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于2003年,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以月球车和新一代人推力运载火箭为代表的最新技术成果,为我们带来了中国探月工程的最新信息。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随着中国在航天领域的不断进取,美国国内部分媒体和研究机构无视中国反对太空军事化的一系列宣示,不断炒作中国太空力量威胁美国。2007年,美国战略评论家凯文·鲍尔皮特撰写了《中国如何看待太空军事行动》一文,再次引起轩然大波,各大报刊杂志纷纷转载,"中国太空威胁论"又一次被抬上了桌面。到底是中国在向太空进军,还是美国为发展自己的天军寻找借口和假想敌?本刊特综述相关报道,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本刊刊发此文并不代表同意美国媒体和研究机构的报道,亦非证实其内容,请广大读者在阅读时有所鉴别。  相似文献   

3.
解放军太空开战?美国恶炒中国航天威胁内幕借中国话题掀起另一轮军备烧钱狂潮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明确提出利用太空进行军事活动的国家。就在今年8月,白宫发布了一个最新的国家太空发展战略方针,着重强调“使美国在太空的行动或者通过太空执行的行动不受到任何阻碍,以此保护美国在太空的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部分媒体和所谓“中国问题专家”却开始大肆炒作“中国太空军事威胁论”。  相似文献   

4.
美国注视中国反卫星能力美媒体恶炒中国反卫星武器试验的幕后近半年来,美国部分媒体和研究机构开始反复炒作所谓“中国太空威胁”,声称中国进行了多次反卫星武器试验,未来将利用太空达成军事目的。这是美国宣扬“中国威胁论”的又一新动向。然后,在这场恶意炒作背后,却是美国在2007年1月签署了最新版的《太空行动》准则,明确宣布要确保美国在太空的军事优势地位,并允许对其他国家的太空设施进行先发制人的攻击。到底是谁在实施太空军事化,又是谁在企图建立太空霸权,已经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5.
明天的敌人来自天堂美国专家开始炒作中美太空对抗近年来,随着中国在航天领域的不断进取,美国国内部分媒体和研究机构无视中国反对太空军事化的一系列宣示,不断炒作中国太空力量威胁美国。究其原因,首先,随着中国越来越关注太空战问题,更多更活跃的相关思考将在媒体出现;同时,站在太空的高度保卫国家安全将是中国日益重视的战略思维。其次,占领"高边疆"将使美国在21世纪继续占据全球军事力量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6.
近半年来,美国部分媒体和研究机构开始反复炒作所谓“中国太空威胁”,声称中国进行了多次反卫星武器试验,未来将利用太空达成军事目的。这是美国宣扬“中国威胁论”的又一新动向。然后,在这场恶意炒作背后,却是美国在2007年1月签署了最新版的《太空行动》准则,明确宣布要确保美国在太空的军事优势地位,并允许对其他国家的太空设施进行先发制人的攻击。到底是谁在实施太空军事化,又是谁在企图建立太空霸权,已经一目了然。本刊特综述相关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宇航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明确提出利用太空进行军事活动的国家。就在今年8月,白宫发布了一个置新的国家太空发展策略方针,着重强调“使美国在太空的行动或者通过太空执行的行动不受到任何阻碍,以此保护美国在太空的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部分媒体和所谓“中国问题专家”却开始大肆炒作“中国太空军事威胁论”。他们声称中国正在发展进攻性太空武器系统,给美国敲响了警钟。这种蛮横无理,霸道嚣张的姿态充分显示了美国霸权主义的真实面目以及其独霸太空的企图。本文介绍了美国部分媒体具有代表性的报道和观点,希望读者在阅读时有所鉴别。  相似文献   

8.
2010年10月1日晚,中国第二颗探月卫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境外媒体对此高度关注,主要反应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24日,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了中国西昌,聚集到了托举着"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巨大的箭体之上。毫无疑问,"嫦蛾一号"的成功发射不仅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使中国人数千年的奔月梦想转眼变成了现实。一时间,中国的探月工程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不少国外的航天专家和媒体也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虽然其中难免有些许臆测的成分,但大多还是对中国航天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表示了赞赏和钦佩。  相似文献   

10.
国际航天热的动因及其国际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航天领域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苍穹深处,“月神”、“嫦娥”探月先行一步,印度“月船一号”随即而至,美国则誓言要重登月球;太平洋中,美军使用导弹防御系统击毁失控卫星,展示天战威力;市井之上,太空旅游的兜售声已经响起。驱动这轮发展热潮的有科技、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考虑。各国竞相发展航天事业既带来了扩大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的机遇,也带来了太空竞争和冲突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10 月12号,在举世瞩目之下,我国新一艘太空飞船“神舟”6号顺利升空,自“神舟”5号到“神舟”6号, 作为第三个拥有独立太空载人飞行能力的国家,中国再次成为世界媒体的关注对象,国内外对此次飞行的各种意义的解读也掀起了一个新的热潮。中国政府严肃表达了我国发展航天事业用于和平目的的指针,国内外同胞感受到中华崛起的喜悦与兴奋,当然,也有部分国外人士基于冷战思维,试图从中解读出“航天版的中国威胁论”,但是,我们觉得,此次发射成功以及中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的进步所呈现  相似文献   

