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流窜犯罪问题正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和关注。随着广佛两地区域化的发展,人财物流动量的增大,流窜犯罪日益增多,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治理流窜犯罪必须把握流窜犯罪的状况和特点,分析流窜犯罪增长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犯罪数量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当前流动人口犯罪呈现出犯罪主体低龄化与团伙化、犯罪类型多为财产型犯罪、犯罪活动流窜性、犯罪形式暴力性的特点。流动人口犯罪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诸多因素阻碍了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要从根本上治理流动人口犯罪,必须通过调整社会治理措施,使流动人口能够真正融合到城市生活中。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从犯罪统计数据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主要是由于特殊的家庭成长环境、自身性格特点以及社会关注的缺失造成的。因此,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新生代农民工本身及其家属应当直面这一问题,齐抓共管,缓解其犯罪高发的态势,引导他们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转型进程中,农民工犯罪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民工犯罪人员流动性强,侵财型案件所占比重大,共同犯罪明显,暴力化倾向严重,犯罪手段日趋复杂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而另一方面社会歧视性政策使得他们无法融入城市社会,强化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对立情绪和反抗意识;加之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入不敷出,被剥夺感强烈,从而容易引发一些过激行为和犯罪行为。因此,改革不合理的歧视农民工的现行政策,加强法律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有组织犯罪的特点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有组织犯罪的特点及治理对策 ,试图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有组织犯罪的主要特征 ,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提出打击和防控有组织犯罪的对策措施。笔者认为 ,有组织犯罪是国际社会面对的严重问题 ,也是我国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必须正视解决的特殊犯罪现象。基于此 ,文章具体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有组织犯罪的五大特点 ,并提出治理有组织犯罪的四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6.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毒品管制法规 ,从事与毒品有关的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和公民身心健康的活动 ,依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依法查禁毒品 ,严惩毒品犯罪 ,这是因为毒品给人类文明和社会安全带来触目惊心的严重危害。我国确定“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禁毒方针 ,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治理毒品犯罪关乎社会的稳定 ,民族的生存 ,国家的强盛 ,因此 ,有效打击毒品犯罪等于遏制了一大批犯罪问题的上扬 ,是治理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犯罪也表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特点,为预防和治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缺失、社会不良环境影响和学校教育僵化等方面,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青少年犯罪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8.
犯罪控制中的治理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犯罪治理是指运用国家正式力量和社会非正式力量解决犯罪问题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各方针对犯罪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的过程。将治理理论引入犯罪控制领域必须解决其本土化问题,包括犯罪控制参与主体的合法性、犯罪控制中具体事务的边界、犯罪控制参与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和犯罪控制中国家正式力量的角色定位等。犯罪控制中治理理论的实现途径是根据具体社区的社会关联类型及其强弱的不同,建立以社会关联类型为基础的犯罪控制模式系统。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运用的突飞猛进,使淫秽物品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针对淫秽物品犯罪的特性,现今全面禁止、严厉打击、运动式执法的刑事政策也必须调整为区别对待和堵疏结合、凸突显对青少年保护、注重长效治理的刑事政策。在淫秽物品犯罪治理的具体对策上,一要构建坚强的法律保障;二要提高政府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水平;三要提倡民间社会的积极参与;四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互助。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运用的突飞猛进,使淫秽物品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针对淫秽物品犯罪的特性,现今全面禁止、严厉打击、运动式执法的刑事政策也必须调整为区别对待和堵疏结合、凸突显对青少年保护、注重长效治理的刑事政策。在淫秽物品犯罪治理的具体对策上,一要构建坚强的法律保障;二要提高政府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水平;三要提倡民间社会的积极参与;四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互助。