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公开是实现公民知情权的重要途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主体、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对我国保障公民知情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中存在一些不完备的地方,而且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公开状况与法律规定的状态尚有差距。本文以“黄由俭案”为例分析公民知情权的实现以及《条例》立法的缺憾和实践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豁免公开的情形作了简单规定,行政机关对政府信息豁免公开理由的频繁使用及法院在司法审查中的艰难作为,使得政府信息公开案件成为近年来数量上升快、引发争议多的一类新型案件。文章在分析信息不存在、信息内容涉密、信息为过程性信息等政府豁免公开理由的基础上指明,法院应加强在政府信息公开案件中的司法审查力度,加强行政机关对各种信息公开豁免理由的说明和举证义务。  相似文献   

3.
公民知情权是当代法治社会中的一项基础性人权,主要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予以实现。由于我国行政信息公开制度现存的法规、规章在信息持有人范围和申请人资格方面的规定不够明确,公民知情权得不到有效实现。结合我国理论及实践现状,只有在立法中明确知情权的义务主体和知情权的内容范围,并尽量减少对权利主体行使权利的限制,才能有效实现公民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4.
扫描     
<正>政府信息公开案件正成为行政案件的重要增长点《半月谈》记者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获悉,北京法院2014年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类一审案件达到1032起,同比增长27.6%,政府信息公开案件正成为行政案件的重要增长点。从败诉情况来看,2014年行政机关败诉在所有北京法院一审案件中约占12.8%,政府信息公开类案件行政机关败诉率为11.8%,低于乡镇政府涉诉案件、工商类案件和城建类案件。记者梳理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发布的政府信息公开典型案例后发现,其中就有行政机关以"商业秘密""内部信息"作为不公开信息的理由、后被法院判令对相关信息予以公开的情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面临公开范围不明确、公开方式滞后、监督和保障不力等难题,严重阻碍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因此,对《条例》实施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深入分析是政府信息公开有序、健康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基本框架的初步形成。但从总体上来看还存在一些缺陷,如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位阶较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本身不够完善,监督救济机制不健全,配套法律制度缺失等。实践中,应将公民的知情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上升到宪法层面,给予切实保护;适时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提升公民知情权的法律保障水平;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救济制度,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廉政瞭望》2012,(10):3-3
最高法近日出台司法解释《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规定:公民因垄断行为遭受损失而直接提起诉讼,法院应受理;对联合提价等垄断行为,被诉的垄断企业承担举证倒置责任。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息公开是当今信息时代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档案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政府信息公开的查阅场所,较之公共图书馆和行政机关信息中心既有优势,也存在诸多问题,必须扬长避短,认真加以改进,使之更好地担负起政府信息传播工作,为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给政府和公共图书馆带来共赢,简要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开展政府信息服务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政府迫切需要建立、落实的相关保障制度和规定。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法规的形式给予政府信息公开强制性的规定,并作出了较严格的制度安排。透明、民本、高效成为其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目前,议论和关注行政诉讼的人日益增多,可是,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数量却比较少。有的人即使不服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也不敢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害怕打行政官司。有的人说,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判决平民百姓败诉的多胜诉的少。法院和政府之间能不官官相护吗?!可见,需要不断深入宣传行政诉讼法,促使广大公民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消除各种各样的顾虑,以便正确行使自己依法享有  相似文献   

12.
新闻媒体是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新闻采访权是公民知情权的延伸和拓展。政府作为社会主要管理者,掌握了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是法治政府的根本要求。确立并完善新闻采访权正是保护公民知情权、保证政府信息公开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刘恒 《理论研究》2011,(4):51-52,65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着法律体系不完善、现有《条例》本身存在不足、执行过程中问题较多等问题,要从加快信息公开相关法律制度的立法进度、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内部推动力等方面完善我国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14.
论财政信息公开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信息公开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公开财政信息,可以有效地打破政府对财政信息的垄断,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应有之义,也是打造"阳光财政"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对财政信息公开进行深刻理论思考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政府在公开财政信息方面的初步实践,分析了财政信息公开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财政信息公开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进程中极具里程碑意义的跨越,这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具有了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信息公开与保密是政府信息化工作中两个同等重要的课题,公开是为了促进政治民主,社会和谐,保密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商业、私人利益。政府信息公开的豁免虽只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例外,但在大力倡导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发展民主政治的国际形势下,信息保密的问题也值得关注。保密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褚松燕 《新视野》2003,(3):31-33
目前,政府信息公开已经成为各国建立透明政府的热点和趋势。我国当前推行的政务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初级形式,公开程度较低,偏重于保密;为社会提供信息的方式和渠道过少;程序方面缺乏保障和救济。针对这种现状,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首先应当在公民本位思想指导下摆正责任位置,之后在公民参与下从修改现行的保密、档案法律入手,建构系统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知情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充分保障知情权对于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与实践,构成公民知情权实现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仍存在问题与困境。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使其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行政伦理上讲,政府是公民联合聘请的大管家,公民申请政府公开"三公"经费,就好像主人要求管家报一下账,说说钱都花哪儿了,这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何况,《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亦有明确规定,"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信息应当主动公开。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非但没有做到主动公开,面对公民申请还充满了傲慢和偏见。河南省南阳市青年王清对当地181个政府部门,提出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7项信息公开申请,许多部门没有实质性回复,他本人反而被当成了间谍跟踪和监视。  相似文献   

19.
公民参与是现代民主的重要表征之一.公民行政参与是民主宪政对新时期行政发展的特殊要求.公民行政参与与信息公开密切相关,公开政府信息,是实现公民行政参与的必要途径.在我国,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扩大公民有序行政参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哪些行政案件的范围,即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哪些行政行为享有司法审查权,又称行政诉讼主管。公安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公安机关和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在法定期限内,依法进行审理、裁决的活动。公安行政诉讼是我国行政诉讼的一种,受《行政诉讼法》规范和调整。因此公安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也是公安行政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安行政诉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确定受案范围的原则受案范围的确定,不仅涉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