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一座博物馆,浓缩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折射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经过6年建设的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新馆近日在万众期待中开馆试运行。开馆两个多月来,每天前来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周末每日参观人数最高达1.5万人次。大量的考古出土和馆藏文物无声地讲述着一个史上鲜活的成都。  相似文献   

2.
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建设,既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成都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她丰富多彩、浓郁醇厚的文化氛围,正在成为国内外众多人士的一种共识和切身感受。成都作为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禀赋独特,历史底蕴深厚,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极佳条件。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成都发展的一项十分现实而紧迫的任务。然而种种迹象表明:成都发展文化产业的步伐有待调整。  相似文献   

3.
在他的带领下,成都平原文物考古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果,多项重大发掘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他主持并参加的考古科研项目,将成都的历史往前推进了2000多年,从学术上确立了成都平原是中华古文明的起源地之一、长江上游文明起源中心的特殊地位;他改变了文物毁损事件频频发生的被动局面,探索出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新模式,被誉为"成都经验"和"成都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了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时代。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应通过建设“世界田园城市”,培养城市精神;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化市民凝聚力;展现成都文化生活魅力,提升城市对外的吸引力;打造文化精品,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传播力,增强城市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等措施凝聚人心,增强对外的吸引力,打造城市品牌,进一步提升成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先锋》2023,(11):35-37
<正>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写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之城的大文章,重视文化文博复兴,文化创新驱动城市更新,文化艺术营造场所精神,成为赓续城市文化底色,加快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有益探索。成都是中国城址未变、城名未改、延续至今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占有独特且不可或缺的位置。2020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冯婵  张羽军 《先锋》2023,(9):23-25
<正>“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中外交流的枢纽,是西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在成都历史上,中外商贾云集的“十二月市”便是集中体现这一枢纽作用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十二月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聚焦“新十二月市”的创新表达,将其打造为全面赋能成都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之路的现象级文化IP,是促进成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成都城市建城的标志和年代作出科学界定的问题,实质是探讨我国同类型传统城市文明的起源、性质及其发展规律的问题。本文运用考古材料与历史文献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对我国同类传统城市的对比研究,阐明成都是一座有4500年以上城市文明发展史并有2310年城市建设发展史的历史名城,认定公元前311年秦国张仪城是成都古典城市定型化的标志,是成都城庆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萌 《先锋》2023,(8):67-6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表示,“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中外交流的枢纽,是西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推进文化繁荣兴盛,加快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坚持以文润城塑造“三城三都”品牌。成都持续对标国际国内先进一流,推动产业能级持续壮大、文化地标加速呈现、城市品质优化提升、节会活动高端突破,城市IP品牌价值日益显现,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加快成势见效,为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了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9.
加快成都城乡文化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成都“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成都建设“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的重要途径。为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文化共建共享,缩小城乡文化发展的差距,成都市应建立适合自己的城乡文化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模式:“环形一螺旋”体系,即以城市和农村两个区域为基点,从图书馆、文化工作站、文化活动、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等各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内容着手,打造一个从城市到农村,再由农村到城市循环发展、相互发展、上升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许多城市将文化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塑造城市形象的主要途径。作为现代城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地铁文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城市经济发展。文章旨在研究拓展利用地铁空间,着力打造具有成都特色的地铁文化,促进经济文化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品质,不断提高城市的幸福指数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黄建华  张卫 《先锋》2023,(9):29-32
<正>成都,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2023年再度蝉联新一线城市榜首,成为国内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7月28日,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欢迎大家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活力,既是成都独特的历史基因,也成就了成都现代化建设的别样精彩。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步入新时代,成都在新思想指引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在实践中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使之成为成都市新兴的支柱产业,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升城市形象,而且对促进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能在老工业外迁的基础上,重建城市新型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壮大新兴产业,使城市经济仍然充满活力。成都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做成了一些成果,但要加速成都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支柱产业,还有相当多的事情要做,还有许多值得关注和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成都城市文化与城市经营抉择@谭继和  相似文献   

