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广告文化与青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已成为现代商业社会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市场活动形式。对广告作为营销手段的品味、真假、优劣的研究和评论颇多,但将广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作为现代商业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其价值倾向、观念特征、社会效应,却缺少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尤其是对于广告文化对青年——现代社会消费的先导群体、时尚的主要载体、商业广告的主要目标受众——的影响,缺乏自觉的认识和观念疏导。这使得我们面对潮水般涌出的广告,面对广告文化对青年日益强烈的观念渗透和行为塑造,缺少起码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王彬 《青年研究》2005,(5):20-24
当代社会结构转型使整体社会氛围和文化精神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突出地体现在当代青年人格结构的深刻变化上。对与广告一起成长的当代青年来说,广告在其人格结构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告的无处不在使广告成为当代青年的公共图腾,成为其人格结构的文化原型。  相似文献   

3.
现代消费与青年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试图指出,在青年研究中,以往的学者只注重从生产以及再生产的角度去考察青年的处境和问题,而对消费在青年文化的建构中所起的作用估计不足。我们认为,六十年代青年文化的反叛性,其实仅表现在以资本主义生产逻辑的颠覆,而在消费领域,青年文化则不折不扣地复制了甚至扩大了资本主义的流行作法。在当今的网络时代,青年不仅是消费社会的同谋者,而且还是信息消费的急先锋。但无论怎样,青年可以更多地享受积极创造的自主权,而无须一味地采取敌对性的抗争了  相似文献   

4.
消费模式的变化源于消费价值观的转变,深受工业社会消费观念影响的广告文化加剧了消费者的欲求,导致了消费异化。一种健康、文明、科学、生态的消费观价值观急待建立。从低碳伦理的视角,分析了广告文化加剧消费异化的种种表现,提出应从消费伦理、生态伦理、社会伦理三方面对其进行矫正、约束和规范,以低碳理念为指导,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适度消费的广告文化。  相似文献   

5.
青年文化是青年独特价值评判、人格倾向、审美情趣及思考方法的概括。它深深影响着青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加上商业营销炒作,如今青年文化着力于物质消费。过度物质消费淡化了青年文化核心理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如何看待消费主义传播对青年文化的异化,须分析深层次原因,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引导机制,增强青年文化自觉、自信意识,明确文化立场,提高文化厚度,凸显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6.
对一个民族来说,消费本身就体现出一种文化,其间交织着人们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道德伦理等。当代青年农民约占青年总数的70%,因此,研究当代青年农民的消费生活方式对于认识当代青年的思想以及民族现代比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消费水平指人均消费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数量,可表现为消费金额、食物消费品种、数量、质量等几个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改革、开放政  相似文献   

7.
孙浩英  刘文波 《学理论》2013,(8):283-284
苏联解体,俄罗斯发生急剧的社会转型。由于受国际社会思潮和国内的政治需要以及本国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随之带来的是青年价值观及价值取向的巨大变化。从政治、财富与消费、职业与婚恋等方面,分析俄罗斯青年价值取向的表现,进而考察社会转型对青年价值取向的影响及特点,有助于我国在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8.
从偶像崇拜透视青年文化消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余开亮 《青年研究》2001,(11):16-19
青春偶像作为青年文化的代言形象及年青一代的崇拜对象 ,自身有着很多值得探讨的特征。文章从形象包装、明星轶闻、偶像崇拜以及青春舞台四个维度对偶像形象进行了描摹 ,并试图通过青春偶像来透视青年文化的形式、内容、消费心理以及功能等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9.
流量文化具有内容生产的图像叙事、关系构建的趣缘连接以及景观呈现的情感转向等特征。随着流量文化的兴起,青年群体面临着认知、关系以及行动三个层面的主体性偏失,表现为以流量围观为特征的浅表化参与、以“圈地自萌”为特点的部落化交往和以快适伦理为主导的情感式消费。重建青年的主体性,应从培养复杂性思维、培育公共精神、增强反思意识三个方面着力,促进青年群体的深度认知、公共交往与合理行动。  相似文献   

10.
富晓星  吴雅宁 《青年研究》2023,(2):72-81+96
购买文旅住房是城市新中产青年新兴的消费方式。借助布迪厄的“文化资本”和“生活风格空间”概念,对购买某文旅住房项目A社区的北京新中产青年进行考察,发现他们通过崇尚文化景观、生产文化产品、营造公共文明空间三个维度,打造独特的生活风格空间,生产性情化文化资本,以寻求更具优势的阶层地位。基于日常居住体验,新中产青年形成带有阶层标识的新的消费模式。研究可为未来的中产阶层消费趋势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段君 《青年研究》2020,(4):21-31
从消费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青年消费者参与线上信誉机制的过程,呈现集体意向与山寨品消费之间的关系,探讨网络市场山寨品流行的社会文化原因。研究发现,线上交易平台惯常采用的信誉机制为山寨品的流行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信誉机制中的关系运作,坚持时尚潮流文化的青年群体能够发现、比较、体验不同商家的山寨产品,并就商家责任、产品改进等事宜进行磋商,山寨品表现出精益求精的发展趋势。伴随山寨品的不断精益和流行,时尚青年群体不同程度地完成了自我身份认同的再生产,推动了青年潮流文化的进一步繁荣,而这种文化繁荣又反过来刺激山寨品市场的再生。  相似文献   

