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埔》2017,(3)
正高吉人,陕籍著名抗日将领。黄埔4期毕业。1933年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手持大刀、身先士卒,荣获"云麾勋章"。全面抗战爆发后,接连参加淞沪、徐州、武汉、随枣、第一次长沙会战,屡立战功。1939年12月桂南会战,率部在"炮火交炽于山林,血肉横飞于山麓"的昆仑关重创日军,荣获"宝鼎勋章"。不久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5军第200师少将副师长。1942年入缅作战,与戴安澜师  相似文献   

2.
历史应该记下颇具中周特色的这一笔:攻占中央苏区红色首都瑞金的国民党东路军第十师、第三十六师.指挥官都是前共产党员。第十师师长李默庵,黄埔一期毕业,毕业后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黄埔一期毕业,也是毕业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3.
孔宪 《黄埔》2008,(3):89-89
我于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六十二军一五七师一团第三营,跟随军长黄涛、师长李宏达、团长丁克坚等学长于1944年夏参加衡阳会战。经过两个多月大大小小十几次战斗,我全营官兵伤亡惨重,仅存半数,以我连来计,仅存三分之一。现将我记得的最后两次战斗概况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于1916年12月出生在确山县顺山店乡袁庄村,幼年入信阳明港高小读书,后考入信阳县立初中,毕业后考进河南省立第三师范(现信阳师范),1934年夏,又以优异成绩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13期,校址在南京)。1937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东北军陆军第一一一师(张学良部)三三三旅六六六团一营二连三排任少尉排长,当时驻防河南淮阳县。  相似文献   

5.
1944年6月是二战中重要的一个月。欧洲战场方面有6月6日的诺曼底登陆,亚洲有太平洋战场的6月15日塞班岛血战,中国战场则有6月16日开始的“长衡会战”。在同盟国与轴心国这三个战场的大决战中,双方出动的兵力都在20万以上,有10多万士兵在这三个战场上丧生。黄埔四期学生葛先才将军是“长衡会战”的亲历者和幸存者,其去台湾后于1958年自动呈请退役。上世纪70年代末,葛先才将军花两年时间写下了长沙衡阳会战的  相似文献   

6.
松山攻坚战     
1943年10月,我从黄埔军校第十八期第七总队步科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远征军第八军荣誉一师二团三营重机枪连任少尉排长。当时该军驻云南文山,防守滇南中越边境。1944年春,远征军总部展开了滇西大反攻,声援配合我驻印度和缅甸远征军的作战,坚决打通中印、中缅交通线。  相似文献   

7.
《黄埔》2009,(5):21-23
曾启球,1919年生,湖南双峰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十六期。抗战期间在湘北第三、四次会战中流过血,负过伤,在鄂西会战中立过功。抗战胜利后,又奉派至中央训练团学习,教育班第一期毕业。曾任国民党陆军第九十九军九十二师二七五团中校副团长;起义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湘中第三支队第四团副团长。新中国成立后,在“镇反”运动中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来平反昭雪。上世纪80年代从新疆建设兵团离休返回原籍,曾任双峰县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8.
良驹 《黄埔》2007,(5):24-27
1937年5月,黄埔五期学生郭汝瑰到常德任国民党十八军十四师参谋长,开始了他多年军校学习后的战场指挥谋略实践。  相似文献   

9.
《黄埔》2016,(5)
正用兵如神露锋芒1930年冬,国民政府中央军教导第2师改番号为陆军第4师,师长是徐庭瑶。该师第11旅(后改为独立旅)旅长是关麟征(黄埔1期),第11旅第21团(后改为第1团)团长是张耀明(黄埔1期)。覃异之(黄埔2期)任第21团第2营少校营长。1931年7月19日,原西北军冯玉祥部将石友三通电反对蒋介石,  相似文献   

10.
刘良惠 《黄埔》2008,(2):34-34
抗日开始后,我前线部队急需大批干部予以补充。在此形势下,我们黄埔十六期三总队学员,就在1940年4月23日,于四川成都本校提前毕业了。我和张鸿基、葛义明、温广义共四位同学,一起被分发到抗日前线太行山区第二十四集团军任少尉见习官。该集团军直辖三个军即四十军、二十七军和新编第五军,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兼四十军军长,  相似文献   

11.
中将曾泽生     
毕一功 《黄埔》2011,(3):26-27
曾泽生(1902—1973),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云南省永善县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任第三期区队长,1927年1月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1929年1月任滇军第三旅五团副团长。抗战爆发后,随军开赴抗日前线,1938年率部参加台儿庄会战。1939年起任第一八四师副师长、师长,第六十军军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率部到越南受降。1946年率六十军赴东北,1948年10月率领六十军于长春起义,所部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12.
张定胜 《黄埔》2010,(2):31-32
我的外公汤锡銮(字佩珉),1917年生于安徽滁州。1939年11月由黄埔军校西安七分校十五期步科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陆军三十军三十一师野战补充团任一营三连少尉排长,在第五战区所属河南省南部和鄂北战场抗击日军。  相似文献   

