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正王国达翻译:"我爱上了四川,从这里的制造业、农业产业的发展,我看到了邓小平的精神、理论在现实中的成果,看到了邓小平精神产生的生产力的火花!"丹瑞很满意,连说:"Ok!Ok!"丹瑞从四川到北京,在与江泽民主席会谈时说,他看见了邓小平精神的火花。之后,江泽民还为此表扬了中国驻缅甸大使李进军。  相似文献   

2.
张青 《东南亚纵横》2003,(10):15-18
1992年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 :“广东20年将赶上亚洲‘四小龙’ ,不仅经济要上去 ,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 ,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 ,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还提出 :“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 ,他们管得严 ,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之后 ,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很重视邓小平的指示 ,派遣以中共中央宣传部徐惟诚副部长为团长的精神文明考察团(包括中央办公厅、中联部、文化部、研究室等单位人员)到新加坡考察访问。新加坡党政领导人高度重视邓小平对新加坡的评价 ,他们热情接待来访的中…  相似文献   

3.
祖母已去世许多年了,只剩下祖父一个人孤独地生活着。虽然有儿孙们在身旁尽孝,可我还是能看见他眼中深藏的寂寞。祖父患有严重的风湿病,每年的发病时节他的腰腿都会疼得很厉害,可他就是拒绝吃药,宁可疼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听父亲说,祖父这病已有许多年的历史了,许多年来他一直不去  相似文献   

4.
卫宣利 《新青年》2007,(8):11-12
一.他们俩都老了。最近两年,她很健忘,炒菜时会放双份的盐,泡好的花生米总是忘了放盐;睡到半夜醒过来,会重新穿好衣服,去各个房间里检查窗户和灯有没有关好;去买菜,付了钱却忘了拿菜。她还多疑,半夜起来,摸黑到爸的房间里,叫几声叫不醒他,便慌忙伸手去探他的鼻息,被折腾醒的爸骂上一顿,她才放心地回房去睡。她有糖尿病,视力下降得很厉害,有时她  相似文献   

5.
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还殷殷地叮嘱母亲不要通知远地的我,因为他怕我在台北工作担心他的病情。还是母亲偷偷叫弟弟来通知我,我才知道父亲住院的消息。这是典型的父亲的个性,他是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注意。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到凤山去开会,开完会他到市场去吃了一碗肉卖,觉得是很少吃到的美味,他马上想到我们,先到市场去买了一个新锅,买了一大锅肉羹回家。当时的交通不发达,车子颠顾得厉害,回到家时肉羹已冷,且溢出了许多,我们吃的时候已经没有父亲形容的那种美味。可是我吃肉羹…  相似文献   

6.
马孆 《东南亚》2005,(1):1-6
邓小平同志1978年11月对东盟三国的访问,是他在中国历史进入大转折前夕的一次重要访问,其意义不仅在于邓小平同志在访问中的一些谈话对中国在新时期实行全面对外开放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还在于这次访问本身向东盟国家乃至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即中国要化解与东盟国家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对立。从此次访问开始,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并带动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友好关系的发展,从而打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因而这次访问的影响极为深远。本文拟从国家关系、党际关系,以及对外经济关系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与东盟国家从…  相似文献   

7.
今年8月22日是伟人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曾经提倡"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并树立了"古为今用"的榜样。历史证明,邓小平不仅是"洋为中用"的典范,而且以其远见卓识影响世界,创造了"中为洋用"的业绩。邓小平逝世时国际社会对他的光辉一生纷纷做出评价。日本《时报》1997年2月26日发表大公撰写的纪念文章,称颂"邓小平的理论和决策,不仅使中国人民受益,而且惠及亚洲,惠及整个世界";"邓小平的影响力,不仅超越他生活的时代,而且超越他生活的国度"。我觉得,这个评价是很有见地,也是非常公允的。邓小平理论的内涵十分丰富,本文侧重从国际角度就其影响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芝麻,Te amor!     
认识热带鱼是在一个飘着小雨的黄昏,网吧里烟雾缭绕,我的心也跟着很乱,打开QQ,陌生人里赫然有条大鱼在跳着,他发过来信息:"芝麻开门!"我想都没想,放他进来,从此他成为我的好友,那条大鱼一晚上都活跃地跳着,似乎不知疲倦,他兴奋地介绍自己,说我们本在一个城市,说远在加拿大的他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而我只敲上一句:"我失恋了,一无所有."大鱼不再那么活跃了,我猜他一定在想什么吧,我心烦得厉害,很快关机了.  相似文献   

