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时期,中国出了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大文人苏东坡,真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写的诗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被天下文人称为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连他的政敌王安石读苏东坡书,也竞拍案称奇;欧阳修吟苏东坡诗后自言自语地说: "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相似文献   

2.
小品和大师     
赵丽宏 《民主》2024,(2):42-45
<正>在中国古代文人中,苏东坡属于多才多艺多情趣的一位。他留下了很多传世的诗词和文章,还有书画。可惜纸张和丝绢都无法遗存千年,我们能看到的他的书画寥寥可数。在中秋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想起苏东坡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吟咏赤壁的诗词和文章也是家喻户晓。一个文人,能留下千古不朽的文字,实在不容易。现在正活跃在文坛上的人,一千年后有几个人还会被人记得呢?  相似文献   

3.
山人 《侨园》2014,(9):42-42
以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号“东坡”命名的菜肴“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等可谓家喻户晓。苏东坡于美食,尤其喜爱吃鱼。苏东坡居常州时,—位朋友烹制的河豚味道极佳,准备让他尝尝鲜。于是,他办了满满一桌河豚酒席,蒸的,烩的,炒的,煨的都有。苏东坡一见这么多鲜美的河豚,一句话也顾不得说,拿起筷子就吃。  相似文献   

4.
蔡绪俊 《党政论坛》2011,(23):59-59
苏东坡是北宋时有名的大才子。不仅学者们尊崇他,就连当时的宰相欧阳修也佩服他,皇帝宋仁宗竟称赞他是“天下奇才”。出了名的苏东坡此时骄傲自大得了不得,谁也不敢得罪他,连宰相王安石也是他经常批判和攻击的对象。他被废为庶民充军海南岛后,在一处荒凉的旧营地的一架山的东半坡开荒种地,从土里刨食糊口度日,缺衣少食,  相似文献   

5.
四壁雪     
古时苏东坡曾有一间雪堂,绘雪于四壁之上,这是文人的一份雅致。我也有小屋一间,四壁粉刷,不曾铺饰瓷砖或墙纸,虽则同样雪白,到了咱这里,其实只是懒人闲致。  相似文献   

6.
好名     
好名曹金兴宋代李,“苏门六君子”中的小阿弟。他在《师友谈纪》一书中说,自己少时急进好名,曾三次献书公车。捷径没走成,但好名急进之心不改,“复多游巨公之门。”年长他一辈的苏东坡直言相告:“如子之才,自当不没,要当循分,不可躁求。王公之门,何必时曳裾也...  相似文献   

7.
孙丽华 《各界》2013,(6):67-69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老舍曾这样评价过清代文人蒲松龄。他的一部《聊斋志异》,说赆鬼道人间,刺贪刺虐,在中国妇孺皆知,头至走出国门,对西方文学家如卡夫卡等人也产生过重要影响。而这位大师的人生,却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连自己的著作也无钱印行。种种痛处,只印证了一句古话:“穷愁著书。”  相似文献   

8.
湖南长沙市委书3己阳宝华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了一番很耐人寻味的心里话:“为官一任,应造福一方,做不到,也千万不要造孽一方。”他又说:“为官一任,留下政绩不易,但也要留下痕迹,无论如何不要留下劣迹。”这番话,值得每个地方官员认认真真地思考思考。从古至今,造福一方的人真是数不胜数、李冰修都江堰是造福一方,李春修赵州桥是造福一方,苏东坡在杭州筑“苏公堤”,左宗棠在新疆栽“左公柳”,也都是造福一方。作为一个河北人,我常以生长在名牌产品“小站稻”的产地而自豪。但直到最近读书才发现,在宋代以前,…  相似文献   

9.
清风慕竹 《各界》2014,(7):64-67
他是个诗人,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在“苏门四学士”中位列首席;他是个书法家,行、草、楷十分精妙,在“宋四家”中占有一席之地.他是我国文化史上少有的“全能型”人才,虽然是苏东坡的门下弟子,却被后人以“苏黄”并称,是个足以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他,就是黄庭坚.  相似文献   

10.
桃源  力扬 《瞭望》2006,(12)
苏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乖乖不得了,既是“左牵黄,右擎苍”,又要“亲射虎,看孙郎”,还要“西北望, 射天狼”。这阵仗,煞是可观得紧。但若真的以为苏东坡有多老,那可就被他骗了。据专家考证,苏东坡写此词时,  相似文献   

11.
竹海的雅     
王乾荣 《党政论坛》2012,(18):43-43
蜀人苏东坡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我乃黄土高原人,何谈“居有竹”,见都少见,笃定俗人一个。  相似文献   

12.
黄裳 《瞭望》1987,(44)
苏东坡的“乌台诗案”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也一直被认为是因文字而受迫害的好例。东坡所做的是政治诗,他为了这些诗而得罪下狱,差点儿断送了“老头皮”也是事实。不过人们往往忽略了他这些诗几乎全部都是反对王安石的新法的。他  相似文献   

13.
四壁雪     
古时苏东坡曾有一间雪堂,绘雪于四壁之上,这是文人的一份雅致。我也有小屋一间,四壁粉刷,不曾铺饰瓷砖或墙纸,虽则同样雪白,到了咱这里,其实只是懒人闲致。  相似文献   

14.
苏东坡在他44岁那年摊上了个案子,这案子差点要了他的命。有人说,是王安石陷害苏东坡,正史、野史里都有这个说法,真是这样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置苏轼于死地?  相似文献   

15.
元代一朝,文学家的命运大多悲惨.原本的“学而优则仕”,被蒙古人高高在上的等级制所取代,科举考试一度停废,文人即便有幸进入朝堂,也没什么实权.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文人为报国而尝试.散曲名家张养浩就写过《为政忠告》,其中有一句:“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这既是张养浩对为政者的忠告,也是他毕生践行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6.
振如 《瞭望》1991,(33)
苏东坡给人一般的 印象是诗、词、文章皆 称一绝的文豪,书法、 绘画皆精的名士,但近读《宋史·苏轼传》和《苏东坡集》,才知他是个为民办实事的好官。据史书记载,苏东坡在密州、徐州、杭州等地作地方官时,对于防治洪水、兴办水利、开掘煤矿、发展冶铁业都作出了贡献,甚至当时广州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市“自来水”设施也是在他的建议和推动下建成的。苏学士名满天下,轶闻轶事特别多,看来不仅是因为他的才气高、文章好,他为人民办好事,人民自然就会歌颂他。  相似文献   

17.
易水寒 《党政论坛》2008,(24):43-43
宋仁宗有一次出游,途中多次回头找饮水的器具,没找到,他也没吱声。回到宫里,他渴坏了,“咕咚咕咚”喝了好几杯水。旁边的人问他:“皇上,您渴成这样,刚才干吗不说呢?”仁宗回答:“如果我说了,一定会有人因此而获罪啊!”  相似文献   

18.
钱昊平  翟曼 《党政论坛》2012,(14):38-38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相似文献   

19.
河西 《党政论坛》2010,(22):12-12
托派是一群怎么样的人? 中国托派多是文人,官方学者对托派的批判,就有所谓的“文人革命者”、“左翼圈子”之类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如果一个文人去经商,人们一定会担心他是否能赢利;如果一个商人去写作,人们同样也会担心他是否有足够的文艺细胞。但是对凌锋来说,也许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听说香港有个“一九九七香港回归纪念金币有限公司”,其董事总经理是凌锋先生。原以为就是那个驰骋影视圈的光头凌锋,结果见了面才知道,此“凌锋”非彼“凌峰”。自从他所编剧的电影在中国赢得大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