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仁爱的重要性:仁爱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道德规范之一,教师做仁爱之师,关心、关爱、关注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只有以仁爱为本,才会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会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标准。师德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正在随着时代变迁丰富着其时代内涵,新时期师德建设应以习近平四有好教师标准以及师德建设讲话精神为参照,加强师德内涵认知、认同,提升教师师德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3.
秦朗 《学理论》2011,(15):44-45
孔子建立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传统的仁爱观,这种仁爱观发展至宋明理学时期,即形成了"理一分殊"的仁爱观,而这种仁爱观在理学奠基人之一张载的重要著作《西铭》中有着集中的体现。文章将对这种"理一分殊"仁爱观作以浅析,以正方家。  相似文献   

4.
雷锋精神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仁爱、诚信"的重要载体,对传统文化的当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最高层次的"仁爱",忠诚是"信、义、善"的完美结合和高度升华。"仁爱、诚信"是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孔子仁爱思想以个体品德结构的知、情、意、行四个层面的培养为主线,强调情感育人的作用。而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僵化的缺陷,孔子仁爱思想的研究与运用正是弥补高校教育工作不足的重要路径,也是凝聚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的精神瑰宝。因此,通过研究孔子仁爱思想的核心内容,分析高校在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关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探讨如何运用孔子仁爱思想,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人格独立;树立大学生的礼制观念,优化其人际交往,塑造大学生的君子风范,培养其自律能力是势在必行的。孔子仁爱思想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部分,这里的仁爱出于情感又超乎情感,是道德理性的体现。仁爱思想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撑,也是凝聚中国精神的纽带。  相似文献   

6.
通过老师的爱心,以活动为契机,以班会为主要渠道,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使他们具有仁爱之心,从而树立了责任意识,增强了使命感.  相似文献   

7.
早期儒家的仁爱观与现代和谐社会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儒家的仁爱观与现代和谐社会的以人为本有着根本的区别。儒家仁爱观具有不平等性和虚幻性,而现代的以人为本具有牢固的现实基础,是切实可行的;儒家以仁爱观为基础的民本主义是从君治民出发的君本位主义,是君主主权论,现代的以人为本是人民主权论;儒家的仁爱观倡导“德治”,而现代的以人为本主张“德法兼治”。  相似文献   

8.
儒家仁学与普遍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学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历史悠久、积蕴丰厚、影响巨大的思想化体系之一,它可以与基督教化、伊斯兰教化、印度教与佛教化相并立。儒家仁学,也可称为仁爱通和之学,是儒学的精华,最具有普世性,它可以为人类普遍伦理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仁爱之心是一铆道德行为的基石,培养爱心,扩充爱心,是建设道德明的基础性工程,建设普遍伦理最紧迫、最因难的任务是将爱心扩充到全人类。儒家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视天下犹一家,人类只有具备了此种情感和意识,普遍伦理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同样,通和之学用之于道德,便要求打破以部为空的狭隘性,淡化族群仇恨心理,实现真正的博爱。总之,儒家仁学,包括它的仁爱通和之学,会为普遍伦理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0,(5)
如何开展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让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每一个角落,覆盖每一位学生党员、积极分子至关重要。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建筑工程系给船专业学生党支部,结合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特色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实际,以党支部为载体,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五四运动100周年为契机,创造性提出"十个一"工程,通过党员、党支部两个层面组织十种不同活动,重点解决党员服务意识不强,党性修养不高,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党支部堡垒作用不明显等问题,探索、实践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思想政治工作顶层设计,对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做了时代性的解答,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殷切期望与要求。笔者认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精湛的业务素质、仁爱之心与人文情怀等,才能完成新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1.
孔子"仁学"的核心即"仁爱"思想是其伦理道德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孔子的"仁爱"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最基本的是爱人、忠恕之道、克己复礼为仁,这些思想对于构建今天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上海交大教师晏才宏这样的教学型教师因为没有论文评不上教授,可见,现行的教师职称考核机制对学生参与评教没有引起重视。教学和科研都是高校的功能,偏重任何一方都有违高校的本义。美国教师激励机制中的学生评价的做法值得借鉴与反思,我国高校应该建立两套侧重点不同的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参与评教,确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高等教育的发展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灵魂所在,青年教师作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新生力量,应当积极响应新时代的呼唤,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老师。理想信念是"四有"教师的第一有,是青年教师成为好老师的首要前提。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民主》2017,(11)
<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一系列关于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他指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为庆祝第三十三个教师节,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讲话精神,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激励教师发展和自我完善,助  相似文献   

15.
贺旻 《民主》2011,(4):4-4
2011年1月9日.我们敬仰的雷老安祥地走了,得知噩耗,无比悲痛。雷老是民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我们德高望重的卓越领导人,无私、仁爱、坚强、乐观铸就了一位世纪老人的人格风范、后世丰碑。她那慈爱、坚定、谦和的音容将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0,(9)
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要求。友善观是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和素质,对青少年友善观的培养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儒家仁爱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内含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为青少年友善观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本文在结合儒家仁爱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社会青少年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践行友善上所存在的问题,并由问题出发结合儒家"仁爱"思想在友善观践行上的启示给出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7.
师范生听课评课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国杰 《学理论》2009,(14):143-144
听课和评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师范生对听课评课重要性的认识,给学生传授并训练听课评课技能,引导并敦促学生积极提高自己的听课评课能力。  相似文献   

18.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路标和楷模。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情操,是提高学校育人质量,搞好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应着力在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上下功夫、花力气。依据本人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应侧重和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围绕教师的“感染”作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神圣而又高尚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Krashen监控理论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昌英 《学理论》2009,(20):251-252
作为英语教师,关注的是如何采取教学措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分析和借鉴Krashen的监控理论,不仅有利于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掌握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而且有利于教师自觉采取适当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20.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是我国历代教育家提出的师德规范的对教师人格的要求.现在看来不够了,作为一个教师,更要善于与学生交流,平等待人,以师为友,尽量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一种宽松,友善,和谐的环境教育视点 “传道、授业、解惑”,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对教师称谓的定位。今天,一个新的世纪到来之际,教师这一神圣而光荣的职业怎样吸引学生?学生心中最可爱的教师又是怎样一种形象?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中小学生虽年龄不同、认识能力深浅也不同,但都有令大人们惊讶的独到见解。“我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