9.
陈援 《海内与海外》2006,(10):39-39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向『节能环保型喷漆房』的发明者刘宝华颁发了第821343号《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由此,一项填补空白的新技术解决了老式喷漆行业噪音大、耗电多、空气污染严重、无法净化的难题。刘宝华原是北京化工六厂的一名钳工,他深知喷漆工人由于环境污染导致多发哮喘病  相似文献   

10.
张大脚 《新青年》2005,(2):20-21
早上醒来的时候,芊芊头疼得厉害,她已经记不起到底睡了多长时间,也记不起之前有多长时间没睡,只有枕上冰冷的一片湿,清清楚楚地告诉她,她曾经流了很多的泪。旁边的枕头空着,枕巾整洁,没有睡过的痕迹。显然梵凯不在,其实他已经很久不在这里睡了,芊芊想。想到梵凯,她的头疼得更加厉害,许多事隐隐约约地在脑海中闪现,支离破碎的片段零零乱乱,仿佛一块整整齐齐的玻璃,一捶击来,然后分崩离析,中间闪过的还有她的影子,然后又消失,跌落,让她开始怀疑,那些到底是不是曾经存在的真实。【第六个梦】他和她已经很多天没有联系了。从城南西罗园到城北华…  相似文献   

11.
从湘西南一隅的安江农校健步走上国际领奖台的袁隆平 ,由于他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 ,国际同行誉之为“杂交水稻之父”。老百姓将他的名字与邓小平相提并论 :发家致富靠邓小平 ,解决吃饭问题靠袁隆平。赞誉之高无以复加。有人甚至将他的杂交水稻发明誉为中国继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袁隆平因此获得了国内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特等发明奖 ,并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拯救饥饿奖”等8项顶尖级国际大奖。去年一家知识产权机构评估袁隆平的无形资产总值高达一千多亿元人民币 ,在国际上与名声显赫的美国电脑…  相似文献   

12.
罗西 《新青年》2005,(7):42
某小便利店门口,看到一女士掉了一枚一元硬币,刚好滚到不远处的一个乞丐面前,他当时盘腿而坐,因为下肢残疾,所以他捡起那硬币,极吃力地高高举起来,要还给那女士,那女士微笑着,摆摆手,顺水推舟,就把一元钱给了那乞丐。我看到这一切,会心一笑,这是都市里的一幅即兴画卷,很美,还有淡淡的喜乐色彩,泛着些许的温暖。本来心情不太好,因为我刚刚去一个姓陈的家里讨债,将近10年了,他就是赖着不还,虽然只有四千元,但是,欠债不回,总是让人郁闷的。每次去他家要钱,我都要做一番思想斗争,那真是活受罪。一方面陈家有狗把门,二是陈先生和他厉害的太太总是…  相似文献   

13.
靳国君 《新青年》2023,(12):58-61
<正>二十、忧思萦怀陆游对“嘲咏风月”的罪名嗤之以鼻。十年前,他自号“放翁”,这回他索性将小轩命名为“风月轩”,言下之意,这是“嘲咏风月”之室,台评诸公如之奈何?他在诗中写道:“扁舟又向镜中行,小草清诗取次成。放逐尚非余子比,清风明月入台评。”他深知所谓“嘲咏风月”是借口,其实是投降派容不得他。  相似文献   

