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编辑<世纪末杂文200篇>时,乐朋杂文即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但我与乐朋先生相熟,则缘于编辑出版他的杂文集<西窗听雨>.他居白下,我在沪上,为商榷出版事宜,书信来往,电话联络,生分日少熟分日多,渐渐地似把年庚忘却而为投契.  相似文献   

2.
孟令哉 《唯实》2004,(6):94-96
蒲松龄先生在《聊斋志异》里颇有感慨地说了这样一句话:“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刘成信将他的杂文评论结集为《杂文情缘》,不由得让我想起这位“情痴”,他出于对杂文的痴迷,舍掉了绝不是一个指头的“铁饭碗”,走上了前途未卜的办刊之路;为了杂文,他将喝咖啡的悠闲和逛舞厅的潇洒,都变作了埋头于杂文理论研究的孜孜;为了杂文,他奔走呼号,致力于创作队伍的集结;评头论足,检点着杂文园地的篇什;激扬文字,期待着杂文精品的涌现……其情可谓痴矣,其志可谓凝矣,故其文亦可谓工矣。杂…  相似文献   

3.
刘成信 《唯实》2002,(6):82-84
在当代杂文作家中 ,有几位颇有名气的剧作家 ,他们的剧作曾轰动剧坛 ,影响广泛 ;他们的杂文创作也出类拔萃、各有千秋 ,沙叶新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沙叶新是十年浩劫之后由一出名曰《假如我是真的》话剧而闻名遐迩的。《假》剧不仅显示出剧作家的思想开放 ,也同时表现出其不凡的胆识与文学才华。此后 ,沙叶新又创作了《陈毅市长》、《约会》、《大幕已经拉开》和《寻找男子汉》等震撼剧坛的力作。大约是离开上海人艺领导岗位前后 ,沙叶新开始创作杂文、散文。在我看来 ,他的许多散文都可以作杂文来读 ,因为有不少散文既有戏剧性 ,又有杂文的…  相似文献   

4.
刘成信 《唯实》2003,(2):94-96
刘 征   2 0世纪 80年代 ,我开始系统地研究当代杂文 ,首先引起我极大兴趣和注意力的便是刘征先生。这是因为当时我读到刘征几篇别具一格的杂文 ,是共和国成立之后很少看到的 ,令人耳目一新。如 :《帮式上纲法》(1979年 8月 ) ;《骏马和骑手》(1980年 3月 ) ;《自以为聪明的蛤蟆》(1980年 11月 ) ;《0 0 0 0 0……》(1980年 6月 ) ;《妙语录音》(1984年 12月 )……我只是列出几篇 ,其实作者在 1979- 1988年的十年中 ,还发表过许多构思奇巧、题材新颖、自成流派的杂文力作。这些杂文突出的特点是 :可读性强 ,文学性浓 ,读后久久萦回于脑际…  相似文献   

5.
杂文与评论     
杂文,是一种边缘性文体,是说理与形象相结合的一种体裁。瞿秋白为鲁迅杂文选集作序时说:“杂感这种文体,将要因鲁迅而变成文艺性的论文。”这里以论文为中心词,杂文是论文的一种具有文艺性特点罢了。也有人提出杂文是“诗与政论的结合”,这似乎又前进了一步,文艺(诗)与政论平分秋色,但很难给它定性和归类,也给创作和理论研究带来困难,有人把它当作评论来写,有人把它写成诗。而鲁迅自己的意见呢?他在给徐懋庸的《打杂集》作序时说:“我知道中国的这几年的杂文作者,他的作文,却没有一个想到‘文学概论’的规定,或者希图文学史上的位置的”。“但是,杂文这东西,我却恐怕要侵入高  相似文献   

6.
一九一八年九月,鲁迅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三号上发表了第一篇杂文——《随感录》二十五。不到一年,就出现了对他的杂文的反响和评论。一九一九年五月,傅斯年在《新潮》第一卷第五号上发表了《随感录》一文,指出“唐俟先生是能做内涵的文章的”,“实在是《新青年》里一位健者”。唐俟,是鲁迅初期写杂文时用的笔名。从这以后,鲁迅杂文  相似文献   

7.
尹学初 《唯实》2003,(12):99-101
自从周海婴先生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中披露了一段“毛罗对话”后 ,真是一石激起千重浪 ,引来许多名人学者浓厚的讨论兴趣。这也许如周海婴先生所说“事关重大”(《鲁迅与我七十年》第 371页。以下引用此书简称《七十年》)的缘故吧。从去年底黄宗英女士发表了《我亲聆毛泽东与罗稷南对话》(2 0 0 2 .1 2 .5《南方周末》)后 ,讨论的重点由“对话”是否存在的争论 ,变成了如何评价这一“对话”的探讨。既然“事关重大” ,笔者不揣浅陋 ,也深感有说几句的必要 ,并就教于诸位名家学者。海婴先生披露的“毛罗对话”是 :“1 957年 ,毛主席前往上海…  相似文献   

