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裴超 《党史纵览》2012,(12):26-30
近代以来,我国共出现过两次留苏热潮。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封锁,义无反顾地投向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新中国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了一万多名留学生。这批留苏学生学成归国后,主要分布在我国工业、科学技术和教育等各个领域,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相比较而言,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另一次留苏热潮,影响更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新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贤娇 《求实》2007,3(11):77-79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性。20世纪90年代末期,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失效,说明"西方模式"不具有完全的普适性。与此同时,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却蓬勃发展并创造经济增长奇迹。这说明中国在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已经找到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说明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经过近30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经济模式、文化模式和社会模式。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或留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三点:一是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二是合理地利用资本主义;三是社会主义中国模式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当代社会主义的复兴之路庞允悌,王京生本世纪五十年代末以来,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世界性的大发展之后,由于内部外部多方面的原因,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遇到重大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预言家们断言,社会主义将从此一蹶不振。然而,社会主义的曲折乃至局部性的失败并...  相似文献   

4.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此以后 ,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也陆续步入了改革之路。到上一世纪80年代末和 90年代初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改革在这些地区遭到了失败。而中国的改革却一直稳步前进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的成就。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日趋稳定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改革的成功有何经验 ?苏联东欧的失败有何教训 ?探讨这个问题 ,对于我们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更好地促进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 ,无疑是有益的。一、正确处理改…  相似文献   

5.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国家的一些政治家曾经兴高采烈地预言,下个倒下的将是中国,在2000年时人类社会将庆祝社会主义在地球上消失。事实上,社会主义失败了吗?社会主义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6.
考察东欧政党政治的发展史,我们惊奇地发现: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东欧三易其政治制度,制度的变化频繁而激烈,随之而来的是政党政治也发生了三次根本性转变。本世纪初,东欧各国在欧洲帝国王朝瓦解的废墟上建立起资本主义性质的民族国家,政党制度为资本主义多党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接受了苏维埃式的制度改造,实行一党制;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东欧从社会主义重新转向资本主义,推进西方式的、建立在政治多元和三权分立基础上的多党议会民主制。冷战后时代,东欧政党政治随其运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改善,演…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大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各国发生了剧烈动荡。这场世纪末的风云际会使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了,而有些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站稳了脚跟,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针对苏联的灭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政治家和理论家将其归结到社会主义制度上。例如,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超越和平》等著作中,连篇累牍地描述了苏联的崩溃就是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失败,就是西方资本主义的胜利。可是在详述苏联社会制度崩溃的同时,他也不得不承认:在下一个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有可能变成最富有的社会"。应该说,苏联灭亡的教训是深刻的。随着时间的推延和国际社会的不断变化,我们会看得越来越清楚。但有一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面对的最尖锐挑战80年代末90代初,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国家从欧洲版图上消失;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东西方冷战的世界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再次出现了少数西方大国既相争斗又相勾结,强行主宰国际事务、安排操纵弱小国家民族命运,企图把西方文明及其制度扩张到全球,把整个世界变成由他们控制、榨取的全球大一统市场的局面,只不过他们已不再能实行直接的殖民主义统治。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改革是按照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现代化模式”进行的,这是为什么在同一时代,东欧和前苏联改革纷纷失败,而中国却“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中国的奇迹 和东欧、俄罗斯等国的经济转轨相比,中国的经济改革要成功得多。东欧国家从50年代末开始局部改革试验。60年代,前苏联东欧的大部分国家都先后走上了局部改革的道路。改革前的中国和所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的是相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相同的宏观经济环境,计划配置制度和没有自主权的国有企业制度。由于这些国家在80年代末采用了“休克疗法”,“…  相似文献   

10.
张旭东 《世纪风采》2008,(12):16-19
利用外资来建设新中国曾一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既定政策。建国初期,新中国获得了苏联3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些合营公司,并努力尝试和西方国家接触。但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受苏联逼债以及严峻国际形势的影响,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开始放弃了利用外资的设想,产生了“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无债一身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1999年 10月 25日,江泽民同志在接受法国《费加罗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一旦从世界历史的发展中产生出来,不管在其前进的征途中会经过多少曲折和失败,最终是一定会壮大起来、成熟起来的。”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这一精辟论述,认清西方敌对势力“ 1999,不战而胜”图谋破产的历史必然性,对于我们更好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新世纪,具有重要意义。 “ 1999,不战而胜”已成泡影   90年代初,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改革的失败和西方“和平演变”的得手等复杂原因,导致了解体…  相似文献   

12.
《党建》1994,(1)
激扬世界的中国改革──我国改革经验的初步总结陆涌华当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剧变的时候,一些西方人士曾断言:中国改革的道路是错误的,中国改革难以取得成功。经过4年多的风云变幻,中国改革成果愈来愈引人注目,中国的社会主义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事实迫...  相似文献   

13.
面对国际舆论的汹汹来势,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核心的江泽民同志,以大无畏政治家的气魄,同西方舆论在诸多重大议题上展开了应战,捍卫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主权,传播了社会主义观念,塑造了崭新国际形象。他应战国际舆论的风格与特征,也给当前我们做好文化交流宣传与外宣工作带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大历史课题。江泽民同志认真总结20世纪90年代国际国内环境特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创新发展内涵。一是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二是体制创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问题;三是科技创新,用跨越式发展的科学技术来提升社会主义中国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强调高扬社会主义民主旗帜,反对西方民主;提出了把代表制民主和直接民主结合起来的推进战略;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提出了一系列民主建设的理论现点,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民主思想,把当代中国的民主理论与实践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一、苏东剧变对我们的影响如何?中国处予何种态势?(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落入低湖,西方敌对势力乘机对社会主义中国增强压力,加紧演变,形势确有严峻的一面。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西方政界要人和报刊毫不掩饰地说,“美国的目标应该是促使出现一个新的中国”。手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三大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特别是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破产之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从本质上说,经济全球化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在全球范围的展开和延伸。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下,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中国作为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必然也会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各种冲击和挑战。参与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打造自我,是开创 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必然选择。  …  相似文献   

18.
文摘     
正姜辉: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振兴的中流砥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每个重要历史节点都对世界社会主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是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最有作为、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一度甚嚣尘上,"中国崩溃论"不绝于耳。然而,中国顶住了巨大压力和挑战,成功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实际行动挽救和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21世纪初,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性大危机。苏东剧变引  相似文献   

19.
一、现实与历史的相结———江泽民政治哲学的发生背景江泽民政治哲学思想产生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1989年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世界的社会主义事业出现曲折 ,国内发生严重的政治风波。江泽民政治哲学思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十几年来 ,我国始终处在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压力下 ,外部方面 ,西方世界基于国家利益的战略考虑 ,是不希望我们强大起来的 ,他们不断通过人权、台湾、军售、西藏、贸易、核禁等问题 ,百般向我施压 ,企图遏制、分化我国 ,在思想文化上 ,还提出“文明冲突论” ,和“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等 ,企图动员多…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外贸易形成一边倒格局,主要贸易伙伴限于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但这种格局渐渐无法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以港澳和东南亚为重点发展对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贸易。同时,国内在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发展对外贸易的环境与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广交会就是中国适应新形势的对外贸易场所,也是中国对外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宣传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