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历史文化遗产是文脉延续的载体、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举措,推进城市发展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以北京中轴线和云南翁丁古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反案例做对比,思考如何有效化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统筹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路必须遵循的原则,从而更好地统筹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与城市新发展的矛盾日趋激化;保护不力,老城区历史文化遗址破坏严重;工作基础不足,工作难度很大;有关部门在旧城改造中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缺乏正确认识。因此,保护挖掘历史文化遗址的策略应该是进一步强化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层次制定保护重点与措施;落实有关保障机制;推进文旅融合,着力打造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品牌建设;全面提高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展示利用水平,积极发挥其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场所,在人类漫长的生活生产中逐渐汇集了众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构成我国城市文化遗产主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方式以及自身的文化优势在城市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最能体现我国历史文明和民族传统的特色和优势。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工作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融合于整个城市的发展与现代化的进程之中,成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济、文化、历史和艺术诸方面均蕴含巨大价值。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应有的责任,出现了政策消极、保护意识薄弱、观念畸形等问题,以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陷入困境。如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政府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重构政府相关责任体系。从宏观角度,政府应当落实并不断优化其政治、经济、文化和公共服务职能。从微观角度,政府应当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传承和保护,形成体系化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5.
从旅游业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生活环境、提升经济水平等方面论述了沈阳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时代意义。归纳和总结了目前沈阳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所面临的问题:保护监管不全面、公众参与不够、文物保护力量薄弱、城市建设影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沈阳加快文化名城建设应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监管,引导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工作,壮大专业机构和队伍,着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6.
城市特色是城市形象的综合体现,也是城市个性化的突出表现。而城市文脉是城市特色的历史文化基因。但是伴随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特色建设陷入困境。如何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如何在历史传承的基础上塑造富有地方特色和独特个性的城市特色,是当前我们需要迫切思考的现实问题。要采取正确的措施,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塑造城市精神,美化城市建筑。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湖南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我国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目前湖南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工作方面法律意识仍然淡薄,政府对其投入的经费较少,保护的工作方式单一,法律保护欠缺,立法层次较低。建议加强宣传建立各种有效的传承机制,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法规构,建知识产权法在内的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是法律滞后、资金和人员不足、重申报、轻保护等,应该全面调动政府、专家学者、企业以及民众等方面的力量,来共同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政府长效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许昌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保护利用意识上的不到位以及经费和人力的严重不足,许昌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保护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有:市县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重视,建立稳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工作队伍,构建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机制,做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推广和利用等.  相似文献   

10.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博弈,是政府和学界长久思考的课题,并为之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现实实践。在对青岛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现状分析基础上,探索地方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角色担当",分析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上下合力、全民参与,试图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动态博弈中处理好保护利用的双重关系,从而获取最最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收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尽管甘肃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制定一些保护政策,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活动,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从实例出发对存在问题和成因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保护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非遗保护在我国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近20年的发展中产生了许多有待不断深化探讨的问题:传统与当下关系、“原生态”争议、遗产的主体以及活态传承与再生产等。研究认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态演化和分形传承特征,对于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认识传统文化资源的产权再构和公共化产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北少数民族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资源,面对现代化以及现代文明的冲击,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日益加剧,很多流传几千年的少数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面临"人亡歌息"的处境。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尤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着专门立法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平衡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保护工作尤其是立法保护工作紧迫而重要。  相似文献   

14.
遗址类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五千年辉煌文明,是中华文明曾经高度发达并对世界文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历史见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遗址作为不可移动文物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在数量和范围上不断缩小。只有通过明确概念、完善专业立法、加强地方立法、制定配套措施的综合模式,才能够防止"遗址"的独特价值受到进一步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知识产权保护为进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既相契合又相冲突的关系致使知识产权制度不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性的保护。对符合知识产权条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保护,对知识产权不能提供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即使可以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保护,但亦有许多制度性缺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制定特别法的形式对其提供有效的保护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是西方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既是古罗马的嫡传,又是教皇的驻地,更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意大利有大量的文化遗产,是意大利的文化根基。同时意大利也面临着文物犯罪的现实问题,因此组建了文物警察,以更好地打击文物犯罪,保护文化遗产。其中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以期能对中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一些巫师和歌手的死去,很大一部分苗族文化的精品在快速的失落,很多文化版本在失传,语言隔阂在拉大,文化主体在变异,文化误读在增多。抢救和继承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任务越来越紧迫。  相似文献   

18.
新疆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资源,针对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有效制度却相对滞后,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立法保护中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强化和完善地方立法是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得到切实保护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概括、分析国内现有几种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定义表述。比较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差异,意在证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独立存在的必要性。分析阐述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确立所产生的国内与国际法律意义,目的在于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保护还是开发"作为中国申遗实践的热点问题,其实质是中国当代文化中产业与精英两个文化阶层借助官方观念错位而展开的话语竞争。关注遗产持有群体的文化觉醒,标志着"后申遗"时代的到来。遗产公共性是觉醒的遗产持有者,以遗产为公共性实现的符号媒介,借助遗产媒介实现公共参与与群体沟通。在当下申遗实践中,遗产公共性已在"遗产话语"、"遗产表演"、"遗产资源"与"遗产行政"四个维度发生。遗产公共性的社会建构应落脚在遗产的"文化再生产"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