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区犯罪案件比重的迅猛上升主要是犯罪统计的技术因素所致,城市地区刑事犯罪的实际严重程度也低于其刑事案件占全国比重所标示的量度;另外,城市地区刑事案件数量增长速度超过其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以及城市地区户口人口遭受犯罪侵害机率的明显增加,主要是出现了大量的进城农民犯罪。但城市地区户口人口都应全面地看待由进城农民增多导致城市地区犯罪的额外增多这一问题,城市地区的有关部门也应自觉地把城市地区作为全国打击犯罪的主战场,承担起促进城乡治安稳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出现的严重化和复杂化的态势,是在实现全面的社会转型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应在坚定不移地实现社会转型的同时,不断改进社会控制机制,把青少年犯罪的增长控制在一个适当的幅度之内。我国处理青少年违法犯罪,既有社会对策,又有法律对策,这些措施收到了明显效果。尽管我国法律法规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惩教与康复作了一些必要的规定,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但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毒品犯罪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兴亡。针对我国现阶段毒品犯罪的状况以及目前我国缉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共同寻求打击毒品犯罪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前,计算机网络犯罪十分严重,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我国应制定更为系统的法律,为治理计算机网络犯罪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弱势群体是一个未在学术界形成统一认识的概念,它具有相对性,是在一定标准下,对某些或某类权利缺失或相对较弱人群的概括性称谓,有时也称为“脆弱群体”。法学界基于人权、法理的思考,对弱势群体及其保护多有研究,然而鲜有论及弱势群体犯罪及防治的问题。作为一种社会治理、社会控制方式,法律在对弱势群体给予保护与关注的同时,应当对其进行有效规范,遏制弱势群体犯罪,尤其是在当今弱势群体犯罪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严重隐患时期,这一点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市犯罪与防控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不仅是一国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中心,而且是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发区。从古至今,城市犯罪问题一直都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大顽疾。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贫富差距严重等一系列不利因素所导致的城市犯罪的困扰。近年来,我国城市犯罪率居高不下,成为严重阻碍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一大障碍,建立和完善城市犯罪防控战略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探究如何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对维护国家安全、构建新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当前社会中备受关注,但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治理工作仍面临现实困境,主要是受害者缺乏识别能力、反诈技术缺少创新、犯罪手段迭代升级、电信网络诈骗形成产业链、跨国电信网络诈骗增多以及治理能力存在不足。为了解决治理困境,需要以前置预防为抓手、以涉外警务建设为重点、以构建治理共同体为保障,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出了六个优化路径:建立全方位防范机制、加强技术手段支持、构建协同治理体系、强化与外国警方的警务合作、提高公安机关治理能力以及进一步完善《反电诈法》。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犯罪呈现出高发态势。如何对流动人口犯罪高发问题进行有效治理,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能否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的角度分析,流动人口犯罪高发问题是由于流动人口与其生存环境互动失衡所致,应从提升流动人口自适应能力和改造流动人口生存环境两个方面入手,探索促进流动人口与生存环境的良性互动,以解决流动人口犯罪高发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城市犯罪风险分析系"平安建设"量化决策的重要基础。由于城市犯罪与空间环境存在密切关联,源自犯罪地理学的犯罪制图成为分析城市犯罪风险的新技术。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犯罪制图技术,能够以犯罪热点探测的方式识别风险,以数学建模等方法进行风险评估,以时间序列模型等手段进行风险预警;同时,基于犯罪制图的风险分析给综合治理带来很多新的要求,故如何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背景下适用及推广犯罪制图技术成为亟待关注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在新农村建设较为顺利推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影响新农村建设及其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总体上,农村犯罪呈现出以下特点:犯罪数量稳中有升;犯罪类型日趋多样和复杂;侵财型犯罪持续保持高位;青少年犯罪出现新的变化;基层组织职务犯罪凸显;涉众型经济犯罪增多;犯罪手段呈现隐蔽性及科技性等。今后,在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进程中,犯罪数量仍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增无减,犯罪类型会出现新的增长并呈现出新特点,犯罪手段也会不断翻新。因此治理农村犯罪,应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力争从深层次上减少犯罪产生的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