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时代主题的争论与(新)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时代观是国家战略与世界特征的结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任务与形势的统一,是"问题"和"主题"的统一.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并不能从理论上否定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同战争表现为常数一样,和平也可以表现为常数.(新)现实主义存在着解释上的漏洞,已无法适应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际形势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成为引发全球动荡和不确定性的重要诱因.早在2015年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便在演讲中阐明了相似的观点,即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需要认真对待的新威胁新挑战.习近平主席强调,要解决好各种全球性挑战,包括发生在欧洲的难民危机,根本出路在于谋求和平、实现发展.普京总统批评西方国家导致了中东的混乱,并诱发大批难民流向欧洲.中俄两国元首的相关论断高瞻远瞩.现有的世界秩序,准确来说是美国强权政治下的"和平"正在破裂."西方剧本"下的全球新自由主义制度正在走向崩溃,西式"民主价值观"和所谓"基于规则的秩序"越来越没有市场.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对中国的国家统一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一国两制"首先在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落实,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二是把两岸关系从全面对峙推入和平交流轨道,启动了两岸重新融合的进程,也为两岸关系带来了广阔的和平与发展空间。经过30多年的实践与发展,"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实施多年,分别形成了香港模式与澳门模式,  相似文献   

4.
一、德国统一和"大德国梦"伴随着短暂时间内发生的东欧剧变,欧洲的均势天平忽然倾斜了,舆论界惊呼:新时代降临了"欧洲眩晕"的现象——连欧洲人自己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未来的命运将被引向何方。在令人难以招架的"眩晕"中,一个谁也不曾料到的因素——已被封存的德国统一愿望——竟然在一夜之间从某种臆测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法国《费加罗报》在年初首次告称:"德国统一已成定局,1990年是德国年,重新统一年。"正是在人们的心理还无法承受  相似文献   

5.
德国的走向     
凡被人为分裂的国家或民族 ,在一定的国际形势和内部条件下 ,总是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完成统一的。这是因为历史和亲情是无法轻易割断的。被分裂的人民 ,渴望统一 ,血浓于水。然而上世纪末 ,德国的统一过程 ,不论事前或事后 ,都曾引起各国政要和学者的普遍疑虑和担忧。人们问道 :统一后的德国 ,是将重新称霸欧洲 ,使之成为“德国的欧洲”呢 ?还是将成为“欧洲的德国” ,即融入欧洲一体化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成为欧洲平等的一员 ?人们的普遍担忧是有理由的。因为二十世纪前半叶 ,德国曾经两次挑起世界大战 ,企图称霸世界。当时咄咄逼人、不…  相似文献   

6.
2006年12月7-8日,欧洲社会党在葡萄牙波尔图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会议热烈讨论并正式通过了由该党主席拉斯姆森及欧盟委员会前主席德洛尔共同起草的《新社会欧洲》报告,确立了建设"新社会欧洲"的十大原则,使经过两年酝酿和广泛讨论的"新社会欧洲"理念得到最终确认.  相似文献   

7.
于今年初在欧盟12国及非欧盟的几个国家全面流通的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无疑是一体化进程的高级产物.它既是欧洲联合取得重大进展的突出标志,同时,欧元的诞生本身也将有力地促进欧洲一体化向更高的程度迈进,并为最终实现统一的欧洲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欧洲绿党政治的新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2月"欧洲绿党"(EGP)在"欧洲绿党联盟"(EFGP)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绿党的成立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使原来分散的32个绿党能够以共同的宣言和行动表达他们共同的声音,进一步扩大绿党在欧洲的影响.绿党政治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最先在少数西方工业化国家产生并迅速扩展开来的社会政治现象,它之所以成为典型的20世纪西方"后30年现象",在于它与其他新社会运动相比,无论是运动规模、参与人数,还是社会政治影响,绿色运动都是首屈一指的.  相似文献   

9.
刘怡 《南风窗》2011,(23):96-96
1833年,伟大的兰克在《论列强》中第一次提出"均势"概念的界定。他指出,存在"一位庇佑欧洲免遭任何单独或暴力势力支配的守护神","它总能以一方的抵抗回应另—方面的压力";在使欧洲权力版图经历一次次新陈代谢的同时,均势亦令欧洲本身成为多样化的统一体,支配着世界范围内的权力消长。兰克还预见,普鲁士和俄国趋于强大的前景将进一步完善欧洲均势,普奥两国之间则需要建立一种"联盟体制"——统一的德意志。普鲁士的强国身位,最终由1870年的对法战争和次年的南北德意志统一得到奠  相似文献   

