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兴濂 《各界》2013,(7):67-69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南宋灭亡,文天祥身为俘虏4月22日从广州出发被押送北上,十月初一到达元朝首都大都。这是一次长达万里的囚徒之旅,一路上,文天祥把北行的愁苦哀怨,所见所闻,大义凛然地写成了记事诗,收录在《后指南录》里。“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表达了他誓死拒降的决心。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6,(6)
七百多年前,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囚于元大都低矮幽暗、腥臊污秽的牢房,以磅礴的气势写下了传诵千古的《正气歌》。他在歌中历述历代名臣英杰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浩然正气,喊出了“时穷节乃见,——垂丹青”的强音。 一个人,一个民族,要讲正气。正气,是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的反映,一种表现美好道德、高尚人格的力量,是人生现、世界现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黄文欢同志应我们的请求,在他北京的寓所接见本刊记者,作了一次无拘无束的谈话。这位越南的杰出革命家谈了他目前的工作,他的打算,以及五年多以前他因何不得不离开他的祖国。谈话结束时,他默写了文天祥的《正气歌》,赠给记者留念。  相似文献   

4.
谈谈讲正气     
讲正气,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历代许多志士仁人都强调正气。孟子曾提过“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他虽然未直接提“正气”之名,但实际上指的是正气。最早直接提“正气”的,是屈原,他说:“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对正气讲得最详细的,为文天祥的《正气歌》,他在此歌一开始就为正气作了很好的概括:“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  相似文献   

5.
在现阶段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就是要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也就是说,爱国必须爱社会主义。这是因为: 第一,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历史上的爱国主义者有个共同的特点,即为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而舍生忘死。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正气歌》,之所以被万世传颂,就是因为它们表现了忧国忧民的高风亮节和浩然正气;林则徐不顾个人安危严厉禁烟,坚决抗英,关天培、葛云飞、邓世昌、陈化成等身先士卒,为国捐躯,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拯救破碎的山河,拯救患难的民族;孙中山奋斗一生,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1889 ̄1976)被认为是20世纪欧洲哲学家中“跑得最远的人”。海德格尔的著作被认为是“自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以来最重要的哲学事件”,“在黑格尔以后,世界上还从未出现过这样的现象”。1927年,《存在与时间》这部划时代的巨著的出版,显示出由海德格尔所准备的“思想革命的迹象”的公开出场。海德格尔穷其一生解决“存在”这一形而上学的根本问题,宣称要颠覆2500年以来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不管他是否如愿以偿,或者说,他的目标虽然注定不能实现,但海德格尔的严肃、深邃和对哲学文本解释的全神贯注,都使他的著作成为他那个时代最具价…  相似文献   

7.
熊西平 《各界》2011,(2):43-45
宋恭帝德祜元年(1275年),蒙古兵排山倒海般南压,南宋危如累卵。拉着四岁的宋恭帝垂帘听政的谢太后连忙鼻子一把眼泪一把地下“哀痛诏”,急命各地方官招兵“勤王”,抗敌保“国”。谁知“满朝朱紫贵”,真正领兵“勤王”的只有六人,文天祥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兴濂 《各界》2014,(11):82-86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曾被毛泽东赞为“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彭德怀,却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头子;曾在1933年国民党上海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监狱的墙上写出“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样鲜艳一样红”诗句的张恺帆,也在1959年被打成安徽省cc右倾机会主义”首领。在全国省级干部中,他是庐山彭德怀之外挺身而出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3):I0001-I0001
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音乐也成为战斗的武器。冼晕海,曾化名“黄训”,是著名的“红色音乐家”。他创作的《军民进行曲》、《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等歌曲,鼓舞了全囝军民抗日救亡。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新闻纪录片《八路军与老百姓》作曲配音。不久,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在战争残酷的日子里,他与苏联人民一道过着极度困苦的生活。在他去世后,毛主席曾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  相似文献   