8.
邵玉奎 《前线》2008,(10):61-61
我是1998年到《前线》任总编辑的。 没到《前线》之前,我对这本刊物印象颇深的是杂文栏目。我知道,老《前线》开办的“三家村札记”杂文栏目,在读者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复刊后的新《前线》则开设了“燕山新话”杂文栏目,也深受读者欢迎。那时候,我偶尔应邀为“燕山新话”撰写一些文章。可以说,《前线》的杂文栏目,以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文章,使刊物显得生动活泼了许多。  相似文献   

9.
朱铁志 《党建文汇》2008,(11):54-54
我与乃举先生由相识而相知,转眼已经二十多年。乃举性情耿直,为人诚恳,有忠义之心,是杂文圈里有名的热心人。《秋实集》是继《春华集》、《夏雨集》之后乃举的又一本杂文随笔集。由于长年在党刊工作,乃举的杂文创作视野宏阔、立意高远,能够很好地处理“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关系,落笔讲究分寸,展开论述张弛有度,  相似文献   

10.
陈辽 《唯实》2004,(2):94-95
在我国 ,除了有一家《杂文报》、一家《杂文月刊》、一家《杂文选刊》外 ,在定期出版的刊物中 ,专门辟出“杂文随笔”的专栏、期期刊登杂文随笔的 ,就我所知 ,只有提倡“不唯上 ,不唯书 ,只唯实”的《唯实》(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主办 )杂志一家。单是这一点 ,《唯实》的这一做法 ,就使我十分钦敬。因为 ,鲁迅说过 :“比起高大的天文台来 ,‘杂文’有时确很像一种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 ,也照秽水 ,也看脓汁 ,有时研究淋菌 ,有时解剖苍蝇。从高超的学者看来 ,是渺小 ,污秽 ,甚而至于可恶的 ,但在劳作者自己 ,却也是一种‘严肃的工作’ ,和人生有关 …  相似文献   

11.
其一《毛泽东与杂文》研究会正开着。邻座一学友抓空跟我讲:“我批评我的孩子是追星族,他反口说我,你不也是追星族!我正思考这话从何说起,他接着说,你几十年追毛泽东。”毛泽东我们追随的“星”。这话,既引起我想到《正气歌》的  相似文献   

12.
友人徐君对我说:张安生的杂文《在赵丽琼追悼大会上的悼词》发表后,曾有读者写信到刊发该文的报社责问:赵丽琼奉行长张文贵之命陪酒,酒醉身亡,分明是丑事一桩,你们报上竞然发表“悼词”,你们的党性哪儿去了?我没有询问、了解写信人的文化水平,但安生这篇杂文确实是寓冷嘲热讽于平平常常的不显疾呼的语言中,誉之力透纸背亦不为过.读者的鉴赏能力参差有别,个别读者对某些作品生发南辕北辙式的理解也属正常,但由此却引起了我对安生杂文创作艺术追求的注意.最近我读了他的杂文随笔集《奥勃洛摩夫的影子》(江苏杂文十家丛书之一,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认为他是比较重视文学性的杂文作家,文学性增强了他杂文的战斗性,成为战斗性的锋利之刃.  相似文献   

13.
刘成信 《唯实》2002,(12):81-83
作为杂文评论工作者、《杂文选刊》杂志的编者 ,我几乎每天、每月、每年在与身边的同事、各种座谈会、研讨会的与会者交谈杂文作家及其作品 ;同时 ,每与杂文作家、作者、杂文编辑及杂文读者通讯 ,也都离不开对一些杂文作家及其创作谈些个人的浅见与感受 ,就像朋友们说的那样 :不论是“写”还是“说” ,都离不开杂文。于是 ,日积月累 ,就形成许多不成形的“评点”。现根据朋友们的建议 ,稍加整理 ,收集于此 ,权作对杂文的学习、研究心得 ,并就教于各位杂文作家和读者朋友。顺序完全是根据资料的整理先后排列 ,无任何用意。魏明伦  他可谓两…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出版的《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 2 0 0 2年 4月版 ) ,收录有毛泽东 1 94 6年 1月 2 8日致柳亚子的一封信。该信中有一句 :“印章二方 ,先生的和词及孙女士的和词 ,均拜受了。”《毛泽东文艺论集》的编者对“先生的和词”及“孙女士”分别作了注解 ,唯独没有注释孙女士的“和词”。笔者揣测 ,也许是编者一时没有找到这首词。笔者在前些时候查找有关毛泽东咏雪词的资料时 ,恰好看到了“孙女士”———谭平山的夫人孙荪荃———的和词。这首词也是唱和毛泽东《沁园春·雪》的 ,刊载于 1 94 5年 1 2月 2 9日重庆出版的《客观》…  相似文献   

