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二·二八”事件50周年座谈会纪要晓张1997年1月30日,全国政协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与全国台湾研究会联合举办了“纪念‘二·二八起义’五十周年座谈会”。全国政协、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及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人士70多人参加了座谈。全国...  相似文献   

2.
白纯 《台湾研究》2007,(1):55-59
1945年10月台湾光复后,新成立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设立专卖局,对樟脑、烟草、酒、火柴、度量衡器等物资实行了严格的专卖政策,这一政策自最初实行,即引起台湾民众的普遍反感。1947年2月27日,台湾专卖局缉私人员和警察在台北市南京西路“天马茶坊”附近查缉私烟时,用枪管将女烟贩林江迈打伤,并打死围观群众陈文溪。此成为“二·二八”事件的导火索。本文拟对战后台湾实行专卖政策的原因,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情况,台湾民众对这一政策的反应,以及这一政策与“二·二八”事件之间的关联等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以纪念“二·二八”事件爆发60周年。  相似文献   

3.
刘佳雁  张华 《台湾研究》2009,(2):27-31,41
“侨务”政策是台湾当局拓展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败退台湾以来的数十年间.台湾当局的“侨务”政策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的巩固与海外侨社的传统关系,争取侨心认同。积极服务于国民党对台湾的统治,逐步转向以“侨务”推动“外交”、以文化维系侨心的过程。2000年3月台湾实现首次政党轮替,民进党上台,台湾当局推展“侨务”政策的政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1949年,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检讨失去大陆的教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对台湾50年来的社会发展影响至深的举措,是国民党在台湾实行的和平土改。国民党在台湾的和平土改不仅解决了争取无地、少地贫苦农民的支持,解决了迫在眉睫的粮食供应问题,而且成为台湾从农业社会发展成工商业社会的起点和基础。“战后台湾的变迁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光复初期的土地改革。”  相似文献   

5.
闽台建设协进会是以福建人士为主组成的一个民间团体,成立于抗战胜利前夕,目的是为了协助政府应对台湾收复的种种问题。“二·二八”事件发生之前。闽台建设协进会与其他旅沪闽台团体一道为台湾的重建出谋划策,为要求改革台省政制问题和取消专卖及经济统制奔走呼号;“二·二八”事件发生之后,闽台建设协进会又联合其他旅沪闽台团体为避免使用武力镇压,尽快恢复秩序,重拾人心而竭尽全力。  相似文献   

6.
对国民党“台湾化”的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民党“台湾化”的透析张凤山1949年被推翻的国民党政权的残余势力逃到台湾后,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今天已变成“台湾国民党”。“台湾国民党”的主要内涵及显著特征是什么?是什么因素促使国民党实现了这一转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剖析,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7.
白纯 《台湾研究》2005,(1):53-58
近年来,台湾岛内极少数人士与党派利用“二·二八”事件大作文章。他们罔顾历史事实,甚至将“二·二八”事件歪曲为一次“台独”事件。这显然有悖于历史真相。今年适逢台湾光复60周年,笔者在查阅有关档案及其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拟对这一事件爆发的深层社会背景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全面澄清历史事实,并以此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  相似文献   

8.
2012年“大选”之后,国民党在南台湾的选举动员逐步进入一个“结构崩解”的阶段,影响所及,国民党不仅在南台湾各类选举中难以取胜,也因为其所掌握的社会支持网络更趋于弱化,国民党在南台湾绿营执政县市作为一个在野政党的监督力量也随之弱化。因之,即便在多数南台湾各县市议会中,国民党仍掌握较多正副议长席次,但由国民党掌握的县市议会,却对民进党县市政府的消极的两岸交流政策难有影响。检视国民党在南台湾“结构崩解”的情况、影响及民进党县市政府和县市首长的两岸交流政策,并研判其发展趋势,无疑对深入了解南台湾政治社会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台湾“政党合作”问题初探洪明自80年代后期,台湾反对势力突破“党禁”之后,岛内各种政党纷纷成立。但经近十年来分化、组合,发展到今天真正具有实力、能对台湾政局产生举足轻重影响者,只有国民党、民进党和新党三党而已。在这“三党鼎立”之中,执政的国民党在过去...  相似文献   

10.
台湾自由派代表人物及其追随者的嬗变王其水1949年国民党退据台湾时,中国自由派代表人物胡适及其追随者殷海光等离开大陆。胡适、雷震、傅斯年等在台湾创办《自由中国》杂志,鼓吹自由民主理念,反省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教训,谈论“今日的问题”,批评当局对出版法...  相似文献   

