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予欢 《黄埔》2011,(4):26-29
国民革命军上将钱大钧,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及武装起义活动,致力于孙中山倡导的国民革命运动。其军事生涯发迹于黄埔军校,曾任黄埔军校第一期教官、代理总教官、教育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教育长,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会委员,在黄埔军校创建时期有过重要作  相似文献   

2.
正余汉谋将军是广东抗日战争前后著名的军政人物,步陈济棠后尘在粤系军队中崛起。早年重视军事(军校)教育,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10期起,连任13期军校校务委员至第22期,为粤籍将领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之代表人物,影响深长、作用较大。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为第四战区、第七战区主要将领与主持人,对于广东抗战时期方方面面有过较多决策与奉献。笔者通过史料将他与黄埔军校之  相似文献   

3.
陈予欢 《黄埔》2014,(3):74-77
朱培德是在黄埔军校建校初期有过重要影响和作用的高级将领,从第七期至十三期连任十年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参与军校建设许多事务,多有擘划深谋远虑。他早年对于云南辛亥革命“重九起义”、讨袁护法护国战争、襄助孙中山回师广东重建政权、中国国民党改组、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等一系列重要历史关头皆有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陈予欢 《黄埔》2012,(4):54-57
张治中将军是与中国共产党有长期历史关系的亲密朋友,是中国国民党军政高层“八大金刚”中唯一留居祖国大陆者,同时又是国民革命军“黄埔嫡系”中央军高级将领层中没与中共交过战的“和平将军”。其在黄埔军校从第一期开始历任总队长、教育长、第六期至第二十二期校务委员会委员,曾任武汉分校、长沙分校主要负责人,是黄埔建校十年时印行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史》(十卷本)的主持编纂者与出版人。  相似文献   

5.
陈予欢 《黄埔》2013,(5):64-67
李济深先生是现代中国军事家,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曾任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入学试验委员会代理委员长、教练部主任、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对黄埔军校的筹备、创建与发展有过突出贡献。一、崛起粤军,纵横两广  相似文献   

6.
陈予欢 《黄埔》2020,(3):53-59
胡汉民是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理论家,中国同盟会最早的成员之一,孙中山长期的得力助手。历任广州大元帅府代帅,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广州、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曾任黄埔军校初创时期政治教官,第7、8、12期校务委员会委员,对黄埔军校的教育影响深长,贡献颇多。  相似文献   

7.
陈予欢 《黄埔》2014,(2):74-77
正1927年7月8月,国民政府在南京筹备复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并下令在广州黄埔军校的第五期学员赴南京举行毕业典礼。同年8月15日,黄埔军校第五期第一、二、六大队学员共1480人在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大操场举行毕业典礼。11月5日,军事委员会颁令将军校改名称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方认为教育是国家之百年大计,而军事教育又更有胜于此,为适应未来国际间紧急局势之演变,故对军  相似文献   

8.
单补生 《黄埔》2014,(3):83-85
在南京朝天宫旧货交易市场,有一“锦绣阁”经营民国时期的军事纸品居多。笔者在此淘到一纸“黄埔军校派令”,尺寸为380×265mm,内容:“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分校派令,办人字第九号。兹派苟履之为本分校教育处上校战术教官,此令,校长蒋中正,主任宋希濂,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十月十八日(钤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分校关防),监印刘福远”。  相似文献   

9.
《黄埔》2017,(3)
<正>南宁分校的前身是1926年5月在广西陆军讲武学堂的基础上建立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1938年初,南宁分校迁至桂林,并奉令改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1945年底,第六分校奉令裁撤。一、历史沿革由于黄埔军校"所造人才仍不敷分配",统治广西的新桂系军阀,按国民政府军委会的旨意,参照广州黄埔军校的做法,在旧桂系广西陆军讲  相似文献   

10.
正程潜是黄埔军校创办前后有过重要作用与影响的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等重要职务,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均有贡献。他是民国时期著名军事教育家,他主持创办的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是中国国民党党办军校的先行楷模;他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开始  相似文献   

