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提升司法公信力,不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培育法律信仰,更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提高法官素质,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充分信赖、尊重与认同裁判结果。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司法公信力,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人民群众对法院、法官、裁判文书的信任度。对法院和法官而言,司法公信力是个大问题。司法公信力不仅体现在以事实为根据上,更体现在以法律为准绳中;不仅体现在裁判文书里,更体现在法官的言行中;不仅体现在法律效果上,更体现在社会效果上。一个良好的社会状态要看社会诚信,  相似文献   

3.
余文唐 《中国审判》2013,(12):54-55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那么,这一目标从政治和良心或者说职责要求上说是必须的,而从司法角度来看究竟能否实现?如果可能实现,那么司法机关尤其是法官究竟应当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还有,如何才能使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裁判中的公平正义?除了体制上  相似文献   

4.
裁判文书是展示司法过程、彰显司法公正、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载体。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完善和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实施,必然要求对刑事裁判文书进行改革,不断提高刑事裁判文书质量,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一、现状分析:当前刑事裁判文书制作中的主要问题任何改革都由问题倒逼而生,刑事裁判文书改革只有找准问题和不足,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经过多年的  相似文献   

5.
闫明  杜盛铭 《人民司法》2023,(19):51-57
<正>“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裁判,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提高人民群众对民事审判结果的理解和认同、提升司法公信力,从而营造一种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信任法律的社会氛围,发挥司法裁判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2020年5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一批人民法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民事案例。(1)2022年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二批人民法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民事案例。(2)这些案例促进中央文件走向司法实践,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我国民事裁判的现状,但上述典型案例并未涉及与民生息息相关、群众关注度极高的房贷金融借款合同案件。  相似文献   

6.
《中国监察》2010,(8):F0002-F0002
坚持群众路线,保障群众参与权。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不断拓宽人民群众了解、参与司法的渠道和方式,深入开展审判工作“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和征询旁听庭审公民对案件裁判意见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事案件同人民群众权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要加强民事检察工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1))民事诉讼监督的本质是检察机关对法院行使审判权的监督,是检察机关对公权力监督的重要内容,其监督对象是法官的裁判行为和裁判结果,牵扯案件数量众多、涉及面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8.
<正>人民法院既是宪法规定的审判机关,也是党和国家的群众工作部门;人民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人民司法既要在个案中宣示法律和正义,又要在审判中修复、拉近、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司法领域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在司法目的上体现群众立场,以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本;在司法方法上体现群众感情,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作者结合自己在基层法院的审判实践认为,基层法院的裁判文书改革只有立足实际,因案制宜、繁简分流,简案简写、繁案精写、繁简结合,才能缓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诉讼需求与有限的司法资源之间的矛盾冲突,既彰显了司法公正,又兼顾了司法效率。  相似文献   

10.
古海林 《中国审判》2014,(10):78-79
司法公信是社会公众通过可以信赖的司法程序,对司法人员的裁判案例产生的普遍信服和尊重,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对司法制度、司法机关、司法权运行过程及结果的信任程度,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司法的认知和认同状况。它对一个国家的法治秩序、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树立司法权威的过程中,司法公信力至关重要。所以,加强司法公信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决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司法公信,应当着重树立四个形象,平衡四种关系,做好四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黄嘉烈 《人民司法》2012,(1):104-107
一、"清明的法官,亲民的司法"之司法为民理念民主政治无法离开法治而存在,而法治最重要的就是司法,司法是为全民而存在,司法除了维持社会秩序,最重要在保障人民的正当权益,甚至于作为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台湾地区"司法院"赖院长在宣誓就职时就提出:干净、透明、便民礼民、效能的司法。让人民知道司法审判怎么进行,判决是怎么形成的,最好人民有机会参与。实际上人民最后的要求是裁判品质要好,裁判不但要有效率,而且事实的认定要精准,适用法律要正确。司法是为全民而存在,应该从民众的角度理解人民对司法的期待与人民历经诉讼的苦痛。司法必须倾听人  相似文献   

