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日,有媒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热衷于造"新城"。动辄规划数十平方公里的新区、新城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不可否认,城镇化进程加速使更多人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然而,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和对形势的错误预判,不少"新城"逐渐成为"空城"。  相似文献   

2.
王萍 《中国人大》2013,(7):28-29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有关新型城镇化的发言令人关注。李克强指出,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而不是靠摊大饼;城镇化还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等。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确凿无疑的大方向。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201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列为2013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  相似文献   

3.
赵立群 《群众》2013,(11):33-34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遵循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规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选择。当前,新沂的发展处在开启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的新阶段,也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这一目标,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作为战略重点,以产兴城,以城聚产,加快构建具有新沂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和新型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4.
王立 《学习与实践》2009,(6):148-153
本文结合当前武汉城市建设的实际,认真分析总结了城市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武汉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明确了在新的形势下,武汉城市建设还承担着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提出了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及在城市建设中的一些战略思考;按照“加快城市科学规划、有序建设、依法管理”的要求,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朱文刚 《重庆行政》2014,15(6):29-30
正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时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四化同步"发展之后,新型城镇化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目前仍然比较低,城镇化进程也面临诸多难题。黔江作为国市定位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研究探索在欠发达地区和欠发达阶段的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黔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近年来,黔江区深入实施工业强区、城市东进、大通道建设"三大战略",负重自强,创新图变,城镇化进  相似文献   

6.
背景和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目标。新型城镇化的开启,将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大机遇,其将极大丰富智慧城市的内涵、扩展智慧城市产业、带动智慧城市的落地。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之一,曾经领跑全国,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上海城市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然而,面对全球经济萎靡,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的新形势,上海经济发展开始呈现疲态,2011年GDP增速仅有8.2%,位居全国倒数第二,2012年上半年GDP增速仅7.2%,增速进一步放缓,亟需寻找  相似文献   

7.
<正>广义智慧城市的概念以人为基础、土地为载体、信息技术为先导、资本为后盾。如今在我国已经掀起了"智慧城市热",全国lOO多个城市要搞智慧城市,这就要求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说到底建设智慧城市还是为了城市化。2013年有两件大事涉及到智慧城市,一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会对于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提出了很多制度创新的问题,包括给予农民一定的财产权力,完善中国特色城镇  相似文献   

8.
麦加 《创造》2015,(9):48-49
<正>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时代赋予云南的新坐标、新定位、新使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新阶段,必须以规划引领发展。发展要出彩,规划必须先出彩。9月1日,云南省城乡规划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云南把城乡规划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决定正式将新型城镇化建设纳入下一步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内容中来,对推动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事业如何适应发展,让城镇化的新型居民享受到更高的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也是我们医疗卫生管理者以及全  相似文献   

10.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善城市功能的关键.阜阳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城镇化水平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迫切.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建设皖西北中心城市为目标,以提高城镇化水平为主线,以完善城镇功能为重点,围绕特色做文章,注重功能下功夫,面向市场找财源,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构筑城市建设筹资的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11.
范利君 《人民论坛》2013,(7):144-146
在当前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克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难题至关重要。文章深入剖析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面临的投融资问题,以项目区分理论为指导,将城市基础设施分为经营性、公益经营性和公益性三类,进而分别提出不同的投融资渠道,统筹构建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方案。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5,(8)
<正>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城镇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必须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把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智慧民生的"根深蒂固"与"枝繁叶茂"来促进新江苏建设。扎牢顶层设计这个"根"现在,各个省、市正在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其中大多在规划中选择优先发展智慧民生应用。在智  相似文献   

13.
张友良 《传承》2012,(2):62-63
城镇化是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产业结构城镇化、城市建设和生活环境城镇化的综合化。我国城镇化存在着"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实际有效城镇化率低";"城镇化质量不高,‘伪城市化’";"大城市无序发展,小城市和中心城镇规模扩展但留不住人,有城无市"";城镇化建设过度依赖土地扩张"";城镇资源环境条件恶化"等问题。要深入理解城镇化内涵,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内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勇 《理论月刊》2014,(4):138-142
作为维护能源资源安全的保障地、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战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指导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能源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恶化趋势明显、产业结构失衡和民生问题凸显。在此背景下,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要引导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突出生态系统的保护,有利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体现社会和谐稳定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基于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要解决的这些问题,设计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可为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实证探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伟 《重庆行政》2014,(4):26-27
正党在十大八提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推动城镇化由重数量规模增加向质量内涵提升转变。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一、武隆城市管理的探索与成效(一)创新方法建机制一是建立责任机制。成立了以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  相似文献   

16.
韩山 《乡音》2013,(2):20-21,10
2012年以来,"新型城镇化"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热词,而且从中央到地方以"新型城镇化"为主题的改革之音日渐高亢。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打造发展新引擎。"新型城镇化成为撬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支点。在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过程中,我们该怎样走出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让燕赵大地在"美丽中国"的美好版图中炫出独特风姿?在2013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7.
尹维真 《政策》2013,(6):50-52
<正>加快推进湖北住房与城乡建设,是建设"幸福湖北"、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内容。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关键是要结合省情,切实在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扩容提质,强化住房保障,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湖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引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3,(4):6
自2009年初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以来,中国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据国家信息中心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已有154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41个地级以上城市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80%以上的二级城市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业界普遍认为,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并迈向更高阶段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王树华 《群众》2014,(5):53-53
<正>城镇化离不开城镇建设,可是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并不是根据本地经济实力和产业发展基础来推进城镇化,而是片面追求城镇建设的规模和速度,盲目建新区、造房子。这种"有城无市"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往往容易引发农民难以转变为市民的"半城镇化",沦为靠水泥砖块堆砌的"伪城镇化",并最终催生了"鬼城"在各地频频出现。城镇化要建设的远不止城镇本身,其更为核心和关键的内容是人的城镇化。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截至2012年10月,我国已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20多个城市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投资规模超过1.5万亿元。加上10月份试点城市的实施,智慧城市正在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模式。这是一道难题然而,智慧城市建设相对难题也一涌而出。11月29日,在2013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了解到,各专家就《智慧城市难点与对策》为题做了详细探讨。包括认识上的误区、统筹协调的困局、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