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2014,(10):13-13
<正>1984年9月30日晚上9点多钟,北京大学的一间学生宿舍里,81级生物系细胞遗传专业学生郭庆滨、李禹、栾晓锋等议论着:明天就要游行,用什么能充分表达出自己对党和祖国的感情呢?他们决定制作一幅横标。写什么标语呢?有人说:"教育要改革。"有人说:"改革要加速"。  相似文献   

2.
融冰 《党史博览》2014,(8):F0002-F0002
正1984年10月1日,中断多年的国庆大典再度上演。绚丽的彩车,整齐的方队,威武的坦克,还有首次亮相的洲际导弹和卫星,依次从天安门城楼前通过。突然,人群中一阵喧闹。"小平您好"——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学生面朝天安门,高举着这条朴素而特别的横幅。横幅是北京大学生物系学生张志和他的同学们一起制作的。从1984年上半年开始,他们就在为国庆游行作准备。作为改革开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8,(7):32-33
“小平您好”赢得共鸣 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上,在天安门城楼前的游行队伍中突然打出了一个意外的横幅——“小平您好”。这个画面瞬间传遍全世界,引起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4.
《党建》1994,(4)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张宏志作为在北京大学学习的一个学生,至少有两件事觉得非常自豪:一个是毛泽东说他在北大最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一生就不再动摇;再一个就是北大学生率先喊出了“小平,您好”的问候,向全世界人民表明了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5.
1984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国庆35周年宏大的群众集会,80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本人就在城楼之上,游行队伍中,出现了写有“小平您好”四个字的横幅。此照片一出,社会舆论、全国上下为之轰动。想出打这样一个横幅主意的,是一位大学生,但他的这个倡议和大学生们的实际举动,却代表了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于是创造了一个经典性的历史景观。邓小平同志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他担纲着一个伟大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国以后,他于1952-1962年担任过10年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又曾经担任过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1977年后,又担…  相似文献   

6.
闲话"同志"     
"同志",从来都是革命党人的相互称呼,实"志同道合"之义.当年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内称同志,孙中山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苏联有首名歌,歌词说:"我们骄傲的称呼是同志".不论是在刘少奇任国家主席时还是在他逝世后,全党全国都坚持"少奇同志"这个"尊称"、"亲称".上世纪80年代,在天安门广场游行队伍里,打出巨幅横标:"小平同志,您好!"人们认为只有这样称呼,才能表达对小平同志的真情爱戴.  相似文献   

7.
"同志",从来都是革命党人的相互称呼,实"志同道合"之义.当年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内称同志,孙中山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苏联有首名歌,歌词说:"我们骄傲的称呼是同志".不论是在刘少奇任国家主席时还是在他逝世后,全党全国都坚持"少奇同志"这个"尊称"、"亲称".上世纪80年代,在天安门广场游行队伍里,打出巨幅横标:"小平同志,您好!"人们认为只有这样称呼,才能表达对小平同志的真情爱戴.  相似文献   

8.
为表达一定的意思,在具体的时空使用的语言是包含着具体的社会内涵的。譬如,对毛主席我们喊“万岁”,对邓小平则用“您好”表达敬意。“万岁”与“您好”表达了完全不同的社会内涵?从“万岁”到“您好”,是认识的进步,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到邓小平故居来的人,都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有的是来感受伟人的“灵气”,有的是来探寻中国改革开放的“根”,还有的是来采撷小平同志少年时代的天才火花。每个前来参观的人,都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小平同志的怀念。很多人用写诗,作画、题词、谈话,带纪念品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  相似文献   

10.
《新长征》1995,(10)
在改革中发展吉林──国庆前夕访省统计局局长李哲禹本刊记者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国庆前夕,我们就新中国成立46周年来的吉林省经济发展状况采访了省统计局局长李哲禹同志。记者:李局长,您好!新中国成立46年来,我们吉林省和全国一样,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  相似文献   

11.
“您话语中质朴的哲理/我们一直在聆听/在您走进历史之后/我们还时常与您相逢/一遍遍品读/您波澜壮阔的阅历/端详您魅力无限的笑容……”——一位诗人这样赞颂邓小平。“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又怎会认识到世界会是如此精彩。”——一位网民这样谈论邓小平。“小平您好”,是神州万众的真情表白;“小平走好”,是华夏十三亿人手擎的棺盖。如同毛泽东的丰功伟绩一样,邓小平对于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不仅在于他投身革命的沙场豪迈,更在于他又一次在生死存亡的重大关头,成功地把中国带入又一个崭新的历史平台。百年小平,以自己独特的思维与魅力,诠释着中国百年的奋争、富强之路。百年小平,永生在了大海,却在与江河一样涌动的土地上,矗立成民族仰仗的肩膀,让我们踏着,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12.
感受小平     
《廉政瞭望》2004,(6):53-56
为纪念一代伟人邓小平的百年华诞,本刊特辟专栏“永远的小平”,以表达我们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本期刊载的,是我们搜集整理的从各个侧面反映小平伟大而平凡的轶事。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他说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我们确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永远不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小平同志所说的“战略布局”中的一项战略任务。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指出:我们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根据小平同志的指示,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1992年小平同志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个文明建设都搞…  相似文献   

14.
一是坚持舆论先行。在沈阳市属新闻媒体推出“喜迎国庆、知荣明耻、文明出行”专栏,开展“每个人都是城市的细节”、“行在路上、互助礼让”为主题的文明出行公益宣传,制作播出一系列文明出行公益广告,开设“人们都在看着你”曝光栏,教育引导市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相似文献   

15.
如今,在寿北的一些乡镇.依稀可见当年建的“伯祥餐馆”、“伯祥饭店”,这是老百姓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伯祥书记”的感激。  相似文献   

16.
春天的故事     
王佑贵 《学习导报》2011,(14):19-19
我们这辈人特别感谢小平同志。为什么?我们上山下乡在“修地球”的时候,可以说快要绝望了,一点着落也没有。这个时候,小平同志出来工作了,提出了“有错既往不咎”和“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个人表现”。当时我们在老家湖南郴州农村七年多,表现那么好,可以上大学了,但这个机会就是小平主持工作时给我们的。  相似文献   

17.
谢非,作为当年的广东省委书记,遵照小平同志的奋起“追龙”的嘱咐,带领全省人民大打改革开放的攻坚战,人们至今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8.
新书架     
本书首次披露在20世纪末国际国内风云际会的形势下,邓小平同志如何开启了惊动世界的最重要的一次南方视察。这次视察意义重大,就像小平自己到深圳之后所表达的意思:“在重要关头,我还是要说话的。”书中披露了当时小平讲话的真实内情,除了众人皆知的小平南方讲话精神之外,还有在中央文件中找不到的一些讲话及其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琛 《党员文摘》2008,(10):34-35
曹先生的任务 曹先生是1984级金融专业的大学生,货真价实的“天之骄子”。当年他上大学,书本和住宿都不收费,每月享受着学校20多元的伙食补助,村里镇里也都补贴了些钱。毕业时国家分配了工作,那时他的月收入是76元。  相似文献   

20.
《求实》1994,(3)
“不搞争论”与“统一思想”中共射阳县委杜渺来稿认为:小平同志“不搞争论”的观点与我们党经常倡导的“统一思想”,在实质上是一致的。①两者都承认有不同认识是正常的。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列举了人们对“傻子瓜子”问题,对改革开放问题,特别是对农村搞家庭脱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