12.
《人民司法》2016,(4):113
2016年,本社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共同举办"大理杯"有奖征文活动。本社在2016年《人民司法·应用》《人民司法·案例》各主要栏目刊出有较高学术性、实用性的应用法学研究文章和案例研究文章,旨在进一步发挥《人民司法》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刊的指导作用,为法官和全体法律人提供司法理论和审判经验。征文要求来稿观点鲜明,论述充分,逻辑严格,文笔流畅。《人民司法·应用》征文以不超过10000字为宜,其中注释应注明作者、著作名称、出版物版次、页码。《人民司法·案例》征文以不超过8000字为宜,请在标题后附裁判要旨或裁判要点,注明案号;作者  相似文献   

13.
《政法学刊》2017,(4):58-64
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是新时期全面法治的价值要求和新一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司法听证将更多的主体引入司法活动中、将更多的意见导入司法裁决之中,有助于将司法与人民、法意与民意有机连接起来,从而成为推进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重要渠道。在价值取向上,司法听证制度能够推动群众参与、促成民意商谈、强化民意监督、保障群众参与权;在运作机制上,群众参与主要通过扩大了的司法听证组织和其中的人民听证员来扮演参与代表或代言人角色,通过规范化的听证评议活动及其结论来发挥民意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敏 《中国审判》2014,(1):22-2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如何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根本的出路就在于司法公开,没有公开,公正无从谈起。司法公开既是树立司法权威、提高司法公信、制约司法专断的有效方法,也是提升法官业务素质、提高裁判质量、防止外部干扰的有效途径。正因如此,司法公开制度改革—直是中央司法改革部署和最高人民法院改革纲要中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司法公开和以往相比在方式方法上有了重要的变化。如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司法公开制度全面、深入的改革,以充分切实保障司法公正的实现,这是摆在人民法院面前的重要课题,全国各级法院也对此展开了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等几个司法文件,并下发通知,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陕西等省市部分法院开展深化司法公开的试点改革。  相似文献   

15.
余向阳  李斌  卓茂华 《法制与社会》2010,(25):117-118,120
司法的人民性,是我国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当前,人民对刑事司法的新要求、新期待与日俱增,只有坚持刑事司法的人民性,才能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内人人享自由、法律之中人人受保护、法律之下人人遵守的法律愿景。实际上,人民性是刑事司法的内在属性:刑事审判为人民而审判,刑事审判由人民来审判,刑事审判是人权保障的前沿阵地。刑事司法实现人民性的路径包括: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满足人民群众对刑事审判的司法需求;改造司法行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刑事审判的司法期待;以人为本,保护当事人正当权益;司法大众化,引导人民参与和认同刑事司法。  相似文献   

16.
刘黎 《人民司法》2020,(3):52-53
作为法官,“公正司法、司法为民”是我们的职责使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这些年,我一直在基层法庭工作,越来越感到很多民事案件并不是黑与白、是与非的简单冲突,它交织着复杂的法律关系和当事人的心理诉求。我们既要运用法律进行裁判,更要饱含群众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公正彰显,让百姓信服。  相似文献   

17.
章晓卉 《中国审判》2012,(12):40-41
近年来,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能动司法理念,从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工作机制、裁判思路、能力建设五个方面主动对接大局,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受到区委区政府高度肯定和人民群众广泛好评。思想观念主动对接融入大局整体谋划为贯彻中央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要求,解决老矿区居民出行难、吃水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20年来先后制定国家赔偿审判司法解释20余件,司法政策、批复、答复、指导意见等160多件,在确保裁判标准统一、法律适用规范、审判工作透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3件司法解释最具代表性。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3月施行)出台背景:依法审理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确认人民法院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及时补救人民群众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9.
人民法庭作为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前沿阵地,是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担负着大量的民事、商事案件的审理执行任务,同时还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处理来信来访,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化解社会矛盾.近年来,媒体频频曝光法院工作人员涉嫌违法乱纪、贪污腐败、以权谋私、违法裁判等有损司法工作人员形象的案例,不仅使法院公正审判受到质疑,也影响了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人民法庭作为贴近群众的司法“窗口”,作为一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中立部门,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长效机制成为摆在学者及司法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20.
栾广萍 《人民司法》2023,(17):32-35
<正>【裁判要旨】因琐事引发的正当防卫是司法实践中的认定难点,起因方面涉及防卫行为与斗殴行为的区分及防卫挑拨的排除,过程中涉及防卫时机的确认,在发生死伤等严重后果时应首先确定特殊防卫的适用范围,其次准确判断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最终落脚于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观念,以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