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由于反垄断法与经济学息息相关 ,以及法律规则自身不足 ,如何保证反垄断法合法又合理地得到实现呢 ?本文通过对规则分析与经济分析统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论证 ,以及该原则在一些国家的反垄断法律制度上的具体表现的论述 ,笔者建议 ,不管是在该法立法领域还是司法领域 ,应确立反垄断法的规则分析和经济分析统一原则 ,才能真正实现反垄断法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制度的基本目标就是对非法垄断行为者予以制裁,进而预防垄断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对受害人因非法垄断行为所受的损失进行救济。我国《反垄断法》第50条确立了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制度,但该规定过于粗疏,可操作性不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完善:确立过错推定原则为民事责任归责原则;采用双倍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反垄断法民事责任承担方式。  相似文献   

3.
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由于其自身固有的缺陷和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违反,实际上是经济霸权主义的体现。因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并没有在其立法中明文规定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而是通过行政实践、司法实践以及各种外交手段等措施来规制外国企业的限制竞争行为。所以,在我国反垄断法的制定过程中,不宜在反垄断法中规定域外效力,而应该借鉴别国做法,灵活地处理这一问题,以维护国家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的滥用进行限制,在维护自由公平竞争的同时,也使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得到正确的实施。当前国际社会的几种知识产权中的反垄断立法各具特色,基于现实需要,我国应当出台一部全面、系统的反垄断法,并以其为基本原则和精神,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中的反垄断立法。  相似文献   

5.
徐宗祥  周灵方 《求索》2012,(11):133-135
我国反垄断法顺应世界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立法潮流,在价值目标设置上采用多元和多层次结构。但问题在于,当反垄断法价值目标发生冲突时,我们如何选择,何者优先,合理性是什么?从西方反垄断法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上看,在不同社会时期和不同政治经济条件下,反垄断法价值取向或侧重点是不同的。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现实,从反垄断法维护竞争正义的共有价值基础出发,当前,我国反垄断法理应以保护和不断扩大经营者自由作为其正义价值取向或首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跨国垄断行为日益突出。为了有效规制跨国垄断行为的消极影响,维护本国利益,欧美等国纷纷在其域外适用本国反垄断法,并试图寻求域外适用的理论依据。本文从国际法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原则进行分析,指出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尚不具备充足的惯例因素和法理根据。  相似文献   

7.
拒绝交易作为合同自由原则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产物,一方面应充分保护市场主体的交易自由,使合同自由中缔约自由、选择当事人自由、内容自由、方式自由等内涵能够深化;另一方面,反垄断法又要求在实质上促进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做到实质上的公平,因而产生了拒绝交易的反垄断法规制问题。  相似文献   

8.
拒绝交易作为合同自由原则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产物,一方面应充分保护市场主体的交易自由,使合同自由中缔约自由、选择当事人自由、内容自由、方式自由等内涵能够深化;另一方面,反垄断法又要求在实质上促进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做到实质上的公平,因而产生了拒绝交易的反垄断法规制问题。  相似文献   

9.
2021年2月7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制定发布《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以反垄断法为依据,强调平台经济领域的垄断行为应当适用反垄断法及有关配套法规、规章、指南等,释放互联网平台不是反垄断法外之地的明确信号。《指南》共六章24条,包括总则、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和附则等内容。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同志就《指南》答记者问时指出,我国反垄断法的基本制度、规制原则和分析框架适用于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但由于平台经济商业模式和竞争生态复杂、涉及范围广、专业性强。  相似文献   

10.
审慎原则和效益原则对于反垄断法的实施非常重要。审慎原则可以减少反垄断法对市场经济的过度干预,效益原则可以在控制执法成本的基础上较好实现法律的目的。但是,两者在具体法律实践中的运用往往又存在冲突,协调好两者关系应当遵循审慎为主、效益为辅的准则。  相似文献   

