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泉 《先锋队》2011,(9):57-57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突出强调,要谨防“精神懈怠的危险”。实践证明,导致精神懈怠的原因,往往不是逆境,而是顺境。知耻后勇。苦尽甘来。一个人身处逆境时,容易奋起勃发,过于顺利则可能忘乎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强化这样一种意识:越是顺利,越要小心谨慎,不为鲜花和掌声遮望眼。  相似文献   

2.
艰苦创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法宝。历史实践证明,只有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党才能永远保持先进性。新时期,要进一步弘扬艰苦创业精神,必须做到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至少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精神。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是弘扬艰苦创业精神的前提。一般来说,人们在贫困、逆境的境况下,往往会思变求进,寻求出路;而一旦摆脱贫困和逆境,则容易滋生自满骄傲、懈怠懒惰的情绪。这对一个人乃至一个政党来说,都是严重的精神危机。而具备了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精神,就不会因暂时的发展和胜利而自我满足,止步不前。从蓬莱市的情况看,经过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在全国百强县的位次逐年前移,展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党员出现了“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心态,艰苦创业的意识有所淡化。这种心态是极其危险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胡锦涛总书记告诫我们:“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当前,各地都面临着快与更快、干与大干、超与反超的激烈竞争“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每个党员必须自我加压,与时俱进,成绩面前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估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永葆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李亮 《理论研究》2011,(5):60-62
精神懈怠是理想信念的动摇,是精神状态的消退,是艰苦奋斗精神的淡忘。精神懈怠来源于小富即安的心态,要克服这种骄傲自满的情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忧患意识是克服精神懈怠的良方。  相似文献   

4.
朝难处走     
李裴 《当代贵州》2020,(18):79-79
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要咬定目标不动摇,坚定信心不懈怠,顺境乘势而上,逆境迎难而上,越过重重难关,自会看见最美的风景,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什么要"朝难处走",只因为"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惟其艰难方知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相似文献   

5.
武汉的"治庸问责",已在社会上形成一定影响。"问责"的目的,不是为了"整人",而是为了强化责任。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坚守责任,才能把工作做好,把工作做实;放弃责任,就很容易懈怠。懈怠,是一种精神萎靡不振,是一种懒政,也是一种"庸懒散软"。精神懈怠,导致"人无压力轻飘飘"。为什么有人占据岗位,却不爱岗敬业?为什么有人占据岗位,却总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为什么有人占据岗位,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把精神懈怠危险置于"四种危险"之首,可见这个问题多么重要。预防和克服精神懈怠危险同对我们军分区系统也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有的认为军分区系统是"二线"部队、地方武装,带兵打仗意识淡化了;有的认为"到了人武部,难能再进步"同熬年头混日子思想产生了;还有的感到民兵预备役建设缺  相似文献   

7.
沈小平 《先锋队》2011,(18):28-30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敏锐把握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鲜明地提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其中,"精神懈怠的危险"放在第一位,这充分说明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懈怠问题的严重性。剖析其表现形式、原因及危害并切实加以治理,在当前具有强烈的现实紧迫性和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王志宏 《共产党人》2011,(16):21-22
正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在谈到新形势下全党面临新的挑战时,将"精神懈怠的危险"置于"四个危险"之首,振聋发聩,令人警醒——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的"四大危险",第一就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这充分说明:最危险的懈怠,莫过于精神的懈怠;最危险的丧失,莫过于精神的丧失。在当今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是什么造成了精神懈怠,  相似文献   

10.
任弼时的精神风范,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风范的个体体现。崇高的理想追求是扫除"精神懈怠"危险的无上利器;踏实的苦干态度是荡涤"能力不足"危险的祛病良药;唯实的群众路线是克服"脱离群众"危险的不二法门;朴实的清正作风是反对"消极腐败"危险必须凭恃的正能量。如今,面对"四个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考验时,先辈的风范、境界,是克服这些危险、跨越各种考验的永恒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正精神懈怠的危险是最大的危险。当前,我们大部分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都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某些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消极懈怠现象,"忧"的意识不强、"干"的劲头不足、"拼"的胆气不够、"闯"的魄力不大。对此,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熟视无睹、任其发展,必须采取务实有效的举措加以解决。坚毅执着,永不懈怠。一个单位党员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好,就会群策群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们党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及消极腐败"四大危险,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予以化解,否则将亡党亡国。化解精神懈怠的危险,要坚定理想信念,使共产党员努力成为坚定理想信念的先锋模范;化解能力不足的危险,党员干部要善于学习,并努力成为创造一流业绩的先锋模范;化解脱离群众的危险,必须坚持群众观点,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化解消极腐败的危险,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13.
余丽君 《世纪桥》2013,(13):9-10
严防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这“四大危险”,是我们党目前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要通过强化党性意识,严防精神懈怠危险;强化学习意识,严防能力不足危险;强化民本意识,严防脱离群众危险;强化廉政意识,严防消极腐败。  相似文献   

14.
<正>认真,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决不懈怠。认真是一种精神,一种形象,更是一种力量。毛泽东同志曾教育全党:"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就最讲认真。"纵观古今中外,无论大事小事,要想做得成,莫不需要认真。认真,是立身做人的基础。真乃诚之基,诚乃政之本,言无信不立。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必然是一个凡事决不马虎的人。一个人事事认真,接人待物诚实守信,就能够成为  相似文献   

15.
信息之窗     
共产党员要时刻牢记"四个危险"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振聋发聩地告诫全党:"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担当精神表现为以"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为奋斗目标的理想信念担当,对已有学说和现实生活进行无情批判的理论研究担当,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革命实践担当,主张"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社会担当,身处逆境且不坠青云之志的独立人格担当。我们要学习并理解马克思主义,就要学习马克思的担当精神,打造勇于担当、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7.
马彦平 《先锋队》2011,(15):22-23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深刻地指出: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源自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并在党的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初心有了新的时代价值,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人类进步事业不断奋斗的源泉和动力。铭记初心、重在践行,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完成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抓紧培养年轻干部,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培养年轻干部有多种途径,有意识地加强对他们进行“逆境”培养,就是很重要的一条。在顺境之下,年轻干部的成长似乎较为顺利,但没经过什么挫折和困难,那就恰似温室里的盆景一般,虽有松柏之苍翠,却少了风霜雪雨的考验,终难成为参天大树。而逆境之中更易锤炼人的品质,磨砺人的意志,增长人的才干,显露人的本色,非常有利于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所谓“逆境”培养,并不是给年轻干部设置人为障碍,而是更多地给他们创造锻炼成长的机会和条件。一是要让年轻干部到经济薄弱的环境中去。…  相似文献   

20.
汪建初 《当代贵州》2016,(13):26-27
正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倡导并践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深入挖掘王阳明思想学术的当代价值。"唯有构筑精神高地,才能冲出经济洼地",这是贵州省委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响亮口号。贵州条件艰苦,做成一件事,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更需要有一种在逆境中求崛起的精神。在"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的精神高地上,贵州广大干部群众创造了过去无法想象的成就。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