14.
父与子     
秘书走进总经理办公室说:“许总,何其凡刚才打来电话,说今天头疼得厉害,要请一天病假。他让我转告你。”“知道了。”许总说完就放下手中的急件,急急地走出办公室,开着他的桑塔纳向何其凡家奔去。何其凡妻子姓许。年轻时,何其凡在县城里工作,妻子在乡下独自抚养着儿子,儿子与母亲感情深,随母亲姓许。许总其实就是何其凡的儿子。许总大学毕业时,在省城开了家装潢公司。几年间,公司发展到近百人的规模。许总也在省城购了房、买了车。今年年初,又给父亲买了套两室一厅的楼房,把父亲从县城接到省城,还把乡下的母亲接到父亲身边,让双亲团聚。何其…  相似文献   

15.
各国悼念邓小平同志逝世邓小平同志在2月19日逝世后,许多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和议会、政府部门,政党,友好团体.各界友好人士,一些国际组织的负责人,许多国家的驻华使节,在华的外国友人发来了大量唁电、唁函,发表声明、谈话,参加吊唁活动,表示深切的哀悼和慰问。为表达对邓小平的崇敬和悼念,联合国总部在2月20日全天降半旗致哀。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月22日前往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驻地,向秦华孙大使表示他对邓小平逝世的深切哀悼。联合国安理会在2月27日举行正式会议,对邓小平的逝世表示哀悼。亚洲12月1-5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应…  相似文献   

16.
偶读《紫云轩主人——我所接触的毛泽东》(红旗出版社2001年版),作者王鹤滨是当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其中在《子夜散步》一章中谈到毛泽东有一次叫上汪东兴、叶子龙、作者及值班卫士开车去游了“什刹海的一条斜街”。原文不长,不妨引如下:“汽车沿景山东街开到鼓楼,然后又折向西,最后拐进通往什刹海的一条斜街上。这个斜街很短,但较宽,它的西南头便是什刹海的北岸。毛泽东示意周西林把车停下来。毛泽东一行走下汽车,于是便在这短短的胡同里散起步。毛泽东兴致勃勃,谈笑风生,因为怕惊动市民的睡眠,还得轻放脚步,低声说笑。……(毛泽东)走过来,…  相似文献   

17.
正除了王晓望,笔者还见到了刘晓红。那是在上海市中心的一幢高级写字楼,刘晓红曾于上世纪90年代末去美国10年,而后回到上海办了律师事务所,事业做得很大,她的律师事务所占据了这幢写字楼的整个八层,她自己一年里往往是中国、美国各呆一半的时间。她说,是邓小平恢复高考,她才有机会进入复旦。作为老三届学生,在黄山见到邓小平时,心情确实格外激动。邓小平高兴地询问了刘晓红的情况,在得知她原来是在街道工厂做检验工时,说道"不容易啊",这句话一直  相似文献   

18.
工之桥的琴     
杨晔 《新青年》2013,(4):57
先秦著名制琴大师工之桥,得一段上好桐木,精心琢磨制成好琴,配以上弦,声音铿锵悦耳。到林间弹奏,百鸟和琴鸣唱,至山里弹拨,溪水随音悦动。他一生制琴无数,深知此琴为最优。他以为朝廷人才聚集,将此琴献出,一定会有更多人欣赏到它独特的音乐。于是他跋山涉水来到国都。国王不懂琴,叫来掌管礼乐的太常官,太常官亦不知  相似文献   

19.
198 9年 12月 ,正值北京“6·4”风波之后美国反华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邓小平会见了美国布什总统派来的特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 ,此事在钱其琛同志《外交十记》中已有记载。本文是作者从一个亲历者的角度对小平当时处理中美关系的思考和实践进行了回顾 ,他的体会 ,对我们学习和领会邓小平外交思想很有启示 ,特予发表。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1979年大年初一,为了打开闭关自守的国门,邓小平同志最后一次飘洋过海,以巨人之手,在烟波浩渺的大洋上空,架起了一座连结中美友谊的桥梁,为中美关系的发展乃至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揭开了划时代的新篇章本文作者郭日方同志,曾长期在他所衷心爱戴的中央领导人海边担任秘书,他作为邓小平率领的中国政府高级代表团的一名随员.亲眼目睹了小平同志访美的全过程.那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小平同志博大精深的思想,令人倾倒的外交家风度,光彩照人的品格,热情充沛的工作精神,使他终生难就一次得知小平同志去世的噩耗以后,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