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网络反腐现象勃然兴起。网络反腐提供了便捷的民意表达渠道,有效地加强了群众对政府公共管理行为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个人行为的监督,但同时也增大了对个人权益特别是隐私权的侵害几率。如何规范网络反腐,控制网络举报的副作用,实现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是我国法治建设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网络反腐中,实现各方利益平衡的关键,在于依法明确各项权利行使的边界。公共利益是隐私权行使的边界。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隐私权,法律应予适当克减,并根据不同主体的特殊性,确定不同的保护力度,从而真正实现有效反腐与对隐私权的相应保护。  相似文献   

2.
微博反腐是一种新兴的反腐手段,在反腐倡廉建设中起到出人意料的作用。但在微博反腐过程中,官员的隐私权也许会受公民行使知情权、监督权的侵犯。当代大学生是微博的主要参与群体之一,其对微博反腐与公共官员隐私权的认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大学生对公共官员隐私权受限制的范围和原因,微博限制公共官员隐私权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意义等方面的内容来分析他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隐私权是公民(自然人)所享有的人格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受到各国法律的严格保护。但是国家官员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其某些个人生活隐私应当受到限制。因此应当明确国家官员隐私权的限制范围和限制程度。  相似文献   

4.
公民社会视域下网络反腐制度化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反腐是网络公民社会的作用形式,具备匿名性、抗干扰和开放性等优势,也存在法律规范缺失、主流媒体整合不足、地方官员抵制等困境,本文从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法律建设、整合反腐平台、培养公民意识等角度对网络反腐制度化和公民社会培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曾宁 《检察风云》2013,(18):36-36
近年来,网络"揭私"反腐事件的频出导致一批问题官员纷纷落马,广大网民对网络的反腐力量兴奋不已的同时,不少法律人开始担忧是否存在对官员私权利的侵犯。对于此,我想从一名法律工作者的角度谈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隐私权的保护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也已成为了网络使用者最为关切的问题.对网络隐私权予以立法保护不仅是国家法制建设和网络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公民实现其基本权利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官员作为公民,其隐私权自然需要保护,但是作为公职人员,其掌握着公民赋予的权力,权力如何履行将关系到公共利益,因此其如何行使职权已经超越了个人隐私的范围,而且公民也有权利知晓其赋予官员的权力是否得到了合法的履行?这种履行是否促进了公共利益?如果不对官员的隐私权进行限制,官员很有可能利用不受限制的隐私权进行"权力寻租",进而危害到公共利益。因此通过构建以财产申报法为核心的对官员隐私权进行限制的制度体系,对于打造一个廉洁、高效、便民的政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网络开辟反腐新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这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不仅仅我们遇到了百年难遇的"5·12"特大地震,也不仅仅因为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北京奥运会,而且也在于2008年也是公民"网络议政"蓬勃发展的一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反腐"正在成为一种燎原之势.从"腐败书记"董锋的落马到江西新余、浙江温州"出国门"事件;从河南信阳国土局的"史上最牛的中部地区处级官员别墅群"事件曝光,到网民挑翻周久耕,无不昭示着网络反腐的威力,无不展现网络正在开辟一个反腐败的新战场.因此,有学者称,2008年是网络反腐败年.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网络反腐案件层出不穷,网络反腐也成为新时期治理腐败的一个新的途径和重要手段,在人民心中的认可度也不断提高.从结果来看网络反腐在查处和抑制腐败的过程中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其弊端也日益显现.我们如何做到趋利避害,利用好网络反腐这个新兴的治理手段是我们接下来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从周久耕案着手,阐述网络反腐的利与弊,通过本文的分析让大家对网络反腐有一个清晰而又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也说反腐     
每年"两会",总免不了说反腐倡廉话题,今年尤甚,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中国政府反对腐败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腐败和政府信誉水火不容"。不觉也想说说反腐的一些浅思薄想。一说网络反腐,方兴未艾,大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反腐热情。图文并茂的网络视频、图片和配文,着实让贪官、好色之徒提心吊胆捏一把汗。但同时也引发此一些社会问题,诸如侵犯当事人的隐私权,甚至是受害人的名誉和肖像权,造成被批露人员和家庭大面积遭殃。  相似文献   

