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家树 《党史纵横》2006,(12):20-22
1935年12月,北平爆发的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吹响了时局转折的前奏曲,成为西安事变的政治动员。爱国学生运动的深入发展不但加速了张学良由反共内战向联共抗日的思想转变,也加剧了张学良、杨虎城同蒋介石的政治矛盾。在爱国学生的感召下,在蒋介石倒行逆施的逼迫下,终于导致了西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的一生同民主党派和广大爱国人士的交往甚多,情深谊厚。其中他与爱国将军张学良的交往,时间虽短,但感情至深。特别是日后周恩来在各种不同场合,三次为张学良悲惨的个人遭遇而落泪,更是成为一则历史美谈。 在周总理的一生中,他与爱国将军张学良的直接交往有两次,屈指算来也仅仅八天九夜。第一次是1936年4月9日,应张学良邀请,周恩来偕李克农及随行人员在肤施(会延安)进行的会谈。  相似文献   

3.
1936年初,李克农和爱国将领张学良在洛川举行了两次会谈。这是中共中央派出的正式代表和张学良的最早的直接接触,具有特殊的意义。张学良实现了与中国共产党直接联系的愿望,从此开始走上了联共抗日的道路。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自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来,所取得的最早和最重要的突破。有了这两次洛川会谈,才有周恩来与张学良的延安会谈,也才有西安事变的发生。这两次洛川会谈之所以能顺利举行并取得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毛泽东的正确决策、及时指导和周密安排。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一过程中,张学良将军与中国共产党许多高级领导人,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其中,叶剑英是张学良将军最敬重的中共高级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5.
我党与张学良的几次重要会谈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旨在“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将军自“九·一八”事变至“西安事变”前政治思想的转变有其复杂性。国难家仇集于一身的处境,“不抵抗将军”的心灵重负,“剿共”失利的军事原...  相似文献   

6.
今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发生70周年.毫无疑问,抗日救国是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思想基础.但是,张学良爱国思想的形成却往往容易被人忽略.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清薇 《世纪桥》2023,(5):69-71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同步生成,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同根同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厚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以此深化大学生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认知,增进大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与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解读张学良政治思想从拥蒋反共仇日到逼蒋联共抗日的演变轨迹,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西方文化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三重影响是张学良政治思想嬗变的主要动因;爱国主义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张志新  文斌 《党史文苑》2006,(11):7-8,11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解读张学良政治思想从拥蒋反共仇日到逼蒋联共抗日的演变轨迹,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西方文化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三重影响是张学良政治思想嬗变的主要动因爱国主义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张学良与红军长征胜利会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与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牛桂云爱国将领张学良对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在思想和行动上都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但因当时他对红军北上抗日的支持是秘密进行的,所以知道此事的人不多。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和西安事变60周年之际,深入探讨张学良与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关...  相似文献   

11.
17西安事变———古城西安张杨“兵谏”国共两党再度合作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当时驻在陕西、甘肃一带。1936年春,东北军和十七路军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达成了互不侵犯及交通、通商等协定。同年4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派周恩来与张学良进行了会谈,双方就联合抗日的许多重大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与此同时,我们党又先后派汪锋、王世英、王炳南等同杨虎城进行了联络。在此期间,红军在前沿阵地与…  相似文献   

12.
沈秉强先生是广东省民革代表人物,粤北知名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的朋友。他为人刚直,一生清廉。  相似文献   

13.
正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目标高远、崇尚先进的中国共产党赋予其成员一生的政治追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无数共产党人用自己一生的光辉实践生动诠释了党的先进思想和崇高的价值追求,树立了不朽的精神丰碑。毛丰美便是这先进群体中的一员。作为基层党员干部,他的品格、他的精神、他的情怀、他的情操在感动我们的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思考和启示。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品格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庄重宣誓和承  相似文献   

14.
张学良将军作为一个国民党人,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他的思想基础的形成及其发展,是复杂多元的、也是急剧转折的。张学良生长在清末民初。当时,军阀势力逐渐形成,内战频仍,帝国主义乘虚染指,民不聊生,国运垂危,整个社会已经完全半封建、半殖民地化了。当时的东北地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抗日御侮思想是张学良伟大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抗日御侮思想与实践涉及政治、经济、教育诸方面的内容,不仅具有全面性、系统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16.
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剿共"政策,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亲临西安坐镇,督促东北军和西北军将领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然而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早已对蒋介石的"剿共"政策十分不满,他们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下,曾数次到蒋介石的住处苦口劝谏,希望蒋介石能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是二人的建议不但没有得到  相似文献   

17.
1935年12月9日,为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在北平(今北京)爆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抗日爱国学生运动。时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将军,对“一二·九”运动中的东北大学学生给予了同情、保护和支持。东北大学1923年4月26日在奉天(今沈阳)成立,1928年6月张学良兼任东大校长。“九·一八”事变后该校被迫迁往北平,1935年10月该校工学院随张学良迁往西安,但文、法两院仍留在北平。“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在北平的“东大”爱国学生积极投身这场伟大的抗日爱国运动,遭到国民党北平当局的镇压。远在西安的张学良想方设法营救被捕学生。  相似文献   

18.
周涛  随琳 《党史文苑》2006,(3):24-26
张学良抗日御侮思想是张学良伟大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抗日御侮思想与实践涉及政治、经济、教育诸方面的内容,不仅具有全面性、系统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19.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候,与张学良将军共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杨二人与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逼蒋抗日,使西安事变成为改变中国命运的转折点。杨虎城将军能够成为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20.
爱国侨领陈嘉庚一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建设、民族振兴,倾其所能兴办文化教育事业,支持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因而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受到全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尊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