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文件形成时间鉴定是判断文件真伪的重要途径。文件形成时间鉴定可通过三个技术通道来完成,即墨迹(包括印文印迹)的形成时间、纸制品的形成时间及文件内容的系统性分析。其中以墨迹的书写时间鉴定最为普遍。所以本文选取墨迹的形成时间鉴定技术作为评析重点,系统分析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涌现出来的众多墨迹形成时间鉴定的相关技术,并对其具体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和简单的评析。本文在回顾历史、总结现在的基础上,提出了文件形成时间鉴定在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笔压特征在文件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件检验学理论发展到今天,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是在实际检案中如何利用好各种有价值的特征,寻找案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为鉴定结论提供充分的依据。则是我们每个文件检验工作者需要不断总结的。笔者发现。笔压(笔力)特征不仅是同一性鉴定中经常应用的一个特征。并且在判断文件的添加变造等方面也可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两起案件的介绍。分析了笔压特征的特点。并探讨了笔压特征的观察方法及其在文件检验中应用的要点。  相似文献   

3.
喷墨打印机打印文件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喷墨打印机是计算机的外部设备,用于实现文件的硬拷贝,即将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结果打印在纸张上。近年来由于喷墨打印技术在社会上被广泛应用,据预测,未来喷墨打印机市场的份额将占60%。因此刑事文检人员将会越来越多地接触喷墨打印机打印的各类文件,需要判断其是何种类、机型、机台的打印机形成的,从而确定文件的来源和真伪,为侦查缩小范围,为法庭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汗渍范围巧断添加笔画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文件检验中涉及到书写时间的案件越来越多,对其中添加笔画的判断也有许多成熟的检验方法,但大多数案件要求检材没有受到各种污染。笔者曾受理过一起案件,巧妙利用汗渍范围,对检材上的字迹是否一次形成作出准确的判断,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案情简介2005年4月1日,兰州某某法院送来范某某诉马某某欠款纠纷一案中借条一张,其内容为“借条今借范某某现金40000元借款人马某某2004年7月24日”。送检人要求检验:借条上“40000元”中阿拉伯数字“4”的折笔“∠”是否为借条形成以后添加的。2检验借条内容是用蓝色圆珠笔书写在14cm×20cm幅面…  相似文献   

5.
利用细微特征识别伪造借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法者利用文件做案,伪造的程度难以彻底。自以为聪明的手段往往顾此失彼,暴露出可供检验者发现的蛛丝马迹。某法院提交我处检验一张3万元的借条。同时送检的材料是一张吴某书写的曾贴在单位楼道墙壁“学习栏”内的“学习心得”(样本)。案情是纪某向法院起诉,出示由纪某书写内容,吴某签名的借条一张,要求吴某归还3万元欠款。而吴某称决无向纪借款一事。追究借条上签名何来,吴某说发现单位楼道内“学习栏”中他写的“学习心得”(共两页)的第二页丢失,该页只写半张字,最后有吴某的名字。且借条用的也是稿纸下半页并与“学习心得…  相似文献   

6.
蠹虫孔文件真伪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蠹虫即蛀书的虫,蠹虫孔是蠹虫啃食纸张书籍后留下的蛀孔。蠹虫孔的形成必须具备二个生存条件和一个时间条件,即蠹虫必须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生存,蠹虫必须在存放的纸张或书籍中生存,蠹虫孔必须在纸张和书籍长久不翻动的情况下形成。蠹虫的生存环境成为文检员确认检材是否蠹虫孔的客观条件,蠹虫孔形成的时间要求,成为文件检验中检材相对时间鉴定的重要依据。现实生活、工作、交往中,当事人出于某种动机或目的,常常将现时文件伪造成历史文件,最常用的伪造方法就是伪造蠹虫孔法。文件中的蠹虫孔与其它缺孔的区别仅是细微痕迹的差异,有些文检员或…  相似文献   

7.
利用喷墨打印机二次添加打印,特别是同机添加打印变造文件,是文件检验工作中的难题。喷墨打印机采用串行接字方式,内部结构复杂,喷嘴数目多,同一型号打印机又有多种质量模式。因此,在打印图文上往往留有较多的打印特征,如对接重叠线、对接错位线、横向白线、卫星墨点、墨点错位等。分析爱普生、惠普、佳能三个品牌的20台喷墨打印机不同质量模式的打印文件,发现这些特征重复再现频率较高,不同台打印机打印文件特征差异较大,同一台打印机在不同质量模式下特征出现的位置也不尽相同。通过提取打印文件上的打印特征,分析字车运行方向和打印图文pass数值,分解打印过程并制作检验图谱,判断打印文件的可疑区域是否符合打印规律,为确定二次添加打印提供帮助,提升检验过程的规范性、检验意见的准确性和结果依据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8.
举证责任,是指案件的主要事实真伪不明,法官不能形成确定之心证时,规定应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其不利法律判断后果的一种负担。无论是在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举证责任的分配都应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在票据变造中,票据的无因性特点决定了票据变造前后的举证责任,应由主张票据变造而免除其债务的票据债务人负担,而不应由票据债权人负担。  相似文献   

9.
签名字迹是指在公私文书上签署自己姓名而形成的文书笔迹符号。文书上的签名是文书真实性和有效性的标志和证明,于是伪造签名也就成为不少违法犯罪分子的惯用伎俩,尤其在经济犯罪案件中的伪造签名更多。也正因为如此,为了从法律上明确文书签名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确定文书中可疑签名字迹的真伪和书写人,就产生了签名字迹鉴定。1真实签名字迹的特点(1)字数少,动作的规律性表现不充分。签名通常是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相同单字、组成部分、笔画等整体特征的重复率低,因此,书写习惯暴露不充分,书写规律不易掌握。(2)签名字迹具有相对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笔迹检验是通过对可疑笔迹和嫌疑人的笔迹进行比较鉴别,确定是否为同一人的笔迹,或确定检材是否为某人书写的一项专门技术。其任务是通过研究笔迹中反映的书写动作、习惯特征及文字布局和书面的语言特征等,加以分析为诉讼提供线索和证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贪污贿赂类案件的增多,票据类笔迹的检验在文件检验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其作用也明显突出。  相似文献   

