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2004年台湾“大选”临 近之际,面对国、亲两 党联合竞选的挑战,陈水扁执政乏善可陈、民众生怨,美国围绕台湾问题又有一些新的举动。  相似文献   

2.
民进党执政3年来,各项 政策乏善可陈,经济 表现尤为诟病。5月16日,台湾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民众对当局三年来施政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受访民众对台湾当局发展经济表现满意度只有23%,不满意度则高达63%。同月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正式向台湾发出通货紧缩的警告。目前,通货紧缩危机正在台湾加速酝酿之中,此种趋势倘若持续下去,台湾经济将可能步入长期衰退之途。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在对外关系上提出了"活路外交"政策理念,台湾对外关系出现大变局,台湾对日关系也进入了新的转变与调整阶段.马英九当局提出并推动"台日特别伙伴关系"主张与行动,比较有效地处理了"联合号"海钓船被撞、斋藤"失言风波"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台湾与日本的关系在波折中前行.未来台日关系将在平稳中行进,但政治关系难有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在一般的国际政治和对外关系理论的研究中,比较重视对国际环境和对外政策本身的分析,但对于台湾对外关系的分析,仅就此进行探讨是远不够的.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和地位,台湾并不具备一般国家所具有的条件,因而它的对外政策的调整与其政治体制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台湾政治体制的稳定又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两岸关系演变的制约,对外政策还必须与大陆政策取得协调,这是把握台湾对外政策发展的关键点之一.近五年来,台湾对外政策出现重大的调整,此一调整与台湾政治形势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关系.特别是在1991—1992年“宪政改革”前后,随着岛内政权体制完成“本土化”的进程,台湾当局在对外政策上推行独立的“国家”和“主权”意识也日益明显,并导致它在对外关系中公开提出“阶段性两个中国”的口号,台湾当局在对外政策上的这一变化,无疑将对两岸关系,特别是大陆对台湾当局的政策评估,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拟从当前台湾对外政策的演变过程和主要原因及其今后可能的走向,作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玉德 《台声》2000,(9):7-8
台湾新领导人的所谓“全民政府”自5月20日运作以来 ,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在岛内民众中的威信下降。在内政上 ,受到了国民党、亲民党等在野势力的强力牵制 ,民进党内部对他不满的声音也在增大 ;在大陆政策上 ,继续回避、模糊、拒绝一个中国原则 ,使两岸紧张关系难以缓和 ;在对外关系上 ,全力配合美国的对华战略。今后一个时期 ,台湾政局的发展依然难以平静 ,两岸关系的僵局仍将持续下去。现阶段岛内政局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台湾新领导人内忧四起 ,面临着施政危机。“5·20”之后 ,台湾新领导人尚未来得及品尝执政蜜月期的欢…  相似文献   

6.
社会     
《台声》2018,(20)
正台湾民众对当局领导人处理两岸关系不满意度创新高据台湾媒体报道,9月17日公布的"两岸关系年度大调查"显示,3年来,对于台当局领导人处理两岸关系的表现,台湾民众评价持续下滑,今年的不满意度达67.6%,创其2016年5月上任来新高。台湾民众认为,"台独"、民进党执政、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是两岸关系转趋紧张的三大最主要因素。这份民调还显示,台湾民众愿意赴大陆就业、想到大陆创业、愿意让孩子去大陆念书的比例,都创该报9年来  相似文献   

7.
<正>"台湾市场那么小,大陆银行规模这么大,来台湾后会不会造成竞争格局?"对于2012年6月开业时台湾同业的忧虑,中国银行台北分行行长蔡荣俊记忆犹新。"为了消除这个疑虑,我们这两年多的主要经营思路就是尽量把市场做大、把蛋糕做大,让台湾同业和民众都受益。"身为首家在台营业的大陆商业银行台北分行掌门人,蔡荣俊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2010年9月,中国银行台北代表处设立,一年多后台北分行开始对外营业。未雨绸缪的中国银行如愿以偿拔得头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11)
<正>蔡英文当局自去年5月上台后,由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致使两岸关系日趋复杂严峻,两岸关系重新动荡的风险不断上升。与此同时,蔡英文当局在岛内加紧推动所谓"柔性台独",进一步撕裂台湾社会,并在国际场合冲撞"一个中国"原则,这反而压缩了台湾的所谓"国际空间"。综观蔡英文当局上台一年来的施政表现,可用"乏善可陈"一词形容。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7,(19)
<正>台湾《旺报》今日发表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教授卢光盛的评论文章指出,对于台湾而言,发展与东盟关系是台湾当局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些年来的台湾"南向政策"也好,"新南向政策"也罢,总体上乏善可陈、收效不大,在可见的将来也看不到改善的希望,反而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是不是要考虑新的思路、新的方向和新的重点,需要台湾各界人士更开放、更长远、更负责地考虑问题、谋求转变。具体到中国—  相似文献   

10.
陈颖华 《台声》2005,(1):19-21
2004年3月陈水扁获得连任后,肆无忌惮地 加快了“台独”的步伐,同时加大了对外工作上人力、物力的财力的投入,但几个月来,不仅在国际空间的突破上收效甚微,而且与一些所 谓“邦交国”的关系也岌岌可危,特别是在陈 水扁最为重视的台美关系上也频亮“红灯”。一 时之间,台湾的各条“外交”战线均频频告急, 整个对外关系滑进了可怕的“风雨飘摇期”。民进党当局对外活动中始终难以摆脱困境,变得越 来越孤立,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台湾当局的分裂行径难以得到国际支持 陈水扁执掌台湾政权后,将对外工作的重心放 在加强对外联系、塑造独立形…  相似文献   