12.
<正>孙泽洲是标准的“航二代”。父母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从小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孙泽洲。1992年,孙泽洲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工作。1996年,孙泽洲听了航天专家褚桂柏的探月报告后,第一次感受到探月设想带来的冲击——“似乎遥不可及”。谁料想,仅仅5年之后,孙泽洲便开始参与探月工程论证工作,正式结缘“嫦娥”。“从那时起,我看月亮的心情就不一样了。”孙泽洲回忆起当年情景。  相似文献   

13.
人事     
《南风窗》2012,(18):19-19
王志刚:企管经验丰富的科技部党组书记人民网8月21日电,王志刚被任命为科技部党组书记,负责党组全面工作,分管政策法规司(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人事司。王志刚是研究员级高工、中国神舟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嫦娥探月工程副总指挥,被称为"航天少帅"。他最初在原电子工业部从事军工研发14年,后来开始掌管央企,曾任中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服务总公司总经理,并且管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9年。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的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升空后,国际社会侧目相看。然而对中美潜在的太空冲突的讨论也早已在讨论之中,甚至“中国太空威胁论”也开始初露端睨。下文深入分析了中美两国各自的太空利益、可能陷入竞争的根源以及进行合作的局限性,并提出了避免太空冲突的政策建议。我们必须要指出的是,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还刚刚起步,和平利用太空,是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一个基本原则。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说,中国发展外空技术完全是为了和平利用外空,中国一向主张太空的非武器化,认为防止在太空进行军备竞赛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中国愿与各国在和平利用外空方面开展各种有效合作。中国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参加任何形式的外空的军备竞赛。从下文中我们看到了美国学者的一种代表性观点,特编译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肖一 《南风窗》2007,(21):14-14
"嫦娥奔月",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正在成为中国航天的现实。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18时29分,嫦娥  相似文献   

16.
禹晋永新事     
《南风窗》2010,(17):76-76
<正>在唐骏和方舟子为学历门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个叫禹晋永的人跳了出来,在微博和一些媒体上露面,公开力挺唐骏。禹晋永是中国世代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和唐骏一样获得了西太平洋大学博士学位。具有戏剧性的是,当禹晋永主动让自己暴露于媒体的聚光灯下之后,针对他的调查次第展开,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位商界名人收获了比唐骏多得多的质疑,包括"学历造假"、"诈捐"、"逃税"、"伪造土地使用证"和"公司注册资金虚假"等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把她的宇宙飞船命名为“神舟”,意思是神圣的船,因为它将把中国人带入更深远的太空。在“神舟”飞船将第一个“中国太空人”送入轨道后,中国获得了盼望已久的历史地位——继美、俄之后的第三个太空超级大国。虽然美国和欧洲的太空科学家争相开展越来越具有野心的无人航天任务——例如欧洲向月球发射的小型高新科技探测器,太空行业业内人士则认为争夺太空霸权的真正战斗正在其他地方打响。  相似文献   

18.
尽管中国仍然远不能向美国的太空地位挑战,但它心里可能有更多的可实现目标。如果正在进行一场新太空竞赛,它是处于第二位的。俄罗斯的太空计划在1990年代后衰退了,现在其能力只是通过对西方顾客的巨大商业销售额而得以保持。中国的GNP和国家预算是俄罗斯的五倍,能够轻松支付超出这位美国前任主要对手在太空竞赛中开支的资金。中国据说花在神舟计划上的23亿美元,略为超过了NASA每年用于航天飞机的花销的一半。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太空计划已经开始使欧洲航天局黯然失色,后者没有向轨道输送宇航员,但在发射无人商业卫星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9.
雷志华 《南风窗》2012,(14):22-24
在这轮太空探索的大国竞合中,中国无疑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参与者。一方面中国在空间大国中表现"抢眼",但另一方面中国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被排除在重大国际空间合作之外的空间大国。一方面中国在空间作之外的空间大国。从6月16日发射升空到29日顺利返回,"神舟九号"13天的太空之旅注定将成为中国太空探索道路上又一里程碑。事实上,自2003年"神舟空之探索道路上又实上  相似文献   

20.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由“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中国向建成载人空间站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太空发展事业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事件。进军太空对中国和平利用外太空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