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这是一篇篇以泪挥就的忏悔,尽管这是一次次对心灵的拷问,但这对失去自由的生命个体是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可对于众多自由的心灵来说,是否该从中得到深刻的思考?每当夜幕降临,给自己留几分钟时间内视灵魂,不是可以免去许多日后无助的忏悔吗?  相似文献   

2.
晓礼 《前线》2014,(10):27-29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人们构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自我表达的自由空间。然而,在享有越来越多网络自由的同时,也有人对网络管理提出质疑,认为自媒体上的言论不应受到管制,并称西方国家的网民在Facebook、Twitter等白媒体上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样的“绝对自由”真真令人向往。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3.
武夫也文斗     
你以为“文字狱”都是文人整文人,读书人害读书人吗?错了。朱元璋刚打下天下那阵,有点瞧不起手下一班武夫,反倒对文化人产生了兴趣。特别是每逢节日庆典,文官们总会呈上一篇篇辞藻华丽、文采飞扬的贺词贺表.让这个当年的小和尚读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4.
鄢烈山 《唯实》2007,(5):95-95
言论自由是一条基本人权。不用谁来上课,讲“世界上没有绝对自由”之类废话,世人皆知言论自由当然是有边界的。现在,我们的问题是,宪法(的条款或内容)可不可以质疑,或者说是否可以发表与现行宪法不一致的言论?  相似文献   

5.
陈鲁民 《奋斗》2008,(9):60-60
《清人笔记》载:一个清代文人在北京的文物市场买到了一方砚台,这块砚台太珍贵了,是岳飞曾用过的,因为上面写有岳飞的砚铭:“持坚守白,不磷不缁。”这两句话是出自《论语》:“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意思就是:不是说很坚硬吗,7怎么磨,也不会变薄;不是说很纯白吗?就是放进污水里,也不会染黑。表明了志士仁人应该具有的气节与操守。  相似文献   

6.
自由是西方政抬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从古希腊、古罗马肇始以来便对西方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无数的争论。这些争论源于自由本身所固有的限度,由于这些限度,自由先天地具有两种面相。要准确理解自由以及自由主义,我们就必须把握好绝对自由与相对自由、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单一”自由与“多元”自由这些概念及其关系。基于这些认识,才能使得自由主义在新的时期更加健康、持久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萨特自由观的主要内容有:即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自由是选择的自由——绝对自由是通过选择来实现的;人应该为自己的自由选择承担责任。萨特的自由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其基本立场是主观唯心主义,因此有很大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8.
消极自由观的实质是对“消极自由”原则的坚决捍卫,其排斥对自由实现条件以及享有自由的个体的背景的追问。消极自由原则的优先性遮蔽了“积极自由”对“消极自由”的必要性,遮蔽了人的存在背景,遮蔽了人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卢松 《当代贵州》2011,(8):51-51
春节要到了,岗乌灾民安置点建设得怎么样?灾民搬新家了吗?他们生活怎么样?有腊肉吗?有米吃吗?有棉被盖吗?这些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2月2日,腊月三十,我来到了灾后重建的毛草坪新村。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8,(6):61-61
我是一名边远地区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在我们村里信教的人较多,甚至有的党员也信教。我知道群众有信仰的自由,而对党员信教该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1.
哲学的自由     
哲学是自由的精神,哲学的发展需要自由。哲学的自由首先表现为哲学家思维的自由。这就要求哲学家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出众的理论思维能力、彻底的批判精神、无畏的理论勇气和强烈的使命感。哲学的自由还表现为社会给予哲学的自由,主要是社会对哲学的功能有恰当的期望,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正确的学术方针。哲学的自由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相似文献   

12.
《军队党的生活》2012,(3):35-35
空军某部干部李想问: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为什么军人和党员不允许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答: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2,(19):62-62
我的一个同学,考上公务员不到两年,就因为工作失误受到处分。他听说我也要考公务员后极力劝阻,说在机关工作太压抑,没自由,稍不谨慎就会出错受处分。我想问,国家对公务员违纪处分都有哪些规定?——读者吴昊  相似文献   

14.
李燕 《探索》2001,1(1):62-65
积极的自由是一个实践的力量和主体性的范畴.在对积极自由的追求和创造过程考察后得知,自由意志大体有思想自由、选择自由和行动自由之分;而从主体状态和作用发挥方面来看,自由可以分为共存的三种类型或是不断递进深化的三个发展阶段,同时又对应着不同的主体发展形态;意志自由--[抽象]理想精神主体;价值自由--实践精神主体;意义自由--文化精神主体.  相似文献   

15.
《廉政瞭望》2013,(19):56-56
苏东坡与刘贡父都是北宋有名的文人,性格相近,都喜欢开玩笑,所以关系特好。刘贡父名刘放,在历史上,以著史闻名,曾帮助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持论甚正,但在生活中,却是个活宝。刘贡父跟王安石为旧交。一日,刘贡父去王安石处.主人不在,发现案头有草稿一篇,是王安石论兵之稿。贡父有过目成诵之能,默诵一遍,大体记得。隔日两人再见。王安石问,近来有何著述?贡父回答.在写兵论。乃将王安石草稿复述一遍。王安石大窘,默默地将自己的草稿撕掉。他断没有想到,刘说的就是自己写的。  相似文献   

16.
刘旭 《世纪桥》2009,(18):41-42
究竟什么是美?仅仅是美丽的女子吗?我们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看大漠孤烟,看小桥流水,这些难道不美吗?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言。”那人类的创造呢?有着永恒微笑的《蒙娜丽莎》不美吗?贝多芬的音乐不美吗?美,是一个永远的神话,我们要用整个生命来感受美,创造美。艺术创造中也存在着很多的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殷霞 《发展论坛》2002,(9):15-17
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的存在与发展方式的预言,也是其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理论界,个人全面发展的思想常常被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所遮蔽,造成马克思主义只注重“类”而不讲“个人”的误解。其实在马克思的经典著述中,个人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有区分的。现在,解读马克思的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哲学界定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人的全面发展与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刘旭 《世纪桥》2009,(17):41-42
究竟什么是美?仅仅是美丽的女子吗?我们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看大漠孤烟,看小桥流水,这些难道不美吗?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言。”那人类的创造呢?有着永恒微笑的《蒙娜丽莎》不美吗?贝多芬的音乐不美吗?美,是一个永远的神话,我们要用整个生命来感受美,创造美。艺术创造中也存在着很多的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自由乃人之本性,也是人们休闲生活和道德教育的共同追求,一方面,自由是休闲的本质所在;另一方面,自由是德育的灵魂。然而,纵观当前道德领域内诸种历史与现实景象,却不同程度地迷失了其自由本性,因此,必须实现休闲在道德教育中的理性回归,以恢复道德教育的自由本性,使人们真正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20.
八面来风     
陈忠实、杨绛两位先生先后辞世,在微博与微信朋友圈都引发了“刷屏”,也同时出现了讥讽的声音:你们读了作家几本书,也有资格假惺惺装文化人点蜡烛?老实讲,对这种态度我不以为然:每个人心中都有关于作家的印象,只要他愿意表达,难道不应该更宽容地对待这种表达的自由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