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年代台湾政治文化与台湾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台湾政治文化与台湾散文徐学(一)80年代以来,台湾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解严、解禁,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促使台湾政治文化不断更新。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的成员,作家也生活在一定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他们在这种环境中学习、领略或者继承着代表一定...  相似文献   

2.
近30余年来,台湾的政治、文化出现明显的本土化、台湾化趋势,如何理解这种趋势及其变化的底流成为两岸学术界共同面临的课题。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萧阿勤教授的新著《回归现实——台湾1970年代的战后世代与文化政治变迁》一书,是近年以来台湾出版的探讨这一时期台湾政治、文化变迁的重要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潮总是受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制约。台湾在蒋介石、蒋经国依附美国、反共专政大背景下,其文化思潮与政治有更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族群”这一名词是划分当代台湾社会群体的重要概念,而台湾学术界所谓的“族群”概念的真正义涵应该是指政治社会学中的“社群”概念,本文的“族群”概念所指涉的实际上就是“社群”。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台湾形成了以汉族与原住民、福佬人与客家人、以及本省人与外省人三对矛盾关系为主轴的族群政治,成为影响当代台湾政治发展的重要变量。其中,客家人作为台湾汉人和本省人的一部分,人口大约有400万人,约占台湾人口总数的15%,是仅次于福佬人的第二大族群。在台湾地区政治文化结构中,客家人的政治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亚文化结构。在汉人与原住民这对矛盾关系中,客家人对原住民的态度倾向有别于其他汉族族群,因为客家人和原住民有着同样的“弱势族群”认知。在本省人与外省人的关系中,客家人与外省人的矛盾关系也不如福佬人与外省人的矛盾关系那样尖锐;在客家人与福佬人这对关系里,客家人更是以对抗性的族群面貌存在,在过去几百年中,客家人与福佬人形成了一种难以化解的矛盾情结。根据比较政治学理论,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是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本文拟从这三个不同层面,结合相关的族群理论,对客家族群政治文化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对台湾政局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小确幸”本是个人对生活的一种情感体验,但部分台湾青年将其视为追崇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由此引发了两岸各界的关注与讨论。本文将观察视角聚焦于“小确幸”这一文化概念在台湾的意义转向和台湾青年的心理表征。研究发现,原本具有正面意涵的“小确幸”被政治介入后,破坏了其文化的共通性,不仅扩大了台湾内部的社会分歧,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民进党当局通过重新编码文化内涵,对台湾青年进行软性“改造”的政治模式值得警惕与批判。  相似文献   

6.
近二三十年来,台湾岛内持续兴起了一场“客家运动”。这场运动由小而大,由弱变强,日渐火炽,对台湾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台湾学术界很早就有人关注这场运动,并从运动、族群、政治、语言等多方面为基点展开论述,甚至还出现专门探讨这场运动的博士论文^①。但在大陆学界,至今尚未见有专文论述。因此,本文试图就这场运动发生的背景、过程与表现、思想政治倾向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深入了解台湾的政治和历史、文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刘鹤 《台湾研究》2012,(5):55-59
日据时期苦难多变的社会历史,造就了台湾风格多样、题材各异的文学作品,但是其文学的灵魂或者说支撑文学大厦的基石没有改变:仍然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特别是台湾知识分子的“遗民情结”,一种失去故国却又坚持“故国”文化理念和固守“故国”政治操守的深层心理结构在深深影响着台湾文学。“遗民情结”所驱动的文学意识是台湾文学中潜在的暗流,  相似文献   

8.
戴维·赫尔德(David Held)是一位享有很高声誉的政治理论家,也是一位多产的学者。他的主要代表著作有《民主的模式》、《民主与全球秩序》、《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等,在其2010年出版的《世界主义:观念与现实》  相似文献   

9.
关于台湾地区政治转型的原因,理论探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用结构功能主义的方法论,侧重探讨台湾经济和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变迁的相关性。认为台湾政治转型是基于与其政治系统相关或相互依存的结构条件发生变动所致。二是从政治行为过程的角度出发,主张台湾政治自由化的发生是执政集团与反对阵营在激烈冲突后制度性妥协的结果,着眼于考察国民党与反对势力策略互动的政  相似文献   

