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信息时代,仍需要深入群众,才能了解真情,获取真知;深入群众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深入群众首先要解决"深入到什么样的群众中去"这一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在党的工作中,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才能摸清现状,掌握实际情况,制订合乎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才能及时了解群众在各个领域的开拓创造,学习他们的首创精神,集中他们的智慧,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取得在更高层次和更大领域内指导工作的主动权和有效性。也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才能真正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检验政策  相似文献   

3.
调查研究与群众路线在马克思主义认论上是统一的 ,在中国共产党人社会调查研究和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中也实现了完美的结合。我们党调查研究的根本特点是深入群众调查 ,依靠群众调查 ;根本形式是放手发动群众 ,组织和领导广泛的群众性调查。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是转变党风的基础。在新时期 ,群众性调查研究有新的发展 ,是增强执政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层是一个“大溶炉”,农村是一个“大课堂”,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基层是广大干部建功立业的天地。干部的健康成长,需要在基层工作中磨砺、接受群众的检验;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这道“坎”。要成为有所作为的干部,就要勇于深入农村、深入群众,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体现了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务实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群众,勇于实践并善于创新。务实就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发扬"钉钉子"精神,既求真又务实,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务实就要真抓实干,深入群众,不尚空谈,树立和弘扬党的优良工作作风。务实还要强化领导权力责任意识,完善协同协调制度体系,构建完备规范长效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紧抓常抓,抓好抓实。  相似文献   

6.
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深入群众 ,了解群众 ,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对群众充满深情厚谊 ,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并以自身行为和形象引导群众。  相似文献   

7.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位领导同志深有感触地讲,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心实意听取群众意见,只有真听意见,才能听到真意见。这句话讲得太好了.  相似文献   

8.
劳动创造了人自身,创造了人类社会也创造了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所以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文学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各不相同,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文学艺术工作者只有深入群众生活,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9.
69岁的周勤达,是宜城市政协的一位老干部。尽管退休多年,却依然骑车走村串户深入群众,反映社情民意、在撰写政协信息上,周勤达创出了宜城“三个之最”:稿件采用数量最多,采用媒体层次最高,得到领导签批的信息最多。”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 “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和国内改革发展深入进行的情况下,民族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少。要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集中群众智慧,进一步认识和把  相似文献   

11.
远华一案,震惊中外,其中所暴露的腐败问题又一次警醒人们,反腐败的工作要朝纵深方向发展,必须从源头上找问题,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2.
产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权力过分集中,为了防止腐败,必须进行权力制衡。用权力约束权力,建立良好选人用人机制,把好选人用人关口;压缩减少权力,对权力进行横向、纵向的分割,科学分解,合理制衡;对权力的运用过程进行透明公开,建立阳光行政的权力框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权力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相似文献   

13.
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开放的系统。在反腐倡廉建设实践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反腐倡廉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关系,在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破、标本兼治以及人民满意的基础上,从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抓起,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抓好制度体制机制建设以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司法腐败侵害司法公正、削弱司法公信力并将导致腐败现象的恶性蔓延。引发司法腐败的原因既有司法工作人员的个人因素,也有司法系统的体制因素。有效遏制司法腐败的对策,一是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推进司法独立,以实现预防司法腐败;二是加强人大、政协对司法活动的监督,鼓励新闻媒体监督司法活动及保障公众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三是强化对司法腐败的惩治力度,警示潜在的腐败分子,从而最终实现对司法腐败的治理,还司法公正于民,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警察腐败是世界各国司法腐败的重要表现形态之一.国际刑事司法学界对于警察腐败的概念、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分类、形成过程、危害、原因,以及警察腐败与违法犯罪的关系,警察反腐败的战略和策略等,都作有广泛而系统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对于我国公安警察部门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腐败不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而且是影响党执政地位的最大隐患。在探索反腐败的措施方面,除了健全现有规章制度外,还应探索在制度外寻求反腐败的动力。抵制腐败,防止公权异化,最根本的动力来自社会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腐败根源的深层理论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腐败是与权力相伴生的一种社会现象,权力与腐败有着深层次的关系,腐败是权力非公共运作的必然结果,权力主体的自利性、权力本身的可获利性及运作过程中的失控,是产生腐败的深层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腐败现象的产生和反腐败工作进行制度层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产生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安排存在着缺陷,只有积极推动制度创新,构筑反腐败的制度平台,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19.
以法治腐是国内外反腐败斗争的一条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重视法制建设和反腐败立法,我国反腐败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初步建立了一套惩治腐败犯罪的法律体系。党中央提出了通过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反腐败新思路,反腐败实行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已经成为我们党反腐败的一条重要方针。《实施纲要》和《规划》明确提出预防为主、惩防结合的反腐败战略,更注重制度建设,强调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法律体系。西方各国的反贪腐犯罪立法,注重事前预防和综合治理两个方面。在我国反贪腐立法过程中,借鉴域外反腐败立法的成功经验,有利于健全和完善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0.
权力与腐败——从罗宾斯的权力理论谈防治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的形式多种多样 ,其实质是以公共权力谋私利。斯蒂芬· P·罗宾斯认为 ,权力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它依赖的函数 ,若你手中握有资源的重要性、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就可以增加别人对你的依赖。那么 ,对资源的重要性、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进行合理分解 ,以防止过分依赖性下腐败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