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本建导方案由课堂导入、主题内容解读、得意之作赏析、求实拓展思辨、昭和网络建导五部分内容组成,阐明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及其表现形式、促进民族大团结的方式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培养学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2.
休和情趣建导方案结合广西民族大学校本教材《民族大义十二和建导纲要》,吸收借鉴大连民族学院第十章教案,从主题内容解读、得意之作欣赏、求实拓展思辨、情趣归纳演练以及课后持续建导五个环节入手,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心任务"进行解读,使学生明确"两个共同"、加快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坚持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具体解读中央“12条”中的第八条,认为该条的落脚点归结于两个“必须”: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必须全面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这两个“必须”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区域自治伟大实践的基本原则;该条的价值判断要把握三个“是”: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这三个“是”,准确地表达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最后,还就该条特别强调全面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内容,指出这部自治法代表着我国民族政策法制化方向,并已成为民族政策法制化的典范和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共识建导法的视角解读中央“12条”中的第七条,围绕保障民族平等这个核心概念,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分析。该条的三层含义各有侧重地应对民族问题概念中的“三个关系”:第一层强调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直接应对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第二层强调国家为少数民族创造机会与条件,保障各民族的权利和利益,在应对民族间关系的同时关照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第三层强调各民族都有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义务,在应对民族与民族、民族与阶级间关系的同时,进一步规范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文章最后提出,当前要准确把握中央精神,紧紧抓住保障民族平等这个根本理念,积极建导我国民族的“三个关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和谐的民族关系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的生命线。“三个离不开”思想是对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科学总结,是正确处理新时期民族关系的科学指针,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相似文献   

6.
本方案结合广西民族大学校本教材《民族大义十二和建导纲要》,运用情趣建导方案,正确解读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第五条提出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我国当代民族问题的解决之间的关系,通过雍和情趣建导环节使学生加深对党和国家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理解,树立正确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历史观。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认为,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名概括民族理论政策“12条”的第一条,对民族概念的表述与斯大林民族定义之间有本质差异。这种表述既有效行使民族概念的中国话语权,又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性。文章最后还从国家安全以及复杂性思维等角度对“12条”的这种表述作了相应的阐述,既保持了作者以往研究的一贯风格,又阐述了作者关于“12条”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系列研究的课题主旨。  相似文献   

8.
豫和专题的教学内容是中央"十二条"中的第一条关于民族定义的解读,从主题内容解读、得意之作赏析、求实拓展思辨、情趣归纳演练、课后网络建导五个部分来诠释此次建导教学设计。通过习研演练情趣建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建导中理解民族概念的内涵,并深入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永和情趣建导方案结合广西民族大学校本教材《民族大义十二和建导纲要》,通过不同视角理解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正确解读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简称中央"十二条")中的第三条表述。通过情趣建导环节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存在的长期性,正确理解族性再生的现象,加深对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了解,形成正确的民族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概念升级的视角解读中央“12条”中的第四条。认为:该条用“两个包括”全面拓展了关于民族问题的思维空间,在首要位置强调了民族自身发展这个民族问题的重点领域,进而明确标注了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或国家之间这些民族问题的警戒区域;通盘把握了全球民族问题共通的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实现了民族问题概念的更新换代。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作出理解:民族问题就是具有民族性的社会问题,是伴随着民族过程不断产生并不断需要民族社会共同面对的历史使命;民族问题的民族性既可在社会转换中生成,也可在社会转换中消解;因而,民族问题只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中央民族工作12条”中的第四条,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民族问题的新理念,实现了民族问题概念的升级换代。这一概念中的“两个包括”全面拓展了关于民族问题的思维空间,使民族问题的外延更加扩展。“三个关系”则明确标注了民族、阶级和国家是关涉民族问题的三个警戒区域。“五个共性”是民族问题的本质属性,民族问题实质上就是具有民族性的社会问题。从整体上看,民族问题都只能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方案结合广西民族大学校本科教材《民族大义十二和建导纲要》,运用情趣建导方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正确解读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简称中央"十二条")中的"第二条"表述。通过情趣建导环节使学生加深对党和国家民族理论的了解,树立起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历史观。  相似文献   

13.
"三个离不开"是我国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历史和现实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新时期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行动指南,必须用"三个离不开"方针引领民族地区的生态移民扶贫开发。  相似文献   

14.
本方案结合广西民族大学校本教材《民族大义十二和建导纲要》,运用情趣建导环节,对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简称中央"十二条")中的"第六条"内容,即"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我国的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内部事务,反对一切外部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作出正确解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我国民族事务的原则,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社会主义祖国观。  相似文献   

15.
张佐 《社会主义论坛》2008,(9):45-47,49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对于集边疆、民族、山区于一体的西部欠发达省份云南来说,务必扎实解决好为什么转、转什么、怎样转的问题,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促进“四个协调”。  相似文献   

16.
结合广西民族大学校本教材《民族大义十二和建导纲要》,运用情趣建导方案进行教学设计,系统介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发展战略,着重介绍广西民族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民族政策,通过授课让学生基本掌握中央"十二条"中第十二条内容,增强学生成长成才的决心和信心,坚定为民族地区发展贡献力量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7.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中国共产党在关键历史节点接续回应了“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等重大课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辩证智慧。与“两个务必”相比,“三个务必”是在新的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下提出的,并与时俱进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二者又具有相同的价值旨归、功能导向和理论基础。科学把握“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要正确认知“变”与“不变”的关系,坚持在“变”之要求中把握“不变”之根基,并以“不变”之根基应对“变”之考验。  相似文献   

18.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履行领导革命和执政建设两大历史使命过程中,经历了“两个曲折发展期”到“两个转折发展期”再到“两个成熟发展期”的转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两个曲折发展期”、“两个转折发展期”、“两个成熟发展期”的内涵和划分标准;三个不同发展期的共性特征;“两个飞跃”与“两个成熟发展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两个务必”和“三个务必”一脉相承,都是对党的建设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冷静思考,是党应对风险考验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利器。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有其坚守的不变,即: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目标不变,追求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初心使命不变,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不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进取精神不变;也有因时代变迁、实践变化而“变”的一面,即:党的角色地位更重,面临的时代挑战更大,人民的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20.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之后,中央以文件形式对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作了十二条表述“。十二条”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重要发展。本文就“十二条”对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新发展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