六屯并割底寨长官司地置者日诘戎。后因土著彝族首领安位献地投降使当地社会的战乱平息, 崇祯帝下诏更诘戎为息烽,故名。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罢敷勇卫所属于襄、息烽、修文,濯灵4所,改置修文县,属贵阳府。民国3年(1914)7月,移贵筑县治于息烽城,改名息烽县, 属黔中道。民国9年(1920)裁道,直隶于省。民国24年(1935) 后,先后隶属第一行政督察专署、第二绥靖区、第三绥靖区。解放后划归安顺地区,1992年改属贵阳市。  相似文献   

20.
开阳县位贵州省中部,与修文、息烽、遵义、瓮安、福泉、乌当等县区接壤,面积2026平方公里。居住有汉、布依、苗等民族。今县境在唐时属蛮州。宋时属绍庆府。元皇庆元年(1312)隶乖西军民府。元至元三十年(1293)隶顺元路。明洪武初年属贵州宣慰使。永乐元年(1403)元月,属贵州都司,后属贵州宣慰司。天启初年,水东宣慰同知宋万化联合水西宣慰同知安邦一起反抗明王朝,崇祯四年(1631)被平息后置开州,随后隶贵州布政司。清代建置依旧。民国3年(1914)改名紫江县,初属贵州民政司,继属黔中道。民国6年(1917) 直隶省长公署。民国16年(1927),直隶省政府。民国19年(1930)内政部准以奏报“开阳者益欲开阳明之学也”令改名开阳县。解放后属安顺地区,1992年改属贵阳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