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左宗棠与台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宗棠在任职东南期间,充分认识到了台湾战略位置的重要,并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卫和发展台湾,加速了台湾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沈葆桢治台政策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葆桢是近代台湾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在受命赴台处理日本侵台事件和筹办台湾海防的一年多时间内,提出并实施了涉及台湾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领域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具有“外防内治”的共同特征,对于加强清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治理,对于台湾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对于中国海防的巩固、台湾社会的稳定以及海峡两岸的交流,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颖  王尊旺 《求索》2011,(12):241-244
清代台湾原住民政策主要包括设立理番同知、实施通事制度、推行教化政策、实行封山禁垦制度等。清代台湾的原住民政策,深刻地影响到原住民的生产领域和精神世界。同时,该政策对促进台湾的民族团结和加速台湾开发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清统一台湾期间,随着台湾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清政府注意力的转移,其治台政策也有一个沿革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清代台湾原住民政策是从属于整个治台政策的,它是清政府治台政治、经济、教化政策在理番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施琅是清初的军事将领,在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率军收取台湾,完成了清政府统一中国的大业。施琅的主要贡献是:一,提出并实施了以重兵夺取战略要地澎湖,然后对台“明郑政权”实行政治瓦解攻势,最后实现了和平收取台湾的战略目标;二,充分认识台湾在整个中国海防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力主加强台湾防务建设,使清政府的台湾善后建设走上正轨。施琅堪称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共同崇敬的杰出的爱国者和卓越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5.
近五十年来,两岸关系可以略分为两个阶段:1949-1978年:两岸间主要是军事的对抗,而政治与经济方面,均处于截然的隔绝状态。1979-1995年:祖国大陆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调整,对台采取和平的政策,而台湾方面由于内部政治结构的变化以及对外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放弃与大陆的直接军事对抗的政策。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前往大陆,并逐步有限度地允许一些大陆居民前往台湾。同时,两岸间的经贸往来亦大幅增长。目前“台资”约占全大陆“外资”的10%,而台湾方面也因之获得可观的贸易利益。有人分析,此利益相当于台湾目前的经济增长额…  相似文献   

6.
台湾建省,是由于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海疆发生危机,清廷审时度势而作出的一项正确决断。因此,台湾建省不仅是台湾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台湾建省,不仅促进了台湾的近代化建设和发展,也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其历史与现实意义深远而重大。  相似文献   

7.
《两岸关系》2010,(8):7-7
7月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成立30周年,举力、了一次学术研讨会,有许多台湾学者参加。政治方面以两岸政治互信、军事互信为重点,大家各抒己见,颇有交集。  相似文献   

8.
光绪十一年(1885)台湾建省,刘铭传作为首任巡抚,担负着台湾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建设的繁重任务,而这些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支出。台湾建省前每年财政收入只有九十万两,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为了谋求财政自立,刘铭传采取了一  相似文献   

9.
自1661年郑成功驱荷复台,把主力移守台湾后,郑清双方隔海对峙斗争长达20多年。清政府为了消灭郑氏集团,使用了各种战略手段,最终于1683年统一了台湾。纵观清政府统一台湾的战略策略,对我们今天完成祖国统一有如下启示: 一,统一要以足够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战争则是政治的延续,统一战争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后盾。经过长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台湾研究》于1993年正式出版发行,是一份综合性学术双月刊,由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主办,是大陆涉台研究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本刊主要刊载涉台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基础性研究等学术文章,内容涵盖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文化、历史、文学、宗教和两岸关系等领域,辟有"两岸关系""两岸经贸""台湾政治""台湾经济""台湾军事""台湾社会"  相似文献   

11.
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与1783年清朝统一台湾,是对台湾历史发展走向造成深远影响的两次军事行动,但这两次行动的具体进程却大相径庭。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区别,除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之外,军事上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如作战方式、战场环境、武器装备、外部增援、后勤补给等,同样对战争进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红 《统一论坛》2015,(2):10-13
与现今台湾的"国家认同"多元化不同,在国民党当局退踞台湾后的40年间则相当稳定,"一个中国、我是中国人、反攻复国"等"认同",成为当时政局、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政治和思想基础,成为民众思想认识和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国家认同",是台湾当局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和经济等各方面重新建构的结果,当然蒋介石、蒋经国的专制统治也对社会上的"国家认同"产生了负面影响。一、建构"国家认同"主要举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与中国台湾地区交往日趋频繁,印台关系逐渐升温,印度在台湾问题上的影响力呈上升趋势。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回顾印度与中国台湾地区交往的历史过程,分析印台关系发展的动因,有助于把握未来印台关系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4.
影响世界政治发展变化的因素很多,除了世界军事、意识形态、外交政策等国际政治的内部制约因素之外,经济、科技、全球问题等外部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强,从而使 90年代以来的世界政治更趋复杂性、多样性。认识非政治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世界政治发展的特点。   一、经济的政治效用空前加强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政治在向多极化快速发展,国际关系的重心也从原来的政治、军事领域向经济领域倾斜,从而使世界经济的政治效用空前加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安全是当今世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如今台湾经济、政治等方面都发生了急速的变化。从经济方面看,1980年代后半期,包括新台币在内的东亚各种通货大幅度升值,因此造成台湾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至今仍在继续之中。几乎在同一时期里,台湾在政治方面也开始从权威主义体制向民主政治方向转移,逐步进入最后的阶段。尽管台湾岛内这种经济与政治的变化,以及受到其相互作用的波及,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关系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台湾的经济活动与当局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本文想从  相似文献   

16.
征稿启事     
《台湾研究集刊》2014,(2):F0004-F0004
《台湾研究集刊》创办于1983年,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协办,原为季刊,主要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前沿研究成果,包括台湾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宗教、社会、教育以及两岸关系等方面的论文、书刊评介、学术综述等。  相似文献   

17.
征稿启事     
《台湾研究集刊》2014,(5):F0004-F0004
《台湾研究集刊》创办于1983年,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协办,原为季刊,主要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前沿研究成果,包括台湾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宗教、社会、教育以及两岸关系等方面的论文、书刊评介、学术综述等。  相似文献   

18.
《台湾研究集刊》2011,(2):95-F0004
《台湾研究集刊》创办于1983年,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协办,原为季刊,主要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前沿研究成果,包括台湾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宗教、社会、教育以及两岸关系等方面的论文、书刊评介、学术综述等。  相似文献   

19.
征稿启事     
《台湾研究集刊》2013,(2):F0004-F0004
《台湾研究集刊》创办于1983年,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协办,原为季刊,主要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前沿研究成果,包括台湾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宗教、社会、教育以及两岸关系等方面的论文、书刊评介、学术综述等。  相似文献   

20.
征稿启事     
《台湾研究集刊》2014,(4):F0004-F0004
《台湾研究集刊》创办于1983年,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协办,原为季刊,主要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前沿研究成果,包括台湾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宗教、社会、教育以及两岸关系等方面的论文、书刊评介、学术综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