11.
网络隐私权立法保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伊珊  崔析宗 《法学杂志》2007,28(4):155-157
网络隐私权是在网络时代传统隐私权的一种延伸,由于隐私对民事主体日常生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网络环境下的隐私同样也应当受到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重视.本文简要阐述了网络隐私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对网络隐私权的内容、保护现状和进行立法保护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林戈 《法制与社会》2012,(2):274-275
近几年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精神、物质生活,与此同时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的时候,这也使得个人的隐私融进了网络世界之中,隐私权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基本权利,这就使得人们在网络世界中漫游的时候也有隐私权,所以,在当今的这个社会大背景下人们也开始注重其自己的网络隐私权,如何才能加强人的网络隐私权也就成为了现在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限制政府官员的隐私权 ,意味着媒体权力在其私域可以得到相应扩张。由于其在选任、监督以及激励政府官员上 ,于人民具有重大意义 ;而且 ,即使于政府官员而言 ,也并非百无一利。故人民即便是在对政府官员因其隐私权受限而可能遭受之损失进行相应补偿后 ,也仍可从中获取较大利益。这样 ,于民法典中规定限制政府官员隐私权之条款 ,便与人民求利之天性相契合。故其具有重大的宪政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申雨霏 《法制与社会》2011,(23):212-213
近些年来,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的显现,特别是人肉搜索的现象,我国互联网中发生"人肉搜索"现象的次数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而其中的一部分"人肉搜索"往往涉及到政府官员,公民有对政府官员行使监督权的权利,那么对政府官员的人肉搜索是否属于行使监督权?在其行使权利的时候又是否侵犯了政府官员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大力普及,隐私权的内容也逐步更新.然而,由于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多,其个人隐私权越加得不到保障,侵犯网民隐私权的行为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广大网络用户的正常生活.因此,加强我国网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是当前我国应尽快解决的问题.另外,完善我国的立法,重视行业的自我约束以及政府部门的监督与管理,逐渐提高网民自我的保护意识,有助于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本文简单阐述了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重要性,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行需要配套和完善 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起源于230年前的瑞典,有"阳光法案"、"终端反腐"之称.188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财产申报的法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许多国家已被证实为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制度,也是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反腐手段之一."阳光法案"目前已在90多个国家实施,其最终目标是让官员不想贪、不敢贪和不能贪.  相似文献   

17.
佚名 《政府法制》2013,(1):18-19
继纪检部门、媒体反腐以外,“情色”反腐借助网络的力量,几乎是弹无虚发、百发百中。都有哪些官员倒在“色”字下?在“情色”反腐的背后,留给我们的会是何种思考?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普及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网络隐私权的侵犯就是其中之一。使用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多种活动,如购物、发微博、上论坛,作为实现评论权重要手段的网络已经越来越受到欢迎,而且随着众多贪官、腐败官员经由互联网用户通过互联网披露他们的丑陋恶行,互联网的使用也成为揭露腐败黑暗的重要方式,但我们也应看到有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恶意攻击他人、诋毁他人、侵犯他人隐私的现象。本文就中外对网络隐私权的监管现状以及中国目前在网络隐私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希望可以为完善我国的立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二奶小三反腐,捷报接二连三。据说最近原配夫人也加入了反腐的队伍,原来"家中失窃、日记丢失、二奶翻脸"三利器,加上最近"网络反腐"、"艳照反腐"等,反腐力量已蔚为大观。其实在这些手段中,只有一个关键字:色。以"色"为蛛丝马迹,寻找贪官污吏,总能得逞。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一是这些官员有太多工资之外的收入,可以买别墅,可以置"别妇",过骄奢淫逸的生活;其二,这些官  相似文献   

20.
“日记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不光因为网络曝光的日记里载有不正当男女关系的“香艳情节”和官员受贿的“敏感问题”,还因为人们对网络曝光官员隐私是否侵害当事人及相关人员隐私权、名誉权等法律问题存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