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比较中西方现代化的差异,呈现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能够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属性,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价值逻辑,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资本至上”逻辑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美美与共”的中华文明,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超越了西方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强国必霸”的历史定律。中国式现代化以“五大文明”协同推进,重塑人类文明的新形态,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物本主义的局限性。中国式现代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格局,超越了西方现代化“征服自然”范式的狭隘性。  相似文献   

2.
冯刚  王莹 《前线》2023,(4):4-7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对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发展作出了创新性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宏观构建中注重协调发展,在坚守人民立场中彰显人类情怀,在立足现实中把握未来趋势,在坚持中国特色中顺应世界潮流。深刻理解、科学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思想源流和内在特质,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接续探索,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不断实践,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完成了由“后发外生型”向“自觉内生型”的模式转型,创造了带有鲜明中国特征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不仅实现了对西方资本逻辑的超越,摆脱了现代化建设的单一模式,更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发展史、世界现代化史、世界社会主义史、国际关系史和人类文明史上,中国式现代化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就世界发展史上的意义而言,它超越了以自由市场机制为特色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开创了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道路;就世界现代化史上的意义而言,它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和标准的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了人类现代化的新道路;就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意义而言,它突破了单一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思维,超越了苏联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就国际关系史上的意义而言,它突破了“国强必霸”的西方崛起逻辑,超越了传统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国际秩序运行逻辑,开创了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国际新秩序与国际关系现代化新道路;就人类文明史上的意义而言,它超越了单一现代性文明思维,为多元现代性文明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支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书写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苗文玉 《探索》2022,(6):14-25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源自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浸润、中国共产党对新文明的自觉追求、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滋养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成就的升华,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以厚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前提、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核心、以不断推动中华文明繁荣发展为基础、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关键、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建构合作共赢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方向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新形态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积极开启和成功实践,证明“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单向发展论”“国强必霸论”等基于西方现代化经验与文明认知的理论是错误的。这些西方错误理论并不适合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时代主题,也不能解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使命追求。这种生成逻辑、运行逻辑、价值逻辑相统一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为人类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握历史主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精神密码。党在把握历史主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历史维度上顺应时代发展,逐步实现了救国、兴国、富国和强国;在实践维度上立足现实要求,以实现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五大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实践旨归;在世界维度上,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为解决人类现代化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而且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路,科学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对现代化进行了全局性的战略谋划,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为中国式现代化赋形,在此过程中不但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而且有中国特色,走上了一条不依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之路,实现了对传统现代化道路的成功超越。我们党为中国式现代化领航,使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自身的特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领导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这一进程可分为萌芽、探索、发展和创新四个历史阶段。中国式现代化为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作出了原创贡献,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创造力;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谱写了科学社会主义新篇章;超越了资本主导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9.
全面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需从其出场逻辑、超越创新、本质要义等维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所实现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所以“新”,就在于其超越了文明冲突,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超越了资本逻辑。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本质上讲是一体两面、合二为一的,但从表现特征看又各有侧重,只有理解了二者的异同,才能真正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要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的共同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中国式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内在互动性,彼此之间具有相互塑造和映照的内在互动机理,回应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应然要求。经济现代化建设、政治现代化建设和文化现代化建设,是党引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三大重要任务。在经济现代化建设方面,全体人民摆脱贫困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坚实基础,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在政治现代化建设方面,必须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践行体现人民民主政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文化现代化建设方面,要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适应人类文明新形态,构筑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刘海春  张力一翔 《求实》2023,(6):4-16+10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本质性的内在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文化根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又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其“民为邦本”“调均贫富”“中庸之道”“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西方现代化的难题,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更是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历史探索过程中呈现的客观逻辑,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如何对待资本是现代化建设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辩证扬弃资本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基点,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历史定向。中国共产党以资本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文明可以为我所用、社会主义能驾驭资本全面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擢升,科学回答了东方落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问题,创造性提炼了超越资本轴心的新文明形态,深度拓展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为人类现代化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作为世界性社会发展模式,在率先给西方国家带来生产力、生产关系变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西方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之路,涉及的目标概念并不是空泛的,而是现实任务与政治时空结构的统一体,其本质是实现人民生活状态、层次、质量的共同提高。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这一道路的过程中,把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放置于中国百年发展社会理想和社会形态之中,使其发端于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探索、基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进程、定型于中国社会转型升级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也经历从“解决温饱”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再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探索。那么,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在追求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道路上,需要坚持党的领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柴尚金 《前线》2023,(10):13-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互相成就,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贯通,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凸显人类文明形态新特质。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多样性特征和一般规律,创新了全球现代化理论,蕴含着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内在价值,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文明成就深刻改写世界现代化历史,谱写人类文明形态发展新篇章,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指明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解决人类共同问题、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建设在中西方意识形态竞争局面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意识形态建设生发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出场,并且作为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需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环节,在应对国内外意识形态风险与挑战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以提升意识形态竞争力为焦点,通过战略定力、战略能力、战略支撑与战略目标来总体把握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提升意识形态竞争力提供战略路径上的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的过程即现代性孕育与催生的过程。这种现代性一方面表现为以科学技术和机器工业为代表的社会大生产的规模与效率的日益提升,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过人的现代性塑造实现人的解放与发展。对于人的现代性塑造而言,西方现代化实质上逐步形成了科学技术、大众文化、商品消费、政治活动、社会关系、生态环境等方面对人的普遍抑制,“全面异化”的扭曲与虚幻成为人的现代性的实质内容。以“人本逻辑”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西方现代化的全面超越,立足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五个特征,表达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的解放相统一,以主体性、正义性、统一性、自然性和交往性作为中国式人的现代性塑造分析框架,阐释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是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的重要理论线索。  相似文献   

17.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拓展和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得到深度推进,全面深刻展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独特意蕴。政治民主化体现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价值和进步方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构件。全过程人民民主表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标识性特征和本质要求。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创造,实现了对“亨廷顿悖论”的理论超越和实践破解。保持现代化进程中民主与效能之间的动态平衡,实现政治秩序化,展示中国政治文明的独特价值与制度优势。人的现代化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归宿和终极诉求。全过程人民民主为“物”和“人”的丰富与发展提供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党,建设现代化政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以党的自我革命为引领是实现政党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与现实意义,二者在共同的时代境况面前形成理论和政治上的价值联结。自我革命引领政党现代化建设应该以党的思想理论、执政方式和结构功能的现代化为目标,在实践中以人民中心、法制建设、组织依托、党性引领为主线,不断完善自我革命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政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本质要求及其重大意义作出了深刻阐述,为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人民、市场、资本的力量有机结合、辩证统一起来,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内在动力和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方式。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影响世界现代化的进程、推动人类社会构建和谐世界、最终走向共产主义大同世界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坚持线性发展时间观,人为设立了传统—现代二元对立的发展阶段,并认为现代化是一个线性发展的过程,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过程。纵观人类历史,成功的现代化路径主要有三种:以英美等先发国家为代表的“社会中心主义”模式;以德国和日本等后发国家为代表的“国家中心主义”模式;以中国为代表的“政党中心主义”模式。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就在于树立了正确的现代观,并探索了与自己历史社会情境相匹配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选择,既具有丰厚的学理意义,也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