10.
郭宝昌,在影视圈里被大家尊称为“宝爷”,不仅在他倾尽毕生心血为我们奉上《大宅门》这部盛筵,更在于他宅心“义”厚的待人处事之道。对于众多明星大腕不计报酬,主动支持《大宅门》这件事,郭宝昌说:“我这人什么本事都没有,就是混了一好人缘,大家伙还觉得我这个朋友值得交,帮他一把吧,就全来了。”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新青年》时,曾信心十足地对“亚东”老板汪孟邹说,只要杂志办成,只需十年八年功夫,就会对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影响。但或许他也没想到,这个杂志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实现了他所想的“推动中国人思想观念与文化风气变革”的作用。之所以如此,《新青年》的同人作者们可谓功不可没。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作者们同仇敌忾,团结一致,使《新青年》真正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一时间销路大增,杂志声名鹊起。但是,  相似文献   

12.
清风慕竹 《各界》2013,(11):57-59
1975年,毛泽东做了一次白内障摘除手术。术后第5天,他第一次用眼读书,读的是一首词《念奴娇·登多景楼》,当读到“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时,毛泽东放声大哭,不能自己。英雄迟暮,格外向往当年金戈铁马的理想与情怀。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南宋文学家、思想家陈亮,一个另类的状元郎。  相似文献   

13.
于晓玲 《党政论坛》2011,(14):22-22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个连小孩子都知道,还用问先生?  相似文献   

14.
徐铸成一生办报,死而后已。即使很长时期被剥夺了办报权利,心底里还在办报。他亲手创办的上海与香港两地的《文汇报》,其业绩具在人间。“文革”后(确切点说,应是1978年“右派改正”后),他重返新闻界,虽然处于闲散地位,却进发出少有的热情与活力。其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科院刚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0年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公布了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新完成的《2010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约1/5受访者认为自己比周围人穷。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社会情绪,对此,2011年1月12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刊发文章认为,社会分配的不公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被剥夺感”,即便是月人过万的白领,对未来的焦灼及不确定性也时刻警醒着他们“穷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16.
王乾荣 《民主》2009,(11):50-50
评论家阎纲先生近日于《人民日报》发表《说“研讨”》一文,批评了当前流行的所谓“研讨会”的庸俗之风。他举例说:“某领导(在某人作品研讨会)讲话以后。我在上海报纸的报道里看到,他授予被研讨者‘伟大作家’的光环.第二天查对北京发表的讲话全文.这个光环不见了.”  相似文献   

17.
精、气、神,系人之三宝也。人死了,最通俗的说法,就是“没气了”,可见气之于人,是多么重要。汉代大学者王充早就指出:人以气为寿,形随气而动,气性不均,则于体不同。由人组成的社会,何尝不是如此?倘若不是正气充盈,而是弥漫着乌烟瘴气,则社会必然呈现“气性不均”、“于体不同”的病态。“随气而动”的社会形象,必然时露陋丑。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一首气壮山河的正气歌。岳飞临刑前壮志未酬,慷慨引吭,发出“还我河山”的呼号;文天祥大义凛然,一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字字铿锵掷地有声;谭嗣同为…  相似文献   

18.
初见余建国,仅有1米60的个头,不足百斤的体重,真不敢相信他就是名扬三晋被人尊称为“业余警察”的反扒能手。然而,就是这位太原“五一大楼”普普通通的营业员,却用自己的鲜血和青春谱写出一曲曲感人肺腑的正气歌。十五年来他坚持见义勇为抓坏人,赤手空拳与犯罪分子作斗争。先后抓获小偷、流氓等各类违法犯罪分子739名,缴获菜刀、匕首等凶器120余件,协助公安机关破获各类案件200余起。  相似文献   

19.
强项令董宣     
李兴濂 《各界》2010,(10):46-48
东汉初年,出了个远近闻名的“强项令”董宣。他为官正直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不仅赢得了汉光武帝刘秀的信任,敢于大胆任用他,而且也受到当时人们的称颂。他的事迹被写进了《后汉书·酷吏列传》,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20.
“明天倒”     
昨天校阅《雕塑雕塑》到第15页,发现与“佛性”相对应的“塑性”一词中的那个至关紧要的“塑”字被遗漏了。 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里,说惠能法师对善塑的蜀僧笑道:“汝善塑性,不善佛性。”如果蜀僧的作品没有塑出佛性,可见他算不得“曲尽其妙”的善塑着。善塑性(形式)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