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推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路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制度依凭。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民本思想和民本诉求。在精神实质上,传统民本思想是现代民主理念的源泉和土壤,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有契合之点、有融贯之处、有延承之脉。重新诠释和梳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内涵,努力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我们新时期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及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倡导管理"以人为本"的今天,被誉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已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优秀的企业文化深刻影响并形成企业精神和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正积极探索运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核心内涵,遵循"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价值观体系,创新与提升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3.
青年毛泽东受中国传统儒学价值观及西方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提出了他独特的精神之个人主义价值观。以我为本位与利己之精神,是其精神之个人主义的二重内涵。精神之个人主义的命题是毛泽东共产主义价值观最终形成的思想渊源和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4.
红船精神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不仅具有强烈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浓郁的文化意义。因为红船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船精神赋予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红船精神从厚重的中华历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同时丰富且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因为红船精神是重塑信仰缺失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当代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红船精神蕴涵着理想信念的力量,凝聚着百折不挠的追求,饱含着无私奉献的情怀;因为红船精神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需要弘扬红船精神: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红船精神让价值观引领增加了文化的温度,红船精神成为我们引领价值观的重要坐标。  相似文献   

5.
彭翔 《创造》2019,(12)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乃铸造民族之魂的重大工程,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无形纽带,是民族正能量传播的强大合力。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引领着国家的共同诉求,国家体固而基强;引领着民族的共同思潮,国民力聚而心同。以推进边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为目的,促进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交融汇合为目标,落实落定社会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精神浸润下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价值系统、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伦理观念、审美情趣等精神特质的反映。它所提供的价值体系和意义系统是任何社会不可或缺的,它对于现代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衡而造成的价值体系的瓦解、义利颠倒、道德滑坡等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启迪意义。当前,在我国社会经济的重大变革时期,当代大学生一群体主导价值观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疏离之势。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精神,也必将以其独特的智慧,积极地整合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精神境界,我们亟需在倾听中华文化精神且仁且智的教诲中,实现大学生价值观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最大重合,在回归中为社会主导价值观输入新鲜血液和增添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为积极倡导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推动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浙江省委宣传部理论处组织开展了围绕价值观建设的“微言九鼎”系列微博活动。来自各行各业的广大网友积极参与,撰写了许多优秀微博和学习体会文章,现择取部分体会文章予以刊发。  相似文献   

8.
几千年来,孝道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础内容,处于诸道之首、百善之先和教化之始的根本地位。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传统价值观中孝道和敬老观念的重视是建立和谐社会所必需的,然而在中国当代社会,孝道却逐渐淡漠,特别在农村,由于孝道文化的缺失,大量农村老人面临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农村社会孝道文化的淡漠不仅仅是个人的原因,更多的是由于社会的变迁所引起。孝道文化的重建,将对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古今义利之辩看当前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今义利之辩看当前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王恩来一所谓义利观,即人们对求利动机和求利行为的看法,是人的价值观、理想追求和道德素质的集中体现。有的学者认为,“义”属于精神的范畴,“利”属于物质的范畴,因而义利关系体现着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其实,这只是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李佳 《前沿》2012,(14):109-110
多元化时代背景下的主体在个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四个维度尤其强烈地感到价值观冲突,这种冲突越来越表现出社会、精神传统、理想让位的倾向,要真正有利于个体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加强主体价值观冲突的引导,从而实现社会价值主导基础上兼顾个体价值,精神价值主导基础上保障物质价值,传统价值继承基础上创新时代价值,立足现实基础上引导理想信念这样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日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社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首都经贸大学等10余名专家学者分别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  相似文献   

12.
孙文营 《岭南学刊》2010,(2):130-134
生活方式是体现并影响中华文化的重要领域。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对中华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生活方式的现代性影响对中华文化传统优秀价值观的传承;生活方式的世俗化消解中华文化传统优秀价值观;生活方式的西方化弱化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现代化进程中民俗的变异还不完全适应传承中华文化的要求。为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我们要在作为生活方式的工作、学习中传承与革新中华文化;要在作为生活方式的娱乐、休闲中传承与革新中华文化;要在作为生活方式的饮食、起居中传承与革新中华文化;要在对民俗文化的变迁中传承与革新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3.
乔湘平 《求索》2005,(9):104-106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根本上说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决定的,更重要的是其社会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有深层次的契合之处。从实现过程看,在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自觉地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重新阐释,使之能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15,(12)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发展的重要源泉。抗战精神很好地诠释和证明了民族精神的力量和正义的价值,证明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载体,可以增进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了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传统文化加强公安院校学生警察职业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可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职业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对将来工作的适应性,是决定行动方向的核心。但价值观作为较高精神层面的教育由于其不能体现在实际的教学成果上,往往被学校教育工作者所忽略。可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观念指导学生构建职业价值观,以促进公安院校学生警察职业价值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正有这样一个公式:国家综合实力=物质实力×精神实力,如果精神实力为0,综合实力也就是0。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先进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一打就垮;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民族精神,不打就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结实践经验、顺应社会期待,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强调"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相似文献   

17.
建设浙江人民共有精神家园,就是要为全省人民构建一个共同的精神依托之所在。"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是浙江人民长期以来的共同文化追求,是精神家园构建的基础;优秀文化传统的现代转换促进了"两富"共同发展,是精神家园生成的血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整合与统领各种文化,是共有精神家园的核心所在。浙江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三大着力点是:目标吸引、文化提升、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8.
《松州》2015,(4)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和沃土,使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而未曾中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经过长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主体性与价值观自信是当前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前沿问题,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文化主体性是文化传承创新的前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价值观自信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同时又随着时代进步而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的哲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具有自觉能动性、实践性的高层次的人类精神,是民族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和标记。民族精神有广义说和狭义说、系统说和浓缩说;民族的哲学、宗教、伦理学是民族精神的系统理论形态;民族精神自我否定又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