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侦查行为是行为人为逃避法律制裁而实施的摆脱嫌疑、抗拒侦查的犯罪行为;它的竞合性、辅助性、附加性、对立性是区别于一般犯罪行为的主要特征;它与一般犯罪行为相比,行为模式的背离是根本反常;人员调查、实地勘查和犯罪现场的分析重建是识别反侦查行为的有效手段;命案中的反侦查行为可为确定案件性质、刻画犯罪人特征和串案并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何鹏  郝薇薇 《淮海论坛》2009,(3):32-32,44
刑事辩认是侦查机关在案件侦查中.为了查明犯罪事实而组织有关人员对与犯罪有关的人、物、场所进行识别和指认的侦查活动。譬如为了检查某人或某物品,某场所是否与定罪有关.或者为了查明无名尸体的身份,而对该人或尸体,物品,场所提供给辨认人进行识别,以确定该人或尸体,物品。场所与辨认人原来所感知的人、物、场所是否同一。  相似文献   

3.
谎言在侦查讯问中主要表现为虚假供述,可分为无犯罪行为者的虚假供述和有犯罪行为者的虚假供述。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虚假供述的成因及其伴随表征的分析判断,对谎言识别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侦查逻辑所特有的一些思维形式和方法,如“或然性推理”的多种形式、侦查信息法、排疑法、必要条件法等,都有别于一般逻辑学的论述。侦查假说在侦查逻辑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侦查破案的思维活动系统是一个多环节、多层次、多点线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杂的综合的“思维工程”。侦查逻辑思维的主要特征可用“回溯性”、“或然性”和“假说性”来概括。特殊必要条件,比其它必要条件显得尤为重要。或然性的价值,在侦查中具有实际意义和特殊功能。侦讯中的逻辑,既有问题逻辑的内容又有辩证逻辑的宏观程序控制要求。辩护逻辑思维特征,就是指体现在辩护思维活动中的论证性、严密性和充足性。逻辑原理在办案实践中的研究,应着眼于当今信息时代的特点,用现代形式化方法对办案思维进行刻划。  相似文献   

5.
卧底侦查的相关法律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卧底侦查是侦破有组织犯罪、团伙犯罪等案件的有效手段 ,阻却违法事由的紧急避险是其刑法理论基础。卧底侦查不同于教唆陷害 ,卧底警察具有不完整的教唆故意 ,欠缺可罚性。卧底警察在侦查中的犯罪行为合法化 ,不具有可罚性。卧底警察不应作证 ,其提供的材料不能作为证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轨迹数据分析也被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之中,而高科技化、专业化、智能化犯罪等犯罪行为的频繁发生,致使刑事案件日益突显出其动态性、智能性、隐蔽性等新的特点。侦查机关为实现“主动预防、精确打击”的侦查效果,开始引入轨迹侦查方法。轨迹侦查既能创新侦查模式和提升侦查效能,又能变革侦查思维和推进情报侦查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侦查中的思维活动,简称侦查思维,是侦查理论中的重要范畴,无论是从它的反映对象还是从它自身的活动过程来看,都有着区别于普通思维活动的本质和特征.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从侦查过程与侦查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侦查中思维活动的本质和特征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诱惑侦查之现状及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诱惑侦查是指侦查人员设置圈套或诱饵,暗示或诱使侦查对象暴露其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行为,待犯罪行为实施时或结果发生后,拘捕被诱惑者。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形式,因其成功侦破特殊类型的犯罪案件的高效性而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但这一侦查手段在实践运用中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可借鉴国外的法理和实践,从侦查目的、侦查模式及法治化要求的角度对诱惑侦查全面分析,并对其有效规范和制约,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规避其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促成侦查思维方式的变革似乎已成为侦查领域的共识.基于摸底排队认知模型,得以从侦查思维程序与不同信息方式之间的交互中考察不同信息方式的特点及其对侦查思维程序的影响.虽然信息化导致侦查思维中的依据、途径、环节等方面发生改变,但作为侦查思维方式具像的摸底排队模型仍具有必要的理论解释张力,因此,并不构成侦查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10.
在与犯罪物质痕迹、犯罪心理痕迹的比较中,明确犯罪通信痕迹是指犯罪者在进行犯罪行为过程中,在公众通信系统中留下的与犯罪行为相关的可以用于分析案情、获取线索、固定证据的印象和迹象;并概括了犯罪通信痕迹表象的无形性与本质的有形性、同质复制性、精准性和脆弱性的特点;同时对犯罪通信痕迹进行了科学分类,最后概括了犯罪通信痕迹在侦查办案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序号是表明物品唯一性的有效载体。虽然不同种类物品的序号称谓各有差异,但其识别和复现的原理却是一样的。作为在侦查破案中日渐增多的实用技术问题,序号识别和复现的重要作用已日益突出,序号复现技术也成为刑事技术工作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本文针对近年来盗抢机动车和走私机动车案件日渐突出的现状,主要从汽车序号的伪装方法、识别真伪和序号复现等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刑事犯罪处于高发态势,犯罪涉及多时空、多区域。犯罪行为人利用车辆、手机快速作案,快速逃离,大跨度地流窜作案,给侦查部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侦查手段已不能适应当前高效率、高质量打击刑事犯罪的要求。侦查机关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侦查模式,拓展侦查思维,转变侦查观念,创新侦查方法,将综合运用交通智能卡口及视频监控、手机信令数据查找犯罪嫌疑人轨迹作为打击刑事犯罪的核心战斗力。  相似文献   

