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宝祥 《同舟共进》2010,(12):36-37
1988年秋,胡耀邦同志在中央党校工作时的秘书陈维仁,为自己的老领导写了首诗,前两句是:“戎马倥偬为大同,十年开拓振雄风。”“十年开拓振雄风”,是对耀邦同志“文革”后复出的十年不平凡历程所作的很好概括。胡耀邦同志1977年3月到中央党校任职,到1987年初,整整十年。这十年,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在“一生交给党安排”的年代,我来到了北京市第一聋人学校,一干就是31年。在特教这片沃土中,做了15年班主任、10年教导主任和6年副校长工作,主管学校教学、科研、教务等,又主管学校德育工作和北京市聋儿康复中心工作。每当我唱“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时,就浮想联翩:我扎根在特  相似文献   

3.
戴永夏 《春秋》2012,(1):30-31
那是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正席卷全国,我们这些被停课“闹革命”的大学生也响应号召.来到北京进行“革命串联”,在清华校园逗留了三天,亲眼目睹了一些“革命壮举”。  相似文献   

4.
高勇 《现代领导》2014,(5):43-45
1959年3月起.我便被调到胡耀邦身边工作。多年来.我们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同经“文革”,同关“牛棚”,同下干校,一起流放。这令我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他的做事为人.并因此受到很大教育,进而影响了我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谢炜 《今日民族》2010,(12):8-12
30年前,有这样一份刊物,如同报春的燕子,在红土高原初试啼声。  相似文献   

6.
粉碎“四人帮”后,“两个凡是”和“左”倾错误仍然严重阻碍着拨乱反正和端正党的思想路线的进程。在这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胡耀邦以非凡的胆识和勇气,点燃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熊熊烈火。胡耀邦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组织者和推动者;邓小平控制着大局,一掌定乾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年刚过,想到说说装压岁钱的纸袋袋。小时候,大人送我们压岁钱的袋袋,大都是用红纸糊的,就是那种单面大红的纸,还有点褪色,会粘得到处红红的。后来“文革”扫四旧,不兴送压岁钱了,红纸的销路反而大涨,  相似文献   

8.
"庄稼一枝花,全凭肥当家"。为了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近年来连城县在全县实施"沃土工程"。但是,这一惠农利农的大好事却被部分农民认为费时费力毫无效益。消除农民们的疑虑,成为"沃土工程"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相似文献   

9.
陈长峰 《传承》2008,(10):108-109
本文对"文革"时期著名知识分子的言行抗争和自杀式抗争进行了分析,他们的抗争与其所具有的独立思考之精神和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所崇尚的优秀人格价值操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陈长峰 《传承》2008,(14):86-87
本文在把现今已收集到的各种史料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对"血统论"风潮的批驳、造神运动的抨击、毁灭文化的倒退行为的驳斥、"文化大革命"运动本身的理论性反驳等四个方面对"文革"时期普通知识分子的抗争进行了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小的时候,我是在农村长大,在我有记忆的年代大约是“文革”的后期,村里唯一的电器是家家户户安装的有线广播,也是唯一的新闻娱乐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2.
在"文革"的极左氛围下,周恩来对民生积极探索,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生思想。他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将农业作为民生之本;他注重交通,将交通建设作为民生之脉;他注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将群众生命健康作为民生之魂;他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是那个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环境保护的首倡者。周恩来民生思想具有如下的特点:既强调"抓革命"又突出"促生产",从政治高度认识民生重要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具有内容上的丰富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吴若增 《人民公安》2006,(16):39-39
我们是谁?我们是“老百姓”——人家常常这样叫我们。我们自己也常常这样叫,从来不曾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甚王,岂止是不曾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我们还常常感到很舒坦呢。“文革”时,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这权倾一时.却谦称自己为“小小老百姓”,让我们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他真谦虚真平和真亲切.和我们真是一个战壕。然而今天.不知别人怎样.反正我却常常感到我已经不总是一个“老百姓”了。甚至我就不是一个“老百姓”,我感到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比方说罢。对于社会,我是一个“纳税人”,  相似文献   

14.
陈锋 《同舟共进》2010,(6):37-37
朱永嘉又活跃了,又开言了,而且还写了不少文章见诸媒体。提起朱永嘉,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人恐怕不知此公为何人,但是从“文革”浩劫中走过来的人却对他知之甚详。当年,此人可是“四人帮”把持的上海滩上一个呼风唤雨、炙手可热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董琼 《求索》2013,(5):137-139
新时期以来的“文革”题材小说中,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的意义和价值陷入主流意识与知识分子精英话语中而相对沉寂。直到90年代,这类小说才将革命意识形态话语造就的“人民”神话还原为自在自为又苦难蒙昧的“民间”。当作家把叙事焦点转向民间,重新挖掘民间对抗主流意识的力量时.他们的创作更多地还原了民间的生存本相。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不管是官方正史、民间野史还是民间传说和戏剧里,都有一个代代相传的观念:清官好,贪官坏。  相似文献   

17.
金岱 《理论月刊》2012,(7):45-50
文化保守主义兴盛是1990年代,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思想界最为突出的景观,主要表现为中学路向:回到汉儒和西学路向:回到文革。文化保守主义兴盛的原因是复杂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多当下问题,世界情境的全球化趋势,解释上的西方后现代思想路径,这一切都为文化保守主义的兴盛提供了舞台。文化保守主义兴盛在今天中国的思想格局中显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危险性亦不可以不警惕。我们认为:独尊儒号不能再伦中国,前现代之平等观念不可能解决今日中国的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蜜蜂缘     
孔屏 《福建乡土》2008,(4):20-22
中学毕业,遭遇“文革”,只好回到老家山镇当闲人。闲了一阵后,觉得自己长大成人了,便一心想着要去寻点事。但做什么呢?那年头做生意属于投机倒把,是犯法的;招工要靠硬关系,我们无门无路;到建筑队做些抬石头、挑砖、拌水泥的小工,也觉得没多大出息。  相似文献   

19.
“文革”初期,即1966年12月到1967年7、8、9月(或更长一些时间),把彭德怀从四川揪回北京,而后多次批斗,是“文革”中的一件大事。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有关彭德怀的著作和文章出版和发表不少,对这个问题也多有谈及,但仿佛还没完全说清楚,而且错讹不少--我们作为这个事件的主要当事人,尽量把它说得清楚些,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中国会在20世纪60年代发生"文革"这样一场悲剧,个人决断的高层权力格局,长期以来形成的崇拜领袖的社会心理,暴力手段的神圣化和泛化,社会矛盾的长期积累,政治体制的严重弊端是重要原因。产生"文革"的体制性基础至今尚未完全解构,政治体制改革不仅有必要性,而且愈来愈有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