14.
林娜  穆小龙  邓科 《先锋》2023,(11):67-68
<正>“十二月市”商脉源于古蜀蚕丛时代,形成于唐代,正式兴盛于宋代,是当时全国知名的消费节庆活动。回溯挖掘“十二月市”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促进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重要启迪意义。追溯:“十二月市”的形成原因国内外形势变化是形成“十二月市”的外部原因。两宋时期,随着河西走廊控制权的失去,北方丝绸之路贸易受阻,位于古代长江经济带、南方丝绸之路和北丝绸之路三大经济文化带交汇点的成都,一举成为全国开放枢纽。  相似文献   

15.
文化体验之城一座城市的特色和魅力,往往不在于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它有怎样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文化底蕴。成都,一座有着2000多年文化积淀的城市,引来了财富全球论坛的注目。让我们以财富之名走近一个别样的"文化之都"。成都的文化,可以泡在一杯盖碗茶里,可以藏在一段三国历史里;可以演绎在川剧唱腔中,可以释放在流行音乐里;可以环抱在青山绿水之间,也可以跳跃在时尚现代的建筑中……对这样一座承载着太多文化积淀的城市,只有去听  相似文献   

16.
成都城市精神的内涵之一可以归纳为浪漫文雅之府。浪漫文雅之府是历史人文的积淀,是对成都历史上人文精神与城市气质的高度概括。一、浪漫:成都历史上文化、宗教与学术发达,名人辈出,文化与民风具有浓厚的浪漫气质建城史迄今2 30 0年的成都,人文气息浓厚,有着沉淀了千年的文化底蕴,其“巴蜀文化”可追溯到370 0年前的殷商时期。三星堆与金沙遗址神秘的青铜人像和灿烂的太阳神鸟,正是古代蜀人浪漫文化的集中体现。汉魏六朝是成都奠定浪漫文化内涵的时期,成都的文学艺术出现了繁荣局面。汉代著名的四大文学家:司马相如、王褒、扬雄和严遵都生…  相似文献   

17.
<正> 一、进一步改造成都人的文化心理。(一)成都人文化心理中亟待改造的要素。我们透过文化生活的表面繁华来审视成都人的文化心理和人格现状,一方面可以发现农耕文化的阴影;另一方面可以发现被抛入新的存在状态后无根的迷茫。如人际关系仍然存在内耗现象;行为方式上的重人情轻理性;思维方式上的重小情趣、缺大智慧;文化生活品味上的重物质形式、轻精神内涵;精神关注上偏重个人生活、偏离于终极关怀……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城市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这种文化心理比较缺乏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关注人类和社会的终极价值、激情、挑战、责任感等积极要素。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沉浸于农耕社会温饱安逸的温暧怀旧情绪;一方面面临社会变革而陷入理想、信仰、价值观的迷茫状态。(二)改造成都人文化心理的途径。1、加强理论研究。先进的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成都的理论研究队伍,尤其是社会学家、精神文明建设队伍任重道远。我们需要一批熟悉成都传统文化、历史进程、人文环境、发展现状,对成都满怀热爱的理论工  相似文献   

18.
一座城市没有自己的哲学,就如同生活中没有信念;一座城市没有自己的精神,这座城市的人就没有前行的动力。成都自古以来就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精神气质,成就着自己的文化特质和精神魅力。可是,成都的城市精神究竟是什么?成都市历时一年,集百万干部群众的集体智慧,“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得以形成。沧桑风雨和诗情画笔织就的文化之都成都文明源远流长。早在4500年前,古老的先民们就在成都平原上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建了极具蜀人色彩的早期文明。“蜀之为国,肇于人皇。”古蜀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人皇”时代。…  相似文献   

19.
成都的这些“老房子”可以说是散落在城市中的明珠,那斑驳陆离的青砖灰瓦、高大厚重的深色木门述说着它们的悠久历史文化。可是现代社会城市发展如此迅速,我们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该如何保护“老房子”?它们现状如何?保护之后怎样发展和利用它们?带着系列问题,本刊记者特别邀请庄裕光、张先进和谭楷三位著名学者一起来探讨成都“老房子”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展城市综合体是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级,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必然要求。目前成都的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发展较快,但是也存在急需完善的地方,通过调查分析成都城市综合体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