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国侨领陈嘉庚,一生节食俭用,艰苦奋斗,发愤图强;他兴实业,办教育;领导华侨支援祖国抗日战争,支持人民解放战争,目的是为了民族振兴、国家统一富强。台湾问题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陈嘉庚的心目中,高比昆仑、重于泰山。  相似文献   

2.
<正>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和蒋介石分别宴请过华侨领袖陈嘉庚。两顿饭产生的政治效果,足以说明什么是"人心",什么是"最大的政治"。1940年春天,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带着南洋华侨的殷殷嘱托,率团回到祖国慰问抗日军民。蒋介石对陈嘉庚一行十分重视,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接待。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国民政府成立了由20多个党政军重要部门组成的"欢迎委员会"。尽管当时财政拮据,但  相似文献   

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爱国侨领陈嘉庚以福建会馆主席名义致函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提请召开全坡华侨大会。他致电日内瓦国际联盟和美国总统胡佛,要求其履行各种条约,维护世界和平。其时,广大侨胞踊跃输财,报效祖国。福建永定籍华侨巨商胡文虎创办的《星洲日报》应读者要求,代收各种捐款,先后汇回祖国达100万元。10月,以“木材大王”、菲律宾著名爱国侨领李清泉(晋江籍)为首的中华商会亦汇回国币20万元给东北义勇军,支持他们抗日。  相似文献   

4.
●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回国考察后决定回国定居,是什么原因使他作出了这个决定呢?请看——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和蒋介石分别宴请过华侨领袖陈嘉庚。两顿饭产生的政治效果,足以说明什么是“人心”,什么是“最大的政治”。1940年春天,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带着南洋华侨的殷殷嘱托,率团回到祖国慰问抗日军民。蒋介石对陈嘉庚一行十分重视,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接待。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国民政府成立了由20多个党政军重要部门组成的“欢迎委员会”。尽管当时财政拮据,但“欢迎委员会”仅宴请一项费用就高达8万元。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女侨领颜敕与抗日妇慰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敕,原名颜受敕,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洋下村人,出生于1894年。其夫李清泉是同镇石圳村人,早年渡菲,艰苦奋斗,遂成菲律宾之殷商,长期担任菲律宾中华商会会长,一向热爱祖国,热爱乡梓,贡献甚多,是菲律宾的爱国侨领。他在大革命时期支援过国民革命军北伐,九一八事变后一直领导菲律宾华侨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七七事变后出任菲律宾华侨抗敌后援会主席和南洋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总会副会长(会长陈嘉庚),先后在菲律宾筹集1100余万巨款汇回祖国,支援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7.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广大祖籍福建安溪县的华侨同仇敌忾,团结奋战,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38年10月,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在新加坡发动爱国侨胞集会,倡组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动员华侨筹集资金,赈济祖国难民, 支援祖国抗日。广大安溪籍华侨纷纷响应号召,投入筹赈抗日活动。庄惠泉担任“南侨总会”劳工组副主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侨领陈嘉庚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嘉庚先生长期侨居新加坡,是一位热衷于兴办家乡教育等公益事业的爱国者。1910年,36岁的陈嘉庚在新加坡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积极募款资助孙中山和福建省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9.
党的挚友、爱国侨领陈嘉庚,倾尽毕生精力和财力,致力于创业兴学和救国救民的宏图大业,在抗日战争中,他领导爱国华侨不遗余力地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在解放战争中,他反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统治,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福建是著名的侨乡,产生过许多蜚声海内外的华侨和侨领。《黄丹季与陈嘉庚的交往情谊》中的爱国情怀与感人事迹,为人称颂,广为传扬。  相似文献   

11.
正陈嘉庚多次表示,自己于政治上是"门外汉",却身处官场高位数十年。他一生与政治刻意保持距离,从不依附某股政治力量,却成为各方都极为看重并争夺的对象。今年10月21日,是"橡胶大王"、华侨领袖陈嘉庚的140周年诞辰。与胡雪岩、盛宣怀等"红顶商人"不同,陈嘉庚从未依附过某股政治势力,也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党史文汇》2008,(1):1-1
陈嘉庚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不论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都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他把一生献给爱国兴学,献给敕亡大业,献给振兴中华,成为华侨的一代领袖和揩模,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陈嘉庚传略》  相似文献   

13.
友情链接: CCTV--<百家讲坛>栏目 (画面)解说:他是一位华侨领袖,他又是一位赤诚的爱国老人.在民族危亡之时,陈嘉庚--一位爱国华侨,靠着自己的精明睿智成为名震南洋的实业家.陈嘉庚致富后,不忘苦难中的祖国.把资金全部倾注在教育事业上,为坚持兴办学校而不惜破釜沉舟.  相似文献   

14.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4,(21):52-53
今年10月21日,是“橡胶大王”、华侨领袖陈嘉庚的140周年诞辰。与胡雪岩、盛宣怀等“红顶商人”不同,陈嘉庚从未依附过某股政治势力,也没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陈嘉庚与荣毅仁等“红色资本家”一样位高名显,却始终与政治保持着距离。不过,这并非意味着他一味委曲求全。  相似文献   

15.
爱国侨领陈嘉庚一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建设、民族振兴,倾其所能兴办文化教育事业,支持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因而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受到全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尊敬。  相似文献   

16.
赵赓 《党史文汇》2012,(6):49-52
(一) 1940年初,陈嘉庚以南侨总会主席的身份,发起组织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慰劳视察团成员先行出发回国,陈嘉庚本人及随行四人则于同年3月25日乘飞机到达重庆. 因为陈嘉庚对华侨界有巨大号召力,领导华侨筹赈作出过很大成绩,所以蒋介石政府动员了党、政、军200多个单位几千人在政府大员和蒋介石私人代表的带领下到机场欢迎陈嘉庚. 蒋介石为了博取陈嘉庚的欢心,在重庆一地即准备用8万元经费进行接待,包括举行一系列大小宴会.  相似文献   

17.
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1874—1961),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集美(今属厦门),是我国杰出的华侨领袖,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早年加入同盟会,支持过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后来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对他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1940年5、6月间的延安之  相似文献   

18.
陈嘉庚先生是华侨抗日救国史上的重要人物,1945年10月,毛泽东主席盛赞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原来是一名善于经营经济的资本家、热爱家乡倾资办学的教育家、拥护国民党政府的华侨领袖,后来之所以又能够走上抗日救国,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的道路,变化、升华成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这样享有盛誉的人物,除了他原来就有的艰苦创业、勤俭为公、爱国爱乡、诚毅热忱、坚持正义、明辨是非、民族气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起作用外,还因为他在1938年至1940年间完成了三次极为重要的思想转变。这三次思想转变,使他的思想产生了质的飞跃,对他后来走上革命的道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庄炎林的祖籍是闽南安溪县,1921年出生在上海。他的父亲庄希泉是与陈嘉庚齐名的著名侨领,母亲余佩皋是"南洋华侨女子教育的先驱"。在20世纪初风云激荡的年代,庄炎林的父母亲为了辛亥革命的成功奔赴南洋,集资募捐,作出了贡献。庄炎林幼年在上海求学,1934年回到厦门就读于双十中学。不幸的是,这一年他的生母因病过早地离开人世,父亲无暇照顾,不得不  相似文献   

20.
正祖籍福建省的庄希泉和陈嘉庚,都是爱国侨领,均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侨联主席和政协副主席,他俩相互关心和支持,共同为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而奋斗,携手致力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侨务工作,在半个世纪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