10.
普京执政20年来,励精图治,在压力和挑战中积聚并提升了强劲的国家力量,获得了民众和精英阶层的持续支持。普京坚持保守主义政治路线,保障了国家统一与大国地位,并坚定不移地抵御霸权,为维护全球与地区稳定作出了贡献;与中国合作为构建睦邻友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推动国际秩序的完善与改革做出了努力。当今,俄罗斯对外政策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和定位。从"大欧洲"走向"大欧亚",表明俄罗斯对外战略发展重点在统筹兼顾中发生重大转移;从"大三角"转向寻求中、美、俄三方关系的新构架,以及在全球有所选择的拓展中发掘新机遇,说明俄罗斯正在力争实现"和平的支持者、自由选择发展道路的担保者、反对霸权与‘新不结盟运动’的领导者和地球环境的维护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确立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开始积极探索中国发展的新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领导人提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突出了台湾问题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中国20多年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的高度关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了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发展战略。台湾问题与中国的和平发展紧密关联,它既不能影响、干扰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同时中国的和平发展又要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的统一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和中国的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关于当今时代的科学论断,是包括"时代的主题"与"时代的本质"两个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在内的完整体系,"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本质"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今天之所以要重提这个问题,是因为:一方面,有人将和平与发展当作"时代"的定义来表述,强调当今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给人以"大的历史时代"似乎已改变的错觉;另一方面,又有人不顾当今时代的主题已不是"战争与革命"的现实,继续简单地从"两个阶级"、"两种制度"的角度去突出强调和定义当今时代,甚至提出当今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前途、两条道路、两种命运、两大力量生死博弈的时代",似乎整个世界仍处在昔日的"两大阵营"对垒斗争的年代。这两种极端化的倾向和论断,都是违背邓小平关于时代问题的科学论断的。  相似文献   

13.
战略是政略的延伸,和平年代大国博弈重在造势,"和平使命-2007"举世关注.透过纷繁喧闹的表象,研判大国间的攻防,对于此次军演,俄中美又各自潜藏着什么样的战略考虑呢?  相似文献   

14.
和平发展和构建和谐世界思想与中国外交战略思想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发展与构建和谐世界两大思想是中国当前外交战略的基本内容。两大思想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它们不仅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且更具有创新意义。其主要体现为:屏弃意识形态痕迹,提出以和平、合作、和谐为核心的外交战略新理念;在全球化趋势发展背景下,提出了中国外交战略的新指导思想;正确认识时代潮流发展,在外交战略中注入了"合作"新要素;体现了具体外交政策和外交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是一种理论建构型模式,包括静态模式和动态架构。动态的"台湾模式"按其内在逻辑可分为"统一模式"和"实践模式",前者是两岸走向统一过程的方式、步骤及组织形式,可具体分为和平发展阶段、政治谈判阶段、统一前的过渡阶段;后者是统一后"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实施方式、状态和经验归纳。从根本上说,"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是由两岸共同构建的国家统一和国家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难民作为国际移民的一部分,在迁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移民迁入国造成影响。在叙利亚内战以及"伊斯兰国"恐怖主义影响下,难民数量急剧增多,给周边地区特别是欧洲国家带来了巨大压力,人们用"欧洲难民危机"来形容此次难民的涌入。因地理位置因素,中东欧国家成为难民危机首当其冲的国家,许多西欧国家由于宽松的移民政策以及较好的福利待遇成为难民选择的最终目的地,大量难民的涌入给难民迁入国带来了巨大的政策压力。难民危机暴露了欧洲治理的内在缺陷,使得欧洲陷入选择的困境。如何解决难民危机迫在眉睫,欧盟国家以及国际社会应积极促进地区和平进程,努力协同出台关于难民与国际移民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中国也可以从欧洲的难民危机治理中学习到相应的经验,进而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裴讯 《工会博览》2013,(12):44-46
经济全球化和欧债危机及其后果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大规模应用带来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世界多边贸易体系形成,各国经济依存度加深,欧元区的建立以及欧洲一体化进程即是欧洲影响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欧元体制建立以来,统一稳定的汇率降低了欧洲内部贸易成本,提供了与其他国家贸易便利,欧元也籍此成为与美元抗衡的储备货币,通过全球化的扩张获得了巨大金融"红利".然而,欧式全球化进程面临巨大挑战,成员国范围迅速扩大到发展程度不同的经济体,而利益分配机制仍停留在主权国家层面,难以从区域层面对发展差异不断扩大的成员国进行利益协调.  相似文献   

18.
就在80年代中期至末期美苏与东西方发出一片"缓和"之声和人们对"冷战"后和平与发展的期望值越来越大的时候,自1989年下半年的两年多时间里,世界接连发生了东欧剧变、两德统一、海湾战争和超级大国苏联解体这些直接牵动世界全局的重大事态,真是风云变幻,举世震撼。世局剧变的种种事态表明,世界已进入了世纪末大震荡时期。人类开始经历缓和与紧张、稳定与动荡的又一种二律背反。这就使人们产生困惑并亟待回答:为什么在美苏及东西方走向缓和的过程中会发生世纪末世界的大震荡?应如何认识和把握这种大震荡现象及其世界未来的发展趋势?笔者拟就上述问题试从全球角度提出以下宏观性的若干思考: 一、自80年代末及进入90年代之后,国际风云骤变,世界剧烈震荡,这表明:持续了40多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中国的"和平崛起"是马克思主义和平理论与中华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思想价值观念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和平理论进行了阐述,邓小平提出的"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平理论的新发展,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意识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院教师王福春、关贵海和几位研究生合著的《大欧洲:光荣与梦想》一书,已于1999年6月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该书系统地探讨了“大欧洲”的理念与实践。全书共分5章,包括引子、尾声和后记,共203页,约16万字。第一章,讨论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及其对欧洲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以及“大欧洲”理念的重新流行;第二章,回顾了欧洲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