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斌 《学习论坛》2000,(12):11-12
邓小平是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总设计师,他在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多党合作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对新时期多党合作问题作了精辟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多党合作理论。 一、论述了新时期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和性质 我国历史上的民主党派是资产阶级与上层小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但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已不存在,民主党派也就失去了原来的社会基础,民主党派的阶级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然而变化后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和阶级性质是什么?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一问题没…  相似文献   

2.
1956--1966的十年建设时期,我 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经历了一个由肯定、 否定、再肯定、再否定的曲折演变过程。 而这一演变过程对我国的建设与发展却 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从肯定到否定 周恩来宣布,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 阶级的一部分" 毛泽东却提出,"他们还是属于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 1956年初,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即将开始之际,中共中央在北京  相似文献   

3.
我国继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和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1979年又开始了以改革旧经济体制为中心内容的深刻的社会革命。15年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进  相似文献   

4.
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变中国历史前进方向、引领中国社会形态变迁总体进程中所取得的划时代的伟大胜利。无论在国际共运的历史上,还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都具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改革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我国阶级、阶层状况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而正确认识现阶段阶级和阶层结构,是我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现将理论界近几年来有关这方面的探索作一简介,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新时期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这是5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中国正处于“由革命到建设的  相似文献   

7.
可贵的探索     
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始终是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如果说新中国建立后,由于缺乏经验,曾经参照苏联模式的话,那么,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泽东便察觉到了苏联经验不能照搬到中国来。毛泽东说:“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  相似文献   

8.
从1949年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时期。这一时期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曾经赢得一个好的起点。首先,这集中体现在1952年党制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上。这条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与邓小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是密不可分的:首先,邓小平关于知识分子和阶级斗争的新理论,突破了传统的阶级阶层分析方法,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依靠力量;其次,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促进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和流动,大大增加了我国社会结构的弹性和社会活力;再次,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和统一战线理论,为协调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利益矛盾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力地维护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10.
周四成 《世纪桥》2001,(6):20-22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开始转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鉴于苏联的经验和我国经济体制的弊端,毛泽东开始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总体结构进行大胆的尝试和艰辛的开拓。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方面,毛泽东作了较为深刻的思考,尽管其过程有曲折、反复,甚至中断探讨,但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有真知灼见的思想观点,对我们  相似文献   

11.
蔡志强 《理论导报》2012,(5):4-5,20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中国的工人、农民这两大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迅速分化。其间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分配模式的变化加剧了阶层的多元性。但是不到20年的时间,阶层分化的速度趋缓,开始呈现固化趋势。科学看待中国社会阶层现状,对有效落实政策、完善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辛岩 《党史文汇》2006,(1):12-14
2006年是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50周年. 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它使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私有制社会到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3.
沈顺英 《学习论坛》2003,(10):93-94
目前我国学术理论界对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尤其是新出现的社会阶层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有的提出运用阶级和阶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当今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状况 ,有的主张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来认识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本文则认为运用阶层分析方法更能够确切地认识当前中国的社会结构。一、运用阶层分析方法认识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的必要性1 运用阶层分析是由当前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状况决定的。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长期保持稳定不变 ,而社会阶层则呈现出了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 ,…  相似文献   

14.
胡建兰 《唯实》2010,(3):44-49
建国以来,伴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迁,从建国初期的“四大阶级”演变为只有工人与农民“两大阶级结构”,再到多元化的社会阶层结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演变。但是,我国阶级阶层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由此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明显和尖锐。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发展生产力入手,本着“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完善所有制结构,优化我国阶级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迎来了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带来了中国社会阶层关系的一次大调整.新民主主义社会“四个阶级”的社会阶层构成,体现了党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尊重,有效地维护了制度变革中的政治秩序.伴随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实施,原先的阶层关系开始出现变化,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阶层结构向社会主义社会阶层结构的转变.建国初期社会阶层变化是执政党整合社会阶层利益的过程.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共识奠定了阶层关系调整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和阶层关系的重大变化能够平稳和顺利地实现,是社会主义政治认同建立的结果.建国初期阶层关系变化产生的政治秩序,并没有合乎逻辑地在执政党意识中衍生出维系稳定的思想理念,留下了历史的隐患.  相似文献   

16.
康政 《湘潮》1987,(12)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转变时期,即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的时期。我认为,对这个时期的研究,应集中在两个问题上:第一、如何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使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社会达到高度民主与文明。早在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八大”就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但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来。1975年邓小平同志出来主持中央工作期间,抓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个重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紧接着又受到冲击。不停的  相似文献   

18.
《北京支部生活》2012,(11):32-33
1956年9月15日~9月27日★历史背景党的七大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到1956年上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  相似文献   

19.
<正>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极其曲折的过程。 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以后,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党的八大报告认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  相似文献   

20.
社会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流动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和重要问题,属于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和人的职业结构变动的范畴。本讲准备谈什么是社会流动,社会流动的种类,社会流动的原因,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流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流动的区别等四个问题。什么是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是指同一社会形态中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量变过程,也是人的职业结构变化的表现。具体说来,它表现为人们的阶级、阶层所属和人们的职业岗位的四个方面的移动和变换,即从一个阶级移动和变换到另一个阶级,从一个阶层移动和变换到另一个阶层,从一种职业岗位移动和变换到另一种职业岗位,从一个所在地区移动和变换到另一个地区。比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中的个别人移动和变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