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伟民 《党史纵横》2010,(11):57-59
冯庸大学成立于1927年8月8日,“九一八”后流亡北平,1933年9月经张学良批准,全部转入流亡中的东北大学。从此,这所曾经名扬东三省、为“造成新中国的青年”的学校彻底消失了。然而,尽管只存在了短短6年时间,却有一大批热血青年从这里走上了抗日救亡的征程,走向了争取民族自由独立的光明之路。冯庸大学不愧是——  相似文献   

2.
正冯庸和他创办的冯庸大学为中国教育开拓新的模式,冯庸大学有着鲜明的教育特色。其中,军事体育教育理念的使用意义对中国的教育、军事、体育等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使学生从中获益。冯庸大学的教育理念同样给予现代学校教育诸多启示,值得深入探究。冯庸大学的创建,倾注了冯庸半生心血,冯庸大学的军事体育教育理念与冯庸家庭背景,早年经历密不可分,学校创建引起了全国性轰动,冯庸大学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教  相似文献   

3.
爱国救国为宗旨 冯庸(1901-1981),字汉卿,与爱国将军张学良同庚,两家世交,两人曾结拜兄弟,并取同字.冯庸早年毕业于北平(今北京)中央陆军第二讲武堂,被张学良任命为东北空军司令.1925年,受阎宝航等人影响,冯庸立志走工业救国之路,在奉天(今沈阳)小西边门外与张学良等合资开办了冶铁厂,并在厂内附设大冶工科学校.后冯庸辞去空军司令之职,脱离军界,开始在沈阳市郊汪家河子(今铁西区滑翔机场一带)筹建冯庸大学,冶铁厂也迁至汪家河子改为大学实习工厂,大冶工科学校归并于冯庸大学,高级班变为大学本科一年级,中级班则为大学预料一年级.这两个班级和冶铁厂就是冯庸大学建校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抗日的战场上活跃着多支抗日义勇军,在这些队伍中,有一支特殊的武装——流亡到关内的冯庸大学的女子义勇军。她们来自沈阳,怀揣着失去家园的国恨家仇,一路含泪唱着《松花江上》,在颠沛流离的泥泞路上,在敌人炮火的猛烈轰击下,她们风餐露宿,不怕牺牲,始终战斗在抗日的最前线,屡建奇功,谱写了抗战史上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5.
东北爱国民主人士王化一是张学良的亲信和幕僚,九一八事变前致力于东北教育事业。九一八事变后,包括东北学生在内的东北军民大批流亡入关,青年学生的教育问题亟待解决。在王化一的建议下,张学良同意组建东北中学,并将其重任交付王化一。王化一亲任校长,对东北学生实施抗日救亡教育和军事化管理,东北中学成为一支特殊的学生军。他在东北流亡岁月中艰难地维持着这所学校,付诸了大量心血,其抗日救亡思想和教育初衷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1950年国庆前夕,张干在湖南一师时期的学生、毛泽东的同班同学、时任一师校长的周世钊,到张干所在妙高峰中学看望旧日的老校长。“张校长,”周世钊仍然像35年前一样称呼张干“,润之给我来了信,约我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啊,”张干一惊“,他还记得你?”“我们常通信。张校长,  相似文献   

7.
读过《鲁讯全集》的人都知道,第四卷《二心集》中有一篇杂文“友邦惊诧论”(1931年12月)。是鲁迅先生盛赞冯庸大学等校学生,集体赴(南)京,冒死请愿,要求抗日,谱  相似文献   

8.
吾思同志: 我是一名大学四年级学生,父母的言传身教使我对党有了深厚的感情。我立志在大学期间入党并按品学兼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然而,到现在快毕业了还未能如愿。有人说我入不了党是因为不是学生干部,入党是一种高不可攀的事情。我有些失落。我该怎么办? 北京 马静  相似文献   

9.
北京十一学校里发生的很多事都很“奇怪”。第一件事,该校的李希贵校长有一次陪我到学校各处看看。我们到了一间教室,一开门,那里有两个孩子在自习,李校长马上说:“对不起,打扰你们了。”离开的时候校长又说了句:“对不起,打扰你们了。”这是我第一次见一位校长这样。  相似文献   