11.
浅谈文字书写压痕在文件检验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字书写压痕亦称抑压文字或压痕字迹,是指书写活动过程中,由于书写运动力的作用,在承受客体下面衬垫的纸张上遗留的无色凹陷字迹、笔画痕迹。文字书写压痕是书写活动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书写人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遗漏的重要物证。因此,可靠性较强,一旦发现文件物证及相关材料中可能存在文字书写压痕,务必要追根溯源,如能成功解析辨读,将对判明笔迹伪装手法、认定书写人、揭露文件真伪及形成时间等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和方向、为澄清事实真相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依据。笔者在文检实践…  相似文献   

12.
凌宏  张江 《刑事技术》2010,(6):60-60
笔迹检验是确认文件是否存在添改事实的方法之一,通常这种方法多适用于添改人与原文件书写人并非同一人、且添改文字较多、具备一定检验条件的情况。然而,在笔者参与鉴定的一起添改变造文件案件的检验鉴定中,却是通过对一“横笔笔画”的准确鉴定确认了原文件书写人添改变造文件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詹爱萍  陈兵 《中国公证》2013,(10):49-53
一、骗取公证书现象概述 《公证法》第44条列举了当事人以及其他个人或者组织在申请、办理、使用公证书过程中弄虚作假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三种情况:(1)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骗取公证书的:(2)利用虚假公证书从事欺诈活动的;(3)伪造、变造,或者买卖伪造、变造的公证书和公证机构印章的。其中.对于第(3)种情况,因公证书本身乃系伪造、变造。使用部门或相关利害关系人只要稍稍留心并向出具公证书的公证机构核实查询即可知悉公证书之真伪.因而相对容易发现问题.且立法对伪造变造公证书行为之惩处已有明确规定,即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在文件鉴定过程中涉及变造文件鉴定的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越来越引起广大文检工作者的重视。文件物证的变造事实不仅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发现难度大;而且对变造文件的检验需要进行综合性、系统性分析,检验难度也大。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检案实践,总结了检验变造文件的一些经验与体会,以期供广大同行共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件形成时间检验是文件检验领域里比较疑难的检验项目。目前的检验方法从检验思路上大致分为确定文件形成时间上限的方法和确定文字色料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方法两大类。前者通过对检材及检材记载内容进行分析、调查研究来确定文件形成时间;后者通过物理化学分析的方法,来确定文件形成时间。以上方法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还可以用系统论的方法从案情分析、纸张信息、文字特征、理化分析等方面进行综合检验分析, 扩大检验范围。今后我们应当进一步强调文件形成时间检验工作的科学态度,加强科学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件检验技术是借助语言学、心理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的理论与技术成果,研究文件的形成与变化,确定文件与案件事实、当事人或嫌疑人的关系的一门边缘性应用科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法制观念的增强,民事、经济纠纷案件剧增,文件检验技术的利用范围也迅速扩大,如继承纠纷中的遗嘱,债务纠纷中的借、收据,经济纠纷中的各种合同等等,常常需要利用文件检验技术识别真伪,判定书写人,为定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文书检验中,朱墨交叉顺序的判定一直是一个常见、重要的内容,对于鉴别文书的真伪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在科研和检案实践中发现,正确区分印章印文与书写文字的先后顺序,应掌握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有统一的技术规范作指导;检验设备应当满足技术规范要求;对字迹和印文色料与纸张结合方式进行检验;检验方法不能单一,应用多种方法相互对照应证;客观评价阳性反应的出现率和排除假阳性反应的干扰。  相似文献   

18.
笔迹鉴定认定案件中的误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检工作的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笔迹鉴定,一般约占文检总量的60%~70%。因笔迹鉴定是一门主客观相结合的科学,相对于伪造变造文件、文件形成时间、文书材料鉴定而言,其主观性要大一些,故常有笔迹鉴定结论不一致的现象。其中,肯定有些是误检.何种原因所致,如何尽可能的降低误检率,是笔迹鉴定应解决的长期课题,  相似文献   

19.
1996年4月至5月,漳州所属各县(市、区)交警部门车管单位发现进口摩托车准报证收回数已超过发出数,还有增加的趋势。 交警支队车管所将可疑的收回准报证送检,要求运用技术手段甄别真伪。根据此案文件物证数量多,计146件。我们确定的检验项目是:①检材与样本使用纸张的鉴别;②二者印刷字体是否相同的鉴别;③所用印刷颜料的鉴别;④两者所盖印文是否同一印章的鉴别;⑤二者正面各种图案异同的鉴别。  相似文献   

20.
文件检验实践中所涉及的国家文字改革前的文件中是否存在简化汉字,这些简化汉字在文件检验鉴定中怎样评价,如何利用。对鉴定结论的正确与否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对案件的判决处理是否客观、公正。 本文试图从汉字发展的历史.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的有关情况。我国汉字简化情况三个方面对简化汉字进行分析研究。使鉴定人消除对简化汉字的认识误区。对文件检验鉴定中遇到的国家文字改革前的文件中出现的简化字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文件检验实践中。充分把握和利用所出现的简化汉字。结合笔迹等方面特征。正确辨别文件真伪,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