13.
网络犯罪侦查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计算机网络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本身及储存在网络中的信息也由于具有特定的价值而成为了犯罪行为所指向的目标。独特的隐蔽性和高科技性使得网络犯罪的侦查较其它犯罪更为困难,因此网络犯罪案件的侦查技术、网络犯罪的侦查方法、网络犯罪情报的搜集是加强对网络计算机犯罪侦查相关研究的重要领域,是公安机关打击、防范网络犯罪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4.
侦查模式是指研究侦查行为与犯罪行为对抗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理论图式和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的方案。我国侦查模式以打击犯罪为基点 ,对人权保护尚显不够。同一认定是刑事侦查活动的基础理论之一 ,它与侦查模式是内容与形式、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为了实现打击犯罪、保护人权的双向目标 ,我国侦查模式要实现“从案到人”、“从人到案”向“从证到案”、“从证到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谈目标轨迹在侦查思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标轨迹,是指与刑事案件相关的物证和信息,依据发生的时间顺序,建立方向性的连接,构成点与射线组成的图形。目标轨迹能够将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系起来,是侦查思维的外化和表现,它通过对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阶段前后的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有助干侦查人员把握侦查的主动权,提高侦查工作效能。文章从侦查思维的角度出发,阐释了目标轨迹在侦查工作中的价值、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模拟实验在刑事侦查学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实验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对相关理论知识形成感性认识,并通过这种感性认识深化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刑事侦查学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更为必要。一、在刑事侦查学教学中实施模拟实验的必要性从侦查活动的特点看模拟实验在教学中的必要性。一方面,刑事侦查是一项查找性的认识活动。刑事侦查的任务是通过侦查策略、侦查措施的运用,查明案件事实和查找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展开查找的依据是犯罪行为形成的各种痕迹物证,包括以客观载体形式出现的痕迹物证,如脚印、指纹等,以及以主观载体形式出现的痕迹物证,如证人证言等。这种通过一定的媒介…  相似文献   

17.
论侦查思维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思维方式是指侦查人员在把握侦查客体的活动中进行思维的模式。科学的侦查思维方式对推动侦查实践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犯罪侦查实践的变化 ,侦查思维方式必须实现变革 ,即由保守性转向创造性、由封闭性转向开放性、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静态性转向动态性。实现侦查思维方式的变革 ,既是实现侦查思维方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也是提高侦查效率的必然要求 ,还是充分发挥刑事技术作用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时代侦查思维方式之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化时代呼唤侦查思维方式的发展和变革。首先,信息化时代,侦查思维的起点由物质转向信息。其次,侦查思维的要素发生了变化,其中,时间的要素——从犯罪实施时点的信息拓展到犯罪前和犯罪后面信息;空间的要素——从犯罪现场平面信息拓展到犯罪相关的立体空间信息;事的要素——从刑事犯罪信息拓展到公安信息、社会信息;物的要素——从有形的痕迹物证拓展到无形的电子痕迹物证等;人的要素——从犯罪嫌疑人信息拓展到同行人、同住人、同案人等信息。再次,侦查思维的方式应从逻辑思维发展到发散性思维,从横向思维发展到纵向思维,从静态思维发展到动态思维,从平面思维发展到立体思维。  相似文献   

19.
“犯罪现场再现是一种对犯罪行为再认识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再现与重复是不同的。再现是一种模拟,一个实验的过程,因而有着许多方法、手段,这些方法、手段从不同的角度对再现提供了条件。”“在侦查中,犯罪现场再现是侦查主体对业已发生的犯罪案件,为侦破案件的需要,通过对犯罪现场的勘查和必要的调查研究,借助假设、推理、求证的思维方法,对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和犯罪现场形成过程等,  相似文献   

20.
关于卧底侦查法律规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卧底侦查在打击有组织犯罪和团伙犯罪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尽管卧底侦查必须使 用一定带欺骗性质的侦查手段,有时还要参与某些犯罪行为,但却是追求司法公正价值和打击犯罪功利价 值之间平衡的必要选择。对卧底侦查应实行严格的司法审查机制;卧底侦查的对象应具有特定性;卧底侦 查中获取的物证具有证据能力;应完善卧底警察权益保障机制,并明确违法侦查的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