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2006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过渡期结束,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这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提出更大的挑战。但我国以《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为核心的相关监管法律制度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将从市场准入、运行、退出三个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11日起,我国对外资银行开放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取消开展业务的地域限制以及其他非审慎性限制,这是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重要举措。本文将从经营理念、管理体制、产品市场定位等角度,浅析全面开放条件下外资银行在天津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WTO ,对于我国的金融业来说 ,挑战将可能大于机遇。那么目前我国的金融业急需调整的内容有哪些 ?相关的领域又有哪些急需改革的呢 ?我将从以下三方面来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一 .商业银行深层次的改革迫在眉睫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日期即将临近 ,我国金融全面开放的日子就越来越近了。一旦入世 ,外资银行将可以办理全面的外汇业务。 5年以后 ,外资银行的本外币业务、开展业务的区域将没有限制。 3~ 5年以后 ,合资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都将对外开放等等。这一切都将给我国的商业银行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首先 ,从公司的治理结构上…  相似文献   

4.
虽然对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最终的全面开放具有诸多的正效应,然而开放的背后还潜藏着一些监管性的危机,如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及汇率监管制度的挑战、外资银行人民币来源的不足、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业务风险等。因此,我国国民经济与金融业的持续发展亟需决策者们针对这些新的问题采取新的应对性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入世以后,时外资银行的开放度越来越大,这对我国金融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保障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健发展,有必要对外资金融机构进行更为有效而审慎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生效已近一年,意味着中国兑现了入世时的承诺,中国银行业向外资打开大门,允许在华外资法人银行为中国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由于我国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外资银行市场退出监管机制,使我国存款人在外资银行资不抵债时将面临很大的风险。因此,研究中国外资银行市场退出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外资银行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之后 ,金融服务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 ,外资银行将更大规模地进入我国并开展各种业务 ,必将对我国的银行业竞争格局、市场秩序甚至金融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探讨了在不违背WTO规则的前提下对外资银行实施监管的原则和内容 ,并对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首先分析了监管外资银行应当遵循的保护本国银行、对等互惠、最惠国待遇以及国民待遇等原则 ,介绍了巴塞尔委员会关于外资银行监管的要求。在此基础上 ,本文探讨了外资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 :市场准入监管、业务监管 ,并对我国进一步完善与外资银行监管有关的存款保险、紧急援助措施、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银行的信息披露和内控、外资银行的风险性监管等内容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业是社会经济的枢纽,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业一直处于国家政策的严格保护下,过着稳定而平淡的日子。进入90年代,中国金融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总体目标是按照国际标准开展业务,与国际接轨,这种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现今,我国已正式加入WID,我国金融业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将更广泛地介入我国金融业,由此对我国的金融业的发展必将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当中,中国是受危机波及相对较小的国家,虽然中国在未来两年的经济增速将回落,但相对于欧美国家,中国市场显然极具吸引力。因此,如何加强我国外资银行安全保障,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是当前我国金融监管方面工作的重点。本文从对外资银行安全保障的一般性分析着手,指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在对我国相关领域法律制度现状进行评析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外资银行安全保障法律制度进行了相关的思考,并提出一些相对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大量进入,我国的银行监管难度明显增大,给银行监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应该做的不是不开放或与市场化方向背道而驰,而是要在坚持开放和市场化的前提下,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刘慧  杨坚  张晓青 《法制与经济》2008,(18):101-101,105
伴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大量进入,我国的银行监管难度明显增大,给银行监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应该做的不是不开放或与市场化方向背道而驰,而是要在坚持开放和市场化的前提下,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入世所做的金融承诺,我国将最终取消对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客户等限制。这意味着我国银行业将出现新的竞争格局。如何构筑一个适应外资银行业务开展的环境,并完善我国相应的监管体系,成为新形势下亟须研究的课题。我国应在新出台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构架下,明确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监管定位,协调和统一立法规范体制,并进一步调整监管内容,改进监管手段。  相似文献   

13.
浅析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促进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给我国的银行监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拟从我国银行监管法制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入手,通过阐述我国在银行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对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完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又一里程碑 ,入世后将对我国服务贸易产生深远影响。作为服务贸易重要部门的金融业更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对WTO规则的约束 ,只有适应WTO规则的要求 ,建立中国金融业的法律保障 ,才能全面完成我国金融服务业的体制改革 ,提高我国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 ,促进我国金融业发展。一、WTO规则对中国金融法制环境影响的前提WTO组织的核心是WTO协议 ,这是由WTO制定和实施的一整套多边贸易规则 ,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规范。在WTO已制定的多边规则中 ,对于金融业而言 ,最有直…  相似文献   

15.
加强和完善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  周斌 《中国律师》2005,(12):81-82
中国加入W T0,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是外资银行到中国开设分支机构和开办各种业务直接带来的竞争,它们必将使中国的金融市场出现份额争夺和重新瓜分的局面,使中国银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据统计,到2001年6月份,中国境内已设立营业性金融机构190家,其中外资银行分行158家在华总资产达414.4亿美元,外汇贷款余额143.2亿美元。据有关专家称,中国加入W T O后,随着市场的更加开放,外资银行在华业务将获得巨大发展,在未来10—15年,将可能从占据中国金融市场的2%增加到约30%的份额。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完善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已迫在眉睫。加…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1月银监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明文确立了在外资银行中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本文将对这一制度进行评述,分析其在立法上的突破和不足之处,以期对我国进一步完善外资银行的监管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跨国银行监管之现状我国对跨国银行的监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国境内的外资银行实行监管,二是对我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监管。这两个方面的监管都应立足于我国的国情,结合国际惯例来进行。(一)中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现状我国现行综合性的外资银行管理法律法规有1995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1994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外资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这是我国目前对外资金融机构进行审批和日常监管的主要法律依据。我国目前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市…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向外资银行的逐步开放,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本文指出基于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基本理论分析,可发现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具有特殊性,而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制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文中结合我国的实际现状和特殊情况,指出应该在具体制度规范方面完善我国的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五年之后,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将会利用其资金实力、从业经验、人员素质、技术手段等全面抢占中资银行的现有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20.
贺江兵 《法人》2006,(12):70-70
中国内地居民前往铃资银行存款,将会看到比中资银行更高还是更低的利率?外资银行是否会和中资银行一样,对小额储蓄账户进行收费?中外银行将执行相同的本外币存款利率。这意味着,到外资银行存款,利率与中资行一样;此外,外资行会和中资行一样对小额存款账户收费。但双方对小额账户的计量或不相同。12月11日之后,中国内地居民前往外资银行存款,将会看到比中资银行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