10.
徐匡迪 《廉政瞭望》2020,(24):32-33
大学毕业以后,我留在了北京钢铁学院任教。1981年,教育部派我到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为期一年。之后,我又到瑞典一家高技术公司工作两年。那时,钱伟长先生是知名的社会活动家,先后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民盟常务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到瑞典参加国际会议时,与我恳切地谈了很久,说他年纪大了,希望我能回国帮他。于是我在1985年启程回国,任常务副校长,协助钱校长处理大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有一次,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带着助手和一大堆仪器来到一所学校,给学生搞智力测验,经“认真”测验,列出一组学生名单交给校长,说:“这些都是经过先进仪器测出的智力超常的学生,发展前途不可限量。你一定要保密,不要告诉任何人,一年后我再来测试。”一年之期远远未到,校长就风风火火地找到罗森塔尔:“真是神了,你列出的学生个  相似文献   

12.
1996年,我从师范院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市里的一所中学任语文课教师。有一天,我正准备去上课,教研室主任急匆匆地找到我:“张婷婷,马上到刘校长办公室有急事。”我走进刘校长的办公室,见他正焦灼不安地在屋里来回走动。见我来了,刘校长赶快问道:“你会打麻将吗?”我摇摇头。刘校长叹了一门气,又问我:“会跳舞吧?”我点点头:“会一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被喜爱他的同事和学生们称为“一个埋头苦干、锐意改革的好校长”。从他2000年就任校长以来,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步入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厦大有感     
日前,细雨之中我与周海婴、周令飞等先生参加了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重修后的开幕仪式。厦门大学是花园式的学府。仅几个博物馆、纪念馆就够让人久久驻足的。这所大学如同厚厚的一本书,让我愉悦地读了进去,一页一页的。南国的春来得早,北京还冷冷的时候,厦大校园已是暖洋洋的气息了。我来厦大,是为了一个心愿,看看鲁迅当年住过的地方。我参观厦大鲁迅的故居,好像回到了八十年前。现在的厦大热闹极了,学生穿梭于此,外面是喧嚣的商铺。当年,这里却是荒郊,夜里鲁迅独居于二楼,寂寞是巨大的。他从北京到这里,环境完全变了。旧有的社会关系忽然中断…  相似文献   

15.
正九州出版社1931年"九一八"的炮声,让东北大学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从此,东大师生背井离乡,流离燕市,转徙长安,借住开封,南渡潼川,抗战胜利之后方复员沈阳,至辽沈战役打响之际再迁北平,最后伴随着全国解放而解体。18年的流亡路,让东北大学成为近代中国流亡时间最长的大学。但在近些年高校"重写大学史"的热潮中,东北大学史的研究却鲜有问津者。而独立学人张在军选择了对东北大学做  相似文献   

16.
《江淮》2007,(3)
2004年,浙江万里学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成立了我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办学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在首届开学典礼上,学生代表用流利的英语结束精彩的发言时说,感谢国家、感谢学校、感谢老师、让自己能够进入大学念书。“学生的演说很精彩,但唯独没有感谢最应该感谢的父母。”杨福家校长感慨地说:“让学生学会感谢父母,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7.
吴荻舟同志是福建龙岩人,生于1907年,1992年在北京逝世。我曾和他在一起战斗、工作过,回顾他革命的一生,认为他是一位令人敬重的人。 吴荻舟经历了中国革命的各个重要阶段,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大革命时期,吴荻舟就在家乡龙岩参加北伐的宣传活动和党领导的地下斗争,后来因此而被迫流亡他乡。20年代后期,他在上海念大学时,正是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白色恐怖盛行,实行反革命大屠杀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他是"乞丐"校长,有人说他是"抠门"校长,但他心中始终充盈着对学生的大爱。新的一天开始了。马灿敏像往常一样,5点50分起床,6点半到学校,然后拄着拐杖在校园里转一转。7点半,他准时出现在校门口。随着第一个学生进校,他开始检查学生的礼仪举止,最后给学生一个微笑。这一连串动作,身为纳古镇中心小学校长的马灿敏已坚持了11年。从一所落后的农村小学到如今的省级民族示范学校,校园中一点一滴的变化他都了然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是中共中央为华岗平反昭雪37周年,我想写点东西纪念这位老革命、老校长,但脑海里乱纷纷的,思虑再三,多少理出点头绪。我对华岗的印象1950年,华东大学迁至青岛,与山东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大学。我随华东大学到了青岛,开始住在小鱼山山顶的庙里,后  相似文献   

20.
在陕西关中西部,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古城——凤翔.它不但以出产西凤而闻名,而且也是西北的军事重镇,同时,又是我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的远外围地带.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活跃着一所以东北流亡青年为主的学校,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小抗大”的东北竞存学校.东北竞存学校,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车向忱先生于1936年春在西安城内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1945年抗战胜利后,车向忱校长来到延安,毛主席亲切地接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