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到惠农县马家湾镇中渠村,一片新绿扑入眼帘。农民谈起科技育苗头头是道,问及怎么知道这么多的育苗科技知识,农民笑了,说中渠村是“王指导”的科技育苗基地。“王指导”就是惠农县马家湾镇的林业站站长王学仁。22个春秋,他用青春和热血染绿了大地。  相似文献   

2.
“我是学农的,我的事业在大地。”当风华正茂的郑树明1984年7月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时,他谢绝了母校要他留校的好意,毅然来到双流县工作,干他的“大地”事业。在团县委、县科技局工作的18年中,他始终为大地上的农民们着想,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成  相似文献   

3.
“科技知识送到村,农民增收党操心;文化娱乐送到村,农民生活党关心;政策法规送到村,农村稳定党放心;干部专家齐到村,党和农户心贴心。”在先进性教育中,化隆县县直机关一改过去坐办公室等材料、听汇报的习惯做法,认真转变工作作风。围绕农民关心的实际问题,扎实有效地开展科技、文化娱乐、政策法规知识“三到村、心贴心”活动,这项活动就像春风化雨一样滋润着民心。  相似文献   

4.
周口市着力抓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后的管理和使用,从“四强”入手,拓展功能,强化服务,真正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成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坚强核心,村民参政议政的政治中心,传授科技知识的培训中心,创建精神文明的活动中心,被广大农民群众誉为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相似文献   

5.
《新长征》2006,(2):31-31
为了更好地贯彻宣传思想工作“三贴近”和理论“三深入”要求,将理论工作重心下移,我们以“把大理论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总的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开展了送理论、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送信息“五送”服务队下基层活动。在农村主要是向农民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在社区主要是结合全民创业活动,通过宣讲创业文化、相关法律以及发布就业致富信息,激发社区居民的创业热情。  相似文献   

6.
田茂昌 《党建》2009,(10):27-27
1983年,范义勇从贵州农学院毕业,来到铜仁地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局工作。26年来,共产党员范义勇矢志扎根贫困山区,传播推广农业科技知识,使农民解决温饱问题,致富奔小康。他的敬业、务实和淡泊名利,赢得了人们的称赞。  相似文献   

7.
见不得人     
佚名 《党员文摘》2009,(3):15-15
县电视台记者到某乡就县里实施的一项政绩工程进行采访,硬拉住农民要他说点好话。农民被记者劝得无奈,只好按记者的话说了一遍。说完后农民问:“播出时能否把我的脸用马赛克蒙起来?”记者奇怪地问:“为什么?”农民说:“电视里不都这样吗?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时就用马赛克把他的脸遮住。现在我违背良心说了这些话,也见不得人呢!”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0,(4):58-58
元旦这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一六七团五连一些职工不约而同来到连队活动室,通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了解最新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党员冉振林高兴地说:“网络上农业信息全,技术实用,想找啥都有!”  相似文献   

9.
郭庆晨 《奋斗》2007,(7):58-58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方永刚的政治课讲得好是出了名的。一次,他在大连旅顺口区铁山镇讲“WTO对农业农民的影响”,来听课的都是农民和农村干部。讲着讲着,不知台下是谁喊了一声:“咱种的粮食都不好卖,外国粮食进来更完了!”方永刚就问:“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小麦做面包掉渣吗?”在讲述了我国的小麦品种目前质量还不过关的实际情况之后,他把话锋一转,  相似文献   

10.
“张秦华回老家开荒山了!”这消息一传开,让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惊讶不已。 今年36岁的渠县望溪乡河水村三组村民张秦华,原本是一位在重庆拥有近400万元资产、法律大专学历的“老板”。可他却甘愿放弃在大都市好不容易打拼下来的事业和优裕的生活,千里迢迢回到荒僻的穷山窝窝里当“农民”。  相似文献   

11.
申春夏 《党建》2012,(6):46-46
吴流水,一位来自安徽省滁州市科技局的第四批选派干部,任职于凤阳县小溪河镇大庙余村。在担任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两年中,他养成了一个和自己名字一样的习惯,那就是记录村情民意“流水账”,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也正是这个习惯,让他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记账”、解决问题“销账”的循环中赢得了大庙余村干部群众的一致称赞。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除学校教育之外开展社会大教育的最好平台,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最好载体,是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和培养带头创业、带民致富的党员干部队伍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是推进信息技术进村人户,不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信息需求,培养造就大批掌握现代浓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新型农民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教民稼穑奔小康──陕西省农广校培养跨世纪农村科技人才纪实蒋建科相传尧和舜时,出了一位名叫后稷的农官,他教民稼穑,亲手向农民传授种田技术。如今,在后稷故里,在教稼台旁,活跃着一支用广播、电视等现代手段专为农民传播农业科技知识的队伍,这就是陕西省农业广播...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宣部和重庆市委宣传部在全国、全市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要求,结合山区农村信息来源闭塞、农民思想活跃、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等状况,解决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工具在山区农村纵向不能到底、横向不能到边的问题,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覆盖面,更好地对干部群众进行政治经济形势和理论教育,传播精神文明,传送法制知识、农业科技知识、卫生知识,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有效占领农村思想阵地,架起党和政府与农民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袁方 《党史纵览》2013,(12):53-53
作为一位职业军人与坚定的革命者,张爱萍既是极富理想、敢作敢当的热血男儿,又是桀骜不驯、擅长吟诗作赋的性情中人。正因为他刚烈的性格与锋芒毕露、坚持己见的个性,从青年时代开始,即被视为是“共产党里的另类”。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是刺!”邓小平说他:“军队中有几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是一个!”而他本人的座右铭则是:“勿逐名利自蒙耻,要辨真伪羞奴颜!”  相似文献   

16.
霞飞 《党史博览》2011,(2):34-37
人们对浩然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出身于农民家庭,一生以写农民和农村题材为己任。他创作的《艳阳天》、《金光大道》等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尤其是中国农民喜欢他,称他为“农民作家”。  相似文献   

17.
赵国春 《奋斗》2001,(2):48-48
1989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这天,泰国首都曼谷秋高气爽,阳光明媚。上午,世界粮农组织驻亚太地区总部会议厅内座无虚席,表彰“世界农民”大会在这里举行。世界粮农组织副主席用流利的英语宣布:“胡国华,中国!在大豆品种选育研究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特授予他‘世界优秀农民’称号”。一阵掌声晌过之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科研所大豆育种专家、原上海下乡知识青年胡国华健步走上领奖台,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泰国总理把金牌给胡国华戴上,  相似文献   

18.
吴国林 《奋斗》2009,(8):32-32
1984年12月26日,这天值得记住。“大庆农民钻井成功了!”、“大庆农民采出了石油!”喜讯通过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像长了翅膀似的飞过草原、传遍全国……我作为创建并带领这支队伍走向集团化发展的创始者,回忆往事,有辛酸也有喜悦。  相似文献   

19.
约见家乡农民代表成敬常,刘少奇说:“你反映的情况很好,每年负责向我写一二封信。” 1953年7月,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刘少奇侄孙刘正山回乡度暑假。离京前,刘少奇交代刘正山一项任务,回乡后为他找几个农民“秘书”,经常向他反映农村里的情况。刘少奇希望他的农民“秘书”是真正的翻身农民、种田的行家里手、又敢于讲真话的老农。刘正山回乡后,  相似文献   

20.
“养儿防老打闪闪,保险养老最牢靠!”金堂县的农民畅谈家乡巨变。最爱摆新鲜事儿。说起农民养老保险,他们一个个眼睛都笑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