13.
韩兢 《黄埔》2006,(2):42-45
桂南战役1939年3月,韩练成到广西,任第十六集团军第一七○师副师长兼五○八旅旅长。11月中,日军集结陆军4个师团及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在钦州湾登陆;12月初攻占高峰隘、昆仑关。12月中,白崇禧指挥反攻,中国军队15万人参战。其布署是,中路,第三十八集团军第五军3个师主攻昆仑关;东路,第二十六集团军第六十四军2个师和第六十六军截击邕钦路;韩练成所在第一七○师在西路,是攻高峰隘、防邕宾路的第十六集团4个师之一。12月底,中国军队攻克昆仑关,毙伤日军4000人,我方伤亡14000人。参战军、师、旅主要军官中黄埔同学有第五军军长杜聿明(黄埔一期)…  相似文献   

14.
郭相彦 《黄埔》2009,(3):15-17
黄埔第五期生郭汝瑰,1907年9月15日生于重庆市铜梁县永嘉乡达昌池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之家。曾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二十四期。“九·一八”事变后忿然退学回国。1932年3月考入中国陆军大学第十期。1935年以全校成绩第一名毕业,进入陆大研究院深造,并担任陆大战史教官。1937年5月正式调离陆军大学,到常德国民党十八军十四师任参谋长。  相似文献   

15.
郑雄 《黄埔》2010,(4):32-33
1942年,我从黄埔军校第十七期毕业后,任一○○军七十五师二一五团少尉排长。当时,七十五师是后调师,负责从江西、福建等地带新兵到长沙、常德前线。两年多来,我除了送兵到前方时听到远处的炮声外,没有亲身打过仗,因此我曾想过另调能上前线作战的部队。  相似文献   

16.
鄂西会战     
《黄埔》2016,(1)
正鄂西会战是1943年夏季日本第11军为打击中国第六战区部队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鄂西会战历时月余,第六战区以10个军的兵力抗击了日军约5个师团的进攻,并取得重大胜利。1943年4月,与欧洲战场盟军对德意法西斯军队的反攻相呼应,美军在西南太平洋向日军发动了反攻。日本为摆脱困境,意欲从陷于泥沼中的中国大陆战场抽出兵力,用于太平洋战场对付盟军,于是便加紧对我军的攻势。初夏,侵华华中日军第11军纠集第3、第  相似文献   

17.
坚守龙形山     
魏杰  咎鸿祥 《黄埔》2010,(2):36-36
1914年出生的魏杰先生,是参加上高会战主力部队营职以上军官、目前唯一尚健在的人员。他23岁于黄埔军校第十二期步科毕业,后又参加了南京举办的战法研究班学习,参加了抗日战争时期德安万家岭歼灭战、上高会战和第二次长沙会战,曾在第十九集团军任少校参谋。上高会战时,他任第七十四军五十八师一七二团三营副营长。以下是他的口述。抗日战争时,我参加了上高会战。上高会战的规模虽然没有台儿庄会战、淞沪会战大,但影响不小。上高会战是一次我国军队打胜的会战,它的战果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相似文献   

18.
《黄埔》2018,(5)
正2016年5月起,因为工作需要,我在担任江西省委统战部港澳台海外联络处处长的同时,兼任了江西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一职。听说我从事服务黄埔老人的工作后,江西省旅港同乡会林富强会长在一次交谈中向我提起,同乡会里有一位年近百岁的抗战老兵,名叫万麓斌,是黄埔军校17期学员,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上高会战、衡阳保卫战,还是中国远征军的一员,解放战争期间辗转赴台,后来又受委派到香港工作直至退休。听了这番  相似文献   

19.
靳护荣 《黄埔》2013,(6):20-21
第七十三军暂编第五师师长彭士量将军是湖南浏阳人,黄埔军校四期、陆军大学十一期毕业,是常德会战牺牲的第一位将军。  相似文献   

20.
湘西会战     
《黄埔》2016,(1)
正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战役、雪峰山大捷、芷江作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次会战。1945年初,日军在印缅战场、太平洋战场上已经处于强弩之末,但侵华日军仍作垂死挣扎。4月9日,日军调集8万兵力向湘西进犯,我军在第4方面军总司令王耀武指挥下与敌鏖战两个月。双方参战总兵力共28万余人(日军5个师团,我军9个军26个师),战线长达200余公里。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