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司法是国家管理社会的一种基本形式,司法公正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是人民法院工作的生命线.应当肯定,总体来说我国司法是公正的,但是,司法不公的问题也确实存在.人民法院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在司法公正上狠下工夫.  相似文献   

2.
公正与效率是我国21世纪法院工作的主题。实现司法公正是司法机关执行法律的首要追求目标。没有公正就没有司法的生命,做不到司法公正,司法机关就丧失了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彭礼堂 《理论月刊》2002,(11):68-69
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的显著特征,实体公正是司法公正的核心,是司法公正的根本目的和结果;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前提,是司法公正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司法公正自有法以来就是司法的一个永恒主题,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为解决各类社会冲突而追求或持有的一种法律思想和法律评价。而任何一种公正的法律思想都必须经过一个理性程序运作过程才能转化为现实形态的公正。司法实践中,影响司法公正的因素有很多,但要做到司法公正必须有一个基本的前提保障。  相似文献   

5.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古罗马法学家塞尔苏斯认为:法律是善良公正之术。司法是对法律的适用,当社会普遍的正义受到阻碍时,司法机关作为正义的最后捍卫者,使正义得以挽救。如果没有司法公正,社会公正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6.
“法者,平之如水。”这是《说文解字》对“法”的注解。司法公正,就是指执法者公正无私。现代意义上的司法公正,不仅是指实体公正,而且还包括程序公正和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的情感公正。司法公正的基本要求是:实体处理正确,程序合法,社会效果良好。实现司法公正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千百年来,不管是谁,只要在公正的明镜下拭法,灵魂腐朽的人,丑恶的行径就无可遮掩。  相似文献   

7.
司法裁判,被称作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社会稳定的平衡器。司法公正历来是一个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3月10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两高"报告再一次把老百姓关注的司法公正话题推到了最前沿。  相似文献   

8.
司法公正作为一种理念追求,应通过程序正义来实现。重视程序,就需要确保司法活动规范行为过程的公正。本文仅就执法行为规范的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冲突调整中的程序公正程序公正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完全的程序公正。如二人分蛋糕,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程序,让切蛋糕  相似文献   

9.
法律公正包括立法公正和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保障法律公正实现的关键环节。司法公正生成的条件影响着司法公正的实现。司法公正生成的前提条件是立法公正,现实条件是合格的、独立的和无偏倚的法院,实现条件是法官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法官的职业道德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与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馨 《湖湘论坛》2005,18(3):61-62
法官的职业道德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与保证。法官诚信正直的品格是司法公正的根基;法官强烈的公正意识是司法公正的前提;法官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司法公正的保障。司法公正对法官职业道德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加强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建设一支公正司法的法官队伍;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让法官首先成为正直诚信的人;加强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教育,让法官成为忠实法律、秉公断案的好法官;加强反腐倡廉工作,保证法官队伍的廉洁,从根本上保障司法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和个体公正的统一,并最终通过个体公正即法官对具体纠纷的正确裁断体现出来,因而司法公正也即法官角色行为的正当性。法官角色行为正当性的主要依据乃法官的伦理道德,因此,法官伦理道德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然内容。法官的伦理道德影响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司法权威,应从各方面加强对法官伦理道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司法公正包含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两个方面。程序公正既是实体公正的保障 ,也是司法公正的保障。司法公正的评价主体主要是当事人。要真正实现司法公正 ,还要从提高司法人员素质、加强法制教育、优化法制环境等多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司法不公的现状,引人瞩目。文章用犯罪学的眼光,审视社会公正与司法公正的内涵和打击与防范的关系,探讨了立法公正与法律系统的合理性、司法人员素质与司法环境、司法调控机制与公正标准等同司法公正的相关性。着力从民主政治中寻求司法公正和完善法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栗向东 《前进》2013,(4):44-45
党的十八大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依法治国,作为一个规模宏大的法治系统工程,其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各级司法机关依法办事,实现司法公正,则是依法治国方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灵魂和生命,是人民法院始终追求并努力实现的司法目标,也是衡量司法能力强弱和司法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无论是严厉惩罚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还是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归根结底都要靠公正高效的司法活动去体现、去落实。为了切实实现司法公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人民法院应不断强化管理、创先争优,努力提高办案的质量、效率和效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5.
视点扫描     
司法公正保障社会公正促避和谐社会的构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8月9日在河北省就人民法院工作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等进行调研时强调,司法是解决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各级人民法院要积极发挥司法惩罚犯罪和化解纠纷职能、权利救济  相似文献   

16.
新闻媒体自诞生以来就被赋予"无冕之王"的地位,承担着舆论监督的重要责任。在新闻媒体的监督中,"公开"是它的固有特征和固有优势,"真相"则是进行监督的必然前提和内在生命力。让真相大白于天下,本身就能启发社会良知,形成有利于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这在监督司法活动、追求司法公正的过程中,表现尤为明显。可以说,每一次重大法律事件的公正处理都离不开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又离不开媒体客观公正地对事实真相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对于促进我国的司法公正,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审判、监督审判,保证公正和效率,促进社会和谐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司法权威在一个社会的强弱程度是追求法治国家法治程度的坐标。司法公信力是司法公正的基础,是司法权威追逐的首要目标。我国长期以来将司法公信力与司法权威隔裂,片面强调司法权威,忽略了司法公信力的建构。司法公信力的弱化趋势将损害法律权威,不利于社会法律意识的巩固和提高。同时应警惕"街头公正"异化而催生法律虚无主义的回潮和泛滥,冲击社会的安定与和谐的建设。因此,我国应加快司法改革以建构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司法公正,在我国当前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近年来历届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司法是法律制度运作的核心内容,司法公正是法治国家的首要要求。司法公正事关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对社会制度的评价,对司法官员的信心,从而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大计。很难想象,经过一次不公正审判而败诉的当事人对司法公正会怀有信心;即使是获胜的一方也不会对司法公正抱有信心。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司法公正问题长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二十多年来,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相似文献   

20.
<正>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则必须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法律实施的必然要求,是法制建设的核心环节,是依法治国的最终和最集中的体现。构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