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走节约道路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題, 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这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 提出的“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明者防患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面对凸现的资源危机,节约不仅是生活方式,更是战略部署;节约不仅是文明的呼唤、国情的需要;节约,更是一种现代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人》2006,(1):9-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确定了“十一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的目标。这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发展循环经济首要的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生产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人》2006,(4):9-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显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面对日益沉重的资源、环境压力我们不得不作出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过节约生活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題, 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这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 提出的"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明者防患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面对凸现的资源危机,节约不仅是生活方式,更是战略部署;节约不仅是文明的呼唤、国情的需要;节约,更是一种现代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我国资源支撑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已经难以承受。对此,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6月27日的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机遇而作出的战略决策。为此,我们就“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问题,走访了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秋宝。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06,(10):36-4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科氐20%左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并指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我们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提高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这就充分说明,和谐社会不仅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老太太哲学     
《党课》2006,(1):93-93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反过来,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显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  相似文献   

13.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十一五”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个重要指标。要求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为了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这个重要的资源指标,更好地应对我国能源资源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积极实施节约能源资源战略是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表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一项带有根本意义的事业.  相似文献   

15.
《新长征》2005,(22)
“一条红线”: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基本思路”: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大主要目标:(1)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2)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1%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3)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  相似文献   

16.
赵文光 《世纪桥》2009,(9):70-7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资源需求持续大幅度增加,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发达地区已把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对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报刊博览     
《新长征》2005,(13)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刻不容缓的大事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近期《求是》杂志撰文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方向,对于我国尤为重要和紧迫。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承载了越来越重的资源、能源压力。要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大力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社会,否则是没有出路的。节约型社会包涵两个内容,一是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二是全体社会成员要有新型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建设  相似文献   

18.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保障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素巧  刘华 《求实》2006,(5):48-50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重要内容,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要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不仅需要经济政策的激励,而且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所谓"两型社会",就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007年12月,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事  相似文献   

20.
陈强 《新湘评论》2005,(8):34-36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2005年6月27日,胡锦涛同志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建立资源节约型同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6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要具体落实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