10.
“台湾意识”的历史考察弋胜“台湾意识”是近几年来在台湾讨论颇多的思想文化论题,同时也是社会政治论题。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文化取向与政治倾向的人那里,“台湾意识”被赋予不同的意涵,其中不乏误解和歪曲。本文试就其四个层面、历史原因、正负效应、对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中国台湾地区形成了与中国大陆、港澳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具有时空发展的特殊性和规律性,这一特殊性和规律性,决定了台湾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因而,在理论上,研究台湾并建构出反映这一区域发展的特殊性和规律性的概念、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型,无疑是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在实践上,台湾研究的广泛开展又是与台湾问题日益重要、人民群众关心祖国统一事业直接相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知道,理论深度决定研究成果的生命力。而检视大陆有关台湾研究的成果,多为政策性和实用性,有不少成果,尚缺乏一定的理论深度。为了提升研究的品质和学术价值,探讨台湾研究的理论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台湾新士林哲学概念王其水新士林哲学是我国台湾地区实力相当雄厚的哲学流派,其影响已远远超出哲学领域,而渗透到教育、文化乃至政治生活之中。研究台湾新士林哲学的发展历程、基本特点或学术方向,是深入了解台湾哲学及文化、思想发展动态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士林哲学...  相似文献   

13.
台湾社会“统独”意识消长成因及发展新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社会存在的“统独”意识是构成岛内“统独”矛盾的要素之一,而“统独”矛盾的变迁既是观察台湾民意走向及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也是考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长期趋势时不得不深人研究的一个课题。台湾学者施正锋援引西方政治学的解释也认为,意识的产生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型:原生论认为人群的集体认同建立于有形文化或是自然的生物特征上;结构论认为集体认同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不满自身在政治权力、经济财富或是社会地位上的分配不公,而血缘或文化的特色只是精英进行政治动员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0月10日马英九首次提出“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这个概念,他说:“60年来,台湾人民秉持正直、善良、勤奋、诚信、进取与包容的核心价值,以‘台湾精神’完成改革,打造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旧。。从此,台湾当局对“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的建构就开始了。2010年5月19日马英九又提出“文化兴国”的说法,对于“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除了重复以上所说的“核心价值”之外,还补充说:“表现在外的就是海洋文化、多元文化、詹Ⅱ新文化,以及志工文化和爱心文化”。以上就是马英九所说的“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的基本概念。本文试图就“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的内涵、特性、建构的意图以及两岸文化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上个世纪50—80年代两蒋统治下的威权时代,“台独”作为一种非法的社会政治活动,在台湾岛内没有生存空间,一直受到国民党执政当局的严厉打压,“台独”人士大都亡命海外,或改头换面在岛内隐蔽活动。自8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台湾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和民进党的成立,特别是李登辉上台主政后,海外“台独”人士纷纷闯关返台,与岛内“台独”势力合流,活动重心也从海外转向岛内,  相似文献   

16.
陈星 《台湾研究》2016,(4):31-37
在战后台湾的政治变迁过程中,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在社会结构变迁冲击下及与西方式政治制度的冲突中实现了现代转型,其核心部分如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关系网络等结构均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台湾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台湾政治变迁产生了持续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2月3日,台湾“三合一”选举落下帷幕。除了选举结果广受关注以外,这次选举的过程也被舆论形容为“手段最卑劣、选风最恶质的一次,选战烽火已经逼近道德的临界点”。实际上,台湾选举的恶质化、低俗化是伴随着“政治民主化”的过程所出现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将运用政治文化和公共选择理论.分析台湾恶质选举文化的表现、成因及其对民众投票参与、投票倾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台湾民粹主义是伴随着台湾政治转型而逐渐凸显出来的一种政治现象。它不仅涉及到民主化理论的根本性问题,而且也对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两岸关系的嬗变,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试图对台湾学者对台湾民粹主义的研究现状进行纵向的历史回顾和横向的理论梳理,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9.
再论闽台是统一的文化区域徐晓望福建与台湾是否统一的文化区域?现今不少学者持肯定态度,但是,也有部分学者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台湾在历史上经历过荷兰、西班牙、日本等国殖民主义者的长期统治,近44年来在与大陆隔绝的环境中又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深,因而,台湾...  相似文献   

20.
台湾科技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科技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刘霜桂当前,世界已进入了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已成为各国经济成长的最强大推动力和经济竞争的焦点,各国无不以加强发展科技来增强国力和经济竞争力。面对全球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挑战,台湾的经济也步入了依靠科技进步来推动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