11.
南方朔台湾作家、诗人、评论家、新闻工作者。《亚洲周刊》主笔《,中国时报》《、明报》专栏作家。1999年入选台湾《天下》杂志评选的"50年来影响台湾的200位人物"台湾民众用选票表达了对民进党"执政"8年的不满,但"马"上就会好起来么?在南方朔看来,国民党或许有长期执政的可能,但想要退回此前的威权体制,绝无可能。台湾地区完成了二次政党轮替。此前,台湾民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遭遇惨败,台湾学者和媒体普遍认为未能妥善处理两岸关系是该党败选的重要原因之一,纷纷抨击民进党在选战中操弄"台独"意识形态、升高蓝绿对立,强烈呼吁台湾当局尽快调整两岸政策,改善两岸关系。一、民进党操弄"台独"意识形态、"抹黑"政治对手,与台湾民众希望改善经济民生的愿望背道而驰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认为,民进党惯用统"独"、族群议题来动员民众和宣传造势,但  相似文献   

13.
当前,受各种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影响,台湾民众的政治认同呈现出若干种认同并存的复杂分布。其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民众"台湾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而对大陆的认同感则在逐渐弱化。当前台湾民众政治认同的现状,是岛内局势、两岸关系和国际关系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台湾当局长期的"本土化"与"去中国化"宣传、海峡两岸政治体制的差异、两岸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台湾社会"统消独涨"的媒介生态以及美日因素对于台湾独立势力的勾连等,都是台湾民众政治认同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共识,我们应当在两岸关系中提倡"双边思维"而非"单边思维",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建构大陆在台湾社会内部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正>到今年5月20日,民进党执政已满3年。3年来,台湾民众吃尽了民进党执政带来的苦头,经济下滑,民生凋敝,民怨沸腾,怨声载道,使得"讨厌民进党"成为台湾最大党。直接导致民进党在2018年11月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中惨败。2018年"九合一"选举结果反映了广大台湾民众希望两岸关系好起来,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魏龙豪、吴兆南,上台鞠躬!"常听台湾相声的听众对上面这十个字绝对不会陌生,在所有现存的台湾相声影像资料中,几乎每对演员都要在上台和下台之前自报姓名,并来上一句"上(下)台鞠躬"。这四个字已经成为台湾相声演员的标志,并融入台湾民众日常用语之中,甚至影响到台湾的政治人物。陈水扁在位最后几年就曾多次宣誓,只要自己遭到起诉,就会"下台一鞠躬"。相比之下,作为相声这门艺术发源地的大陆,现在却  相似文献   

16.
1995年12月2日,台湾岛内在一片吵吵嚷嚷声中结束了被视为"总统"前哨战的第三届"立法委员"的选举,选出164位新的"立委"。从台湾国民党、民进党、新党及无党籍人士当选人数的消长,可以看出台湾民众对三党的评估,也可以看出台湾民众不满于台湾当局李登辉沉醉于"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关心社会治安,不关心人民疾苦的行径;反映了台湾多数民众希望"求安定、求发展、不可独"的心态。  相似文献   

17.
国家认同是构建现代国家合法性的前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统一的重要挑战之一是台湾民众中国认同的弱化。从文化和政治属性两个面向来对既有的民调数据进行梳理与诠释,发现两岸长期分隔的历史导致多数台湾民众虽然认同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但又以所谓的“台湾人”自居。两岸制度差异影响了台湾民众统“独”立场。台湾社会有关国家认同的民意充满内部分歧和变数。鉴于中华文化对岛内的持续影响力,台湾经济发展对大陆的依赖性以及岛内多数民众偏好维持现状,大陆方面在台湾地区重构国家认同上存在积极作为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正台"九合一"选举后,舆论界、学界对民进党遭受挫败的讨论和分析,可谓汗牛充栋,总体上有蔡英文执政失利危机、民进党系统性崩溃危机、蔡英文只有一个任期的宿命、台湾地缘政治危机等观点。笔者认为,各家分析已经透过台湾民众对民进党当局治理不彰强烈不满的表象,深入到解读台湾民众集体"理性"背后的内涵。近年来,"危机"一词在台湾被广泛  相似文献   

19.
2019年,民进党当局仍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蓄意升高两岸对抗,同时极力推行"一边倒"的政策逢迎美国,致使其"邦交国"进一步减少",国际活动空间"持续缩限。在一个中国原则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大背景下,蔡英文当局对外政策成效不彰,对外关系困境进一步加剧。一、"固邦"难挡"断交潮"蔡英文执政以来,台湾再度经历断崖式"断交潮"。2019年9月,所罗门群岛和基里巴斯相继宣布与台湾"断交",台湾仅剩15个"邦交国",创历史新低。  相似文献   

20.
海峡两岸统一的过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政治行为,它需要两岸整合各方面的力量,调整双方的关系和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讲,两岸的统一是一种共同意识和利益力量推动的结果.所以,台湾二千万民众的心态和前途取向,是攸关祖国统一与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一要研究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态度,必须首先了解台湾民众构成的基本情况及特征.1、台湾地区民众的基本情况“民众”是一泛指性概念,泛指人民大众.台湾民众从概念上讲应是不同民族、不同省籍、不同阶层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