11.
《黄埔》2017,(5)
正1926年3月,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易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简称中央军政校),时在校学生为黄埔第4期。黄埔军校创办的目的,即为聚集全中国革命青年,施以革命的军事与政治的训练,以期在最短时间内造成一种真正的革命军人,去担负革命军队中的各种重要的下层工作。一般来到军校的革命青年,本来大多都已深明革命的意义和原则,再经过训练之后,则更多一层了解;而对于保护农工,爱护民众,尤能身体厉行。故军校成立两年  相似文献   

12.
《黄埔》2016,(4)
正胡伯翰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出身的民国高级将领,早年参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重建,20世纪30年代参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驻豫军官教育团之教育训练事宜,对于民国时期黄埔军校教育有过贡献。崛起黄埔嫡系部队,参与重建武汉分校胡伯翰(1900—1973)原名维周,别字伯翰,后以字行,直隶盐山(后改为新海县)人。盐山县立蒙养学堂、河北沧县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步兵科、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第2期毕业。1900年9月21日,生于盐山县风化镇西胡庄一个耕读家庭。幼年私塾启  相似文献   

13.
陈予欢 《黄埔》2013,(2):103-106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理论家和杰出领袖,曾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常务委员,他在黄埔军校工作一年多时间,曾经担负军校政治教育与训练重要职责,是中共早期最先懂得军事重要性的少数几位领导人之一,他对黄埔军校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与影响仅次于周恩来,是人民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4.
《黄埔》2017,(1)
正廖士翘是黄埔军校创建初期著名教官,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专攻工兵地形筑城战术,曾任黄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兵科主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附设军官团高级教官,后参与步兵学校筹备建校,曾任中央陆军步兵学校教育长。是国民革命军早期工兵、步兵兵种教育先驱者与军事教育理论家。无论是史载资料,还是民间流传,对于廖士翘在黄埔军校以及民国时期军事教育领域之贡献,都少有报道传闻。  相似文献   

15.
长沙分校     
《黄埔》2019,(3)
<正>黄埔军校在长沙先后两次办分校,即北伐时期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和抗战时期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由于这两个长沙分校没有渊源关系,故分述于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一、历史沿革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组成国民革命军兴师北伐,黄埔师生大多数投身其中。一路上,北伐军长驱直进,势如破竹。7月11日,唐生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8军占领长沙。蒋介石感到形势大好,但深感军事人才缺乏。  相似文献   

16.
1916年,我出生在安岳县元坝乡一个大地主家庭。20岁那年,我考入设在重庆的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别动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我被安排进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训班(黄埔军校第14期10总队)深造,毕业后先在重庆卫戍部队劳动大队从事警务工作,后被调到中央军校驻鲁干部训练班,再后来被调入第31集团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17,(2)
正张静愚将军早年投身黄埔军校,历任军校创办初期英文秘书,是军校聘任的最早文职官佐之一。他以留学英国机械工程专业人士参与国民革命军航空兵筹备,是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航空班首任班主任,再以外文总教官主持并指导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外文各语种教学与教材编纂。1936年7月,他获颁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念勋章,是获得该项殊荣的少数几名文官之一。从政后履职交通建设、税务监督、司法立法等,到台后主持创办中原理工学  相似文献   

18.
《黄埔》2014,(1):4-29
陆军军官学校是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后多次易名,因校址初设于黄埔长洲岛,故通称黄埔军校。它以“建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吸取苏联红军建军经验,实行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强化军事政治训练,铸就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校风。  相似文献   

19.
单补生 《黄埔》2010,(6):42-43
自从我收藏到黄埔四期同学录之后,心中产生一个似乎不切实际的想法,那就是何时能收藏到黄埔五期同学录呢?黄埔军校史稿记载,黄埔军校在大陆分为:一、黄埔时期;二、南京时期;三、成都时期三个阶段。黄埔时期称之黄埔军校早期阶段,是指在黄埔长洲岛上的第一至五期。第一至三期校名是“陆军军官学校”,第四至五期则易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收藏讲究专题系列,  相似文献   

20.
陈予欢 《黄埔》2013,(4):52-55
邵元冲是黄埔军校初创时期有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虽然海内外对其史载资料并不多,但对于他参与筹备黄埔军校,两度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宣传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组建黄埔军校特别区党部,以及在党务、党史、军事、政治教育与训练诸事,事必躬亲未尝怠懈、诸多筹划实施,见诸史料记载。然坊间过往传闻记载,皆有不小疏漏与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