12.
Kidult现象是当前流行的青年亚文化现象之一,此现象可追溯到古代的"赤子"道德和情怀,它本身有久远的文化渊源和社会传承,并且在现代社会衍生出不同的形态和特征。本文从现代媒体传播与大众消费文化背景、后现代文化影响以及文化分析中的功能主义、冲突论和文化生态学视角等方面对kidult现象进行了文化解读,阐述了现代kidult现象产生发展特征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3.
商业逻辑与青年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亚文化与商业逻辑的关系长久以来困扰着研究者们,大多数学者认为,亚文化只有远离商业逻辑和商品消费才能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反叛性。随着新媒体、消费社会和全球化语境的来临,商业逻辑不再局限于借用、占有、嵌入亚文化的被动状态,商业可以主动激发、形塑青年亚文化,商业利益与文化认同并不完全是对立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Hip-Hop运动看青年文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赵芳 《青年研究》2002,(12):15-20
本文介绍了九十年代以来在城市青年中流行的一种新的文化形式 ,嘻哈运动文化。在嘻哈运动文化中 ,本文主要介绍了街舞和滑板 ;对于嘻哈运动的文化定性 ,认为它是体育竞技文化、青年流行文化、全球边缘文化、小众休闲文化 ;对于Hip -Hop运动的文化归因 ,将之归结为全球化的时代背景、网络化的生活空间、青年文化的归属功能、青春期的生命历程和体育竞技文化的吸引力五个方面 ;认为Hip -Hop运动的文化功用是青年社会化方式的自我选择、青年生命价值观的表意性符号。它客观上对社会消费有强力促动并有利于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5.
"精酿啤酒"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形成了以中产阶层都市青年为主体的消费群体。借助布尔迪厄的"社会空间"和"区分"理论,考察都市青年消费者精酿啤酒的消费行为,分析精酿啤酒商品的设计、生产、消费特性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针对都市青年这一消费群体的不同消费趣味,区分出知识型消费者、品质型消费者和炫耀型消费者三种类型,以揭示当下社会分层中文化资本占优势的中产阶层的"趣味"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三个时代的青年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青年文化有各种各样的定义.研究青年文化也有各种不同的视角。我们看到一种牵强附会的理解,将有关青年的一切都称为青年文化,它可以包括学校教育、党团活动,可以分为青年工人文化、青年农民文化、青年军人文化等;同时,也有另一种情况,即将青年文化主要与短暂的流行时尚,以及青少年的非常行为和越执行为相联系,视为青年文化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愈加全球化,青年对于新事物的天生敏感使青年文化和消费成为观察研究全球化在中国实践的一个重要窗口。一方面我们看到青年对于西方和日韩文化熟捻于心,惊喜于他们与世界接轨的速度和超越前辈的见识;另一方面我们又担忧外来文化的不良影响,担心盛行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主义"、"物质主义"是否会"腐化"我们的青年(吴翠萍,2008:17-20)。青年群体中的大学生是文化资本较高、对中国未来发展影响举重轻重的一群人,他  相似文献   

18.
在消费水平已有很大的提高,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在不断地得到改善的当今社会,青年人中也出现了一些消费误区.如何防止步入消费误区,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消费方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新课题,更是当今青年成长中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消费误区面面观当今青年中的消费误区误在何处?下面摄取的是已经凸现出来的八种表现: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环境下农村青年自我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经济、婚姻、素质等三个方面为切入点 ,结合西北农村的乡土特色 ,剖析了限制西北农村青年自我发展的若干因素 ;其中笔者对西北农村青年人自身以及家庭经济的欠缺、早婚的非正式约束以及炫耀性消费、社会经验的欠缺以及文化技能的不足等方面作了描述、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参与式观察和结构式访谈,从青春消费的视角出发,对以夜店为代表的城市异质空间中的青年群体行为进行分析发现,以夜店为代表的城市异质空间属性迎合了青年群体的青春消费及由此带来的非正式社交和非主流体验的现实需求与文化象征;夜店作为一种"异托邦",其空间内部的青年群体行为被年轻人定义为一种反抗日常生活世界社会结构和秩序的"自我"表达,但却在消费主义逻辑的基础上被区分为"舞者""过客""坐客"等不同行为群体,并通过一种异质空间规则化的方式形成新的空间秩序和结构稳态,其核心是以青春资本为基础的青春消费。尽管城市异质空间为青年群体提供了社会文化建构的可能性,但它隐含的由青春商品化衍生的消费型社会危机值得关注,年轻人需要挖掘青春消费中的积极面向以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