11.
牛一鸣 《法制博览》2010,(11):32-32
《中央日报》是国民党的机关报。国民党在败走台湾前,它是国民党在大陆最大的党报。据有关人士说,该报创办之初,“并不是当报纸办,而是当做官办”,所以是“内容贫乏,形式简单,连续18年赔本”。  相似文献   

12.
连战访大陆,是“和平之旅”,也是“破冰之旅”,“世纪之旅”,连战是为了打开两岸关系的僵局,争取“和平,双赢”而来,所以称为“和平之旅”,这很好理解;但是连战登陆也是为国民党在台加分,谋求在台湾重新执政而来,连战此行的这方面的意涵同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雷倩女士是台湾反贪倒扁运动的副总指挥,国民党籍“立法委员”。“9·15”大游行之后不久,雷倩赶赴北京参加第三届海峡两岸妇女发展交流研讨会。9月20日中午,即将离京的雷倩在北京饭店接受了本刊的采访。  相似文献   

14.
台湾的政治生态在从威权体制转型为政党政治过程中,党外势力与民进党为了与传统国民党争夺执政权,扩充其民意基础,强化省籍族群间区隔乃至对立;国民党则因内部的派系斗争或外在的舆论压力也适时打起“族群”牌,结果导致在台湾社会中省籍族群问题,每到公职选举或政治敏感时期就会骤然凸显,成为影响政局发展的重要变数。台湾的族群政治在党外势力和民进党反对国民党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一些与世界上其他地区族群政治显著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阳光法案”与台湾“廉政”问题──台湾《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的特点、局限及其立法史范忠信“青天白日,满地红包”,这是近年台湾报刊对国民党官员贪污腐败情形的高度概括。为惩治腐败,安抚民心,巩固统治,台湾当局近年来除制定了一系列与“吏治”有关的法律,例如...  相似文献   

16.
对于60年前发生的“二·二八”事件的文学书写,近年来凸显了“统”“独”立场的对立。台湾文坛“本土派大佬”钟肇政的长篇小说《怒涛》等作品,热衷于渲染所谓“中国人”和“台湾人”的差异和对立,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官僚统治阶级和广大民众的阶级矛盾,扭曲为两岸之间不同“人种”之间的对抗和冲突。而作者在对所谓“支那”施予全面抨击时,是以颂扬“日本精神”作为参照系的。这就成为日据时代开始形成的以“抗日”和“祖国爱”为特征的“台湾意识”,向着“亲日”和“去中国化”方向“自我异化”而成“台独意识”的一个明显事例。这种“异化”有着亲日仇华思潮在90年代以来的台湾涌动高涨的深刻背景,应引起人们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7.
1895年乙未割台和1945年台湾光复,是近代台湾史中两个极为关键的时刻,这时涌现的大量文学作品,表达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侵略的愤怒和抵抗,对于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欣喜和欢乐,成为近年来两岸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因光复初期乃一格外复杂曲折的时期,它既是20世纪的百年中台湾与祖国真正融为一体的短暂的四、五年,成为当时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个焦点和缩影,同时又因发生了“二·二八”重大事件和白色恐怖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佚名 《法制博览》2011,(1):19-19
抗战前,薄一波被国民党逮捕,关在北平草岚子监狱,南京曾拟立即枪毙薄一波等12名重犯。可是,华北国民党当局却没有执行。其中原因之一是这个“大才子”学识渊博,碰到内政外交经济等解决不了的问题,华北国民党当局就要去监狱求教薄一波。而薄一波却常常把话说到关键的时候,便告诉这些国民党大员——是否给你们出主意,需要我党同意。国民党当局没办法,只好替他去找组织。就这样,薄一波和中共华北局(北方局)联得了联系,组织上同意有限度地给国民党“支招”,同时给监狱中被捕同志争取了政治学习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国民党败退台湾至今,台湾当局的“外交”政策,几经嬗变。近几年台湾当局把现阶段台湾的“外交”政策美其名曰“务实外交”。“务实外交”就是台湾当局为了强化台湾的“政治实体”地位,以最终达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目的,在发展对外经贸文化关系中,同各国建...  相似文献   

20.
台湾第三届“立法委员”选举评述王升毛仲伟孙升亮1995年12月2日,台湾举行了“立法委员”换届选举。此次选举对于国民党、民进党和新党这三个主要政治势力而言,是一次权力版图的重划,选举结果所导致的三党力量的消长,为台湾“立法院”带来一个全新的格局,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