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建波报道 《先锋队》2011,(11):F0004-F0004
段村是段村镇政治、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地区,也是平遥县农村集镇城市化建设的中心区域之一。全村现有人口5123人,1667户,共有党员139人,2010年人均纯收入5220元,集体资产达到350万元。该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是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也是平遥重化工乡镇的第一集镇村。  相似文献   

2.
一是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校舍、宿舍、食堂改造步伐,实施14所中小学校撤并和4所学校扩建工作。二是统筹城乡医疗卫生均衡发展,加强医疗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投资572万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券项目和投资210万元的农村“改厕”项目。三是统筹城乡文化广播均衡发展。实施9个乡镇文化站、60家“农家书屋”建设项目;为2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配发图书及文化活动器材;  相似文献   

3.
沈学强 《学习月刊》2009,(12):56-56
竹山县坚持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扶贫开发推动新农村建设,以新农村建设提升扶贫开发水平,取得显著成效,贫困人口从2003年的1812万人减少到2008年的10.7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681元增加到2700元,净增1019元。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综合工程。群众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消费和接收文化最直接、最富有成效的载体之一。发展群众文化事业,不仅是检验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更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没有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缺乏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大力发展群众文化。  相似文献   

5.
鲍雪松 《实践》2009,(2):35-36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把握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形势、认清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矛盾.培育新农村文化建设新的生长点,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选择,也是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铁柱 《实践》2006,(9):39-40
农村文化是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农民为主体,建立在农村社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基层文化形式,是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价值观、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的集中反映。农村文化建设事关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事关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和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必不可少的内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图书文化建设与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共产党人》2006,(20):46-46
农民致富奔小康,尤其需要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在于建造多少新村、多少别墅、多少公路,更在于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突出重视农村的图书文化建设。农村文化需要适当的载体,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落到实处。图书文化是首当其冲的第一载体,图书文化单位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及时把图书文化送到农村、送给农民。  相似文献   

8.
《党史文汇》2010,(12):65-65
秀水镇东关北村位于盂县县城中心,是盂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村共有708户,1637人,耕地面积538亩,全村党员54人,村"两委"干部13人。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工程,它不仅要有繁荣的经济,也要有繁荣的文化。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居委会辖3个自然村、9个居民小组,农户1397户,总人口5199人。2005年居委会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11610万元,工业总产值98637万元,人均纯收入10699元。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等先后视察大营街,法国、加拿大等22国驻华使节也欣然参观大营街,他们对大营街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称大营街是“建  相似文献   

11.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明确的内涵,即它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思想文化建设,是具有先进品格的文化,是有特色的村庄文化,是与新农村整体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文化建设。当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有:一是传统文化的制约;二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三是农村文化资源比较贫乏;四是农村产业结构的制约;五是外来文化的影响;六是资金投入不足。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重点是:一是加强爱国奉公教育,二是积极倡导和美仁信,三是加强遵纪守法教育,四是大力倡导崇学重教,五是引导农民树立开拓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正视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教育导向、考评激励、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市场管理、文化服务等方面,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为持续、有效地将新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文化扶贫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文化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贫困产生的主要根源。文化扶贫正是一个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促进科技兴农的有效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实,我国农村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现象逐渐消失,新房子一幢接一幢,很多村子都有了固定垃圾堆放点,农村面貌变化大得让人都有点认不出来了。然而,与农村外在面貌巨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地方的农村文化建设却严重滞后,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仍普遍存在,农村文化建设停滞不前,农村文化活动相对缺乏。尽管辟出了专门地方,建起了文化活动室,但除了挂有几块牌匾,摆了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外,平时大门紧锁,冷冷清清。一些村委会门前小广场的阅报栏里,报纸一两个月也不更换一次。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文化建设要从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两个方面来抓,精神文化主要是通过思想教育、舆论宣传、党员干部行为引导与感化、先进典型示范引导作用,促进农民群众提高文化知识水平.物质文化主要指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开发农村文化市场、创新农村文化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6.
李亭 《党史文苑》2007,(4):68-6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工程,它不仅要有繁荣的经济,也要有繁荣的文化.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陈卫 《共产党人》2011,(23):28-2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基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呼唤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目前,农村文化存在四个“不适应”:一是文化投入与农民强烈的文化需求不适应;二是文化工作形式与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不适应;三是文化活动载体与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不适应;四是农村文化人才与庞大的服务对象不适应。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农村文化活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农村文化工作内容与载体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增长”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增收,都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撑。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让文化短腿,要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力的动力作用,加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贫困文化"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贫困产生的主要根源.文化扶贫正是一个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促进科技兴农的有效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