11.
刘娟 《人民论坛》2013,(2):78-79
在反垄断法私人执行过程中应当遵循"有法律保护,有利于经济"的准则,才能真正做到物尽其用。比较分析显示,反垄断法私人执行的过程是十分独立的,不需要被一些其他组织的政策所制约,比如公共机关的一些新出台的条文,这充分展现了其所具有的自发性和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2.
《反垄断法》的实施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市场经济发展迈出的重要步伐。但《反垄断法》对损害赔偿责任的规定过于原则化,亟待补充完善。从《反垄断法》第50条入手,对损害赔偿责任的四方面要素进行探究,同时比较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特色,在反垄断法宗旨的指导下对反垄断法损害赔偿责任制度进行完善:增加企业直接责任人的连带责任;实行双倍损害赔偿制度;确立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相结合的归责原则;否认间接购买者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3.
《辽宁人大》2006,(9):1-1
反垄断法起草工作几经反复,终于破茧而出。6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反垄断法(草案)》进行了审议,《反垄断法》立法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相似文献   

14.
反垄断豁免作为反垄断法中的重要制度,应充分体现社会公益、正义、效益的价值取向,从提高企业经济效率、有利于整体经济和社会公共利益、改善市场竞争条件、引用破产企业原则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权衡豁免。企业合并反垄断法豁免的程序设计应有事前申报制度、事后监督制度、惩罚制度和主管机构等内容。我国企业合并反垄断法豁免除了应与世界各国反垄断法保持一致外,还应结合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华慧 《求索》2010,(7):157-159
实施不久的《反垄断法》在对处于不断改革和重组的电信业的规制中,存在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首先,针对《反垄断法》第七条的特殊行业的适用除外规定,无论是从经济、技术理论还是国家政策的分析来看,中国电信产业已经是一个竞争性产业,因此应适用反垄断法,并遵循"一般适用,例外豁免"的原则。其次,《反垄断法》的制度规定对电信业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不同时期反垄断法规制电信业的重点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对消费者权益施以保护,是现代反垄断法所体现的精神内核之一.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反垄断立法和司法实践过程中都将消费者权益纳入保护范围,对其高度重视并加以落实.我国《反垄断法》亦明确作出规定,将维护消费者权益作为该法的立法宗旨和目的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反垄断法在法律条文中存在不少模糊、笼统的规定,这对消费者权益的有效保护极为不利.因此,文章从消费者定位出发,从我国反垄断法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缺陷以及完善等方面分别予以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反垄断法民事责任不同于一般的民事责任,主要表现为排除侵害和赔偿损失两种。我国反垄断法民事责任的损害赔偿请求人范围和归责原则不明确,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缺乏惩罚性赔偿制度,民事责任形式单一。应进一步明确赔偿请求人的范围,明确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减轻原告的举证责任,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设立多样化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8.
范广达  刘佳 《人民论坛》2012,(26):98-99
反垄断法的责任体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我国现行《反垄断法》的法条对这三个方面的责任都有所提及,但对具体法律责任的规定过于原则化,不利于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文章以其存在的缺陷为切入点,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反垄断法的责任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背景材料我国《反垄断法》从酝酿、制定、审议到出台,走过了20年的漫长历程。早在1987年8月原国务院法制局就成立了反垄断法起草小组。1988年提出了《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暂行条例草案》。1994年反垄断法的制定首次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006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反垄断法(草案)》,接着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反垄断法(草案)》进行了初审、二审和三审,2007年8月3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竞争是将市场结构与行为联系起来的动态过程。完全的自由竞争,其结果必然会导致特定的市场被越来越少或者越来越大的企业所支配。在少数企业实现自身效率最大化的同时,必然破坏自由、民主、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客观上要求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法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进行规制。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在一国的不同历史时期可以不完全相同,但在任何时期,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都不应该是单一的。在现阶段,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应该是在确保市场主体自由、民主、公平竞争的同时,维护整个市场的经济效率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以及最终实现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为此,必须将反垄断法的各个价值目标始终贯穿于市场竞争的基本过程,并使之在动态的发展变化和交互作用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