15.
翻阅4月6日《粤港信息日报》,上有一则简讯《陈希同、王宝森染指183亿》:“3月31,北京市常务副市长金人庆在北京市人大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陈希同、王宝森隐瞒财政收入、转移财政资金达183亿元……”不禁感叹啼嘘。这么多白花花的银子,这么一“转移”,就成了他们的私产,像梦中坐了龙庭的阿Q“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与陈希同“同志”比起来,上窜下跳使尽坑蒙拐骗招数而“集资”32亿的邓斌也不过是一个“小玩闹”。 感想未巳,收到湖南衡阳李升平先生寄来的一份资料:1994年11月8日的《杂文与生活》报。上面转载了《人民日报》漫画增刊《讽刺与幽默》的报道:“9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在与华君武、丁聪、方成等10多位著名漫画家座谈时指出,……希望漫画家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创作上大胆些,夸张些,为了社会主义事业,敢于勤攻吾们之阙”。陈希同说:“漫画像杂文、投枪、匕首,可以一刺到底。现在,有些丑恶、落后现象成了顽症,要借助漫画家的妙笔………”云云。 现在重读他的这番高论,当然会觉得很滑稽,滑稽得像一组用对比手法创作的漫画;但当时漫画界、  相似文献   

16.
叶累先生在1999年第5期《上海党史研究》上,发表了《最早提出建党思想的是李汉俊吗?》对我提出的这个问题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先对自己以前的研究作点修正。李汉俊的原话是:“人家叫我做民党叫革命党,我应该在这一点有切实的打算。”以前我聚焦“民党”,没有对“革命党”进行分析是不精确的。他的这句话从语法上讲,“民党”、“革命党”是并列关系,从逻辑上讲是两个概念,尽管经常有人将孙中山领导的政党称为革命党。因此只谈“民党”有悖李汉俊的原意,这是我不严谨的地方。现在我对叶累先生的质疑作复。…  相似文献   

17.
读了《新华文摘》今年第四期严秀的杂文《“食古不化”与“食今不化”》,觉得茫然。严秀在引述了蒋子龙的一段快捷淋漓的谠论之后说道: 他对于这种以新名词唬人,生拉硬套地把文艺创作装进这个“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三论里去的所谓“新理论”,作  相似文献   

18.
在抗日战争期间,受毛泽东的推崇而形成文件在全党通报的文章没几篇。除郭沫若的《屈原》和《甲申三百年祭》外,就只有民盟著名政治活动家张申府在1942年1月11日为纪念《新华日报》创刊四周年而作的《新华,新华,我看你生长、长大》这篇文章了。张申府在这篇文章中热情洋溢地称颂《新华日报》是“全国最好的报纸”,是“抗战的一个有力的精神武器”,“每一提起新华,我就联想到新中国,实在‘新华’就是新中国的象征”。不过张申府在赞扬《新华日报》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希望。他希望“新华日报尽量扩充副刊,尽量发挥教育作用”;他说,《…  相似文献   

19.
杂文专栏“世象杂说”设立后,我试着请姜先生作专栏作家。未想到,佳作在全国报刊界颇为“枪手”的姜先生居然应允了.而且答应作一年。我与姜先生约定,具体题目不限。因为鲜活灵动是杂文的生命,倘若命题而作,未免令人尬。当然,大范围却是有的,即对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修的“世家”加以针经。相对于正面宣传,这叫“旁鼓侧击”,目的呢?强化党刊舆论监督!杂文是政论和文艺联姻的兼体文。从政论方面看,它要吐出比较深刻的思想.姜先生是精通文史、书画的学者、教授,少不了经年累月与故纸堆打交通,可他并未染上迂夫子的习气。相反…  相似文献   

20.
《唯实》1994,(2)
毛泽乐曾这样说:“我爱读杂文,假如让我选择职业的话,我想做个杂文家,为《人民日报》写点杂文.可惜我没有这个自由,写杂文不容易呀!”(与《新民晚报》总编辑赵超构的谈话)柳琪著文认为毛泽乐的许多政论、时评、演讲、谈话、书信等等,都是论理性和文艺性高度统一的杂文佳作.就以《毛泽东选集》五卷中及其他一些谈话、书信、按语等30多篇杂文为例,这里面就有政论、文选,有随感、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