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萍 《新长征》2009,(6):50-51
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它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又要坚持人的尺度。所以,要想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立新 《新湘评论》2010,(12):20-21
“担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样的解释:接受并负起责任。 谈担当,总是与责任相联。什么是“责任”?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一个人,你就有责任,责任无处不在,“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相似文献   

3.
好人丁新民     
田培良 《实践》2010,(1):42-44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把世上的人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好人,一种是坏人。什么样的人算好人呢?在我们眼里,好人就是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的人。本书的主人公丁新民就是这样的一个好人。  相似文献   

4.
李立新 《学习导报》2010,(12):20-21
“担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样的解释:接受并负起责任。 谈担当,总是与责任相联。什么是“责任”?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一个人,你就有责任,责任无处不在,“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相似文献   

5.
艾迪 《党课》2011,(21):103-104
钱钟书在《围城》中说,天下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后,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但两种人都感到不快乐。前一种人认为他的葡萄越来越差。而后一种人认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下的葡萄中最坏的。于是,俩人都不快乐。  相似文献   

6.
好人丁新民     
田培良 《实践》2010,(11):48-51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把世上的人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好人,一种是坏人。什么样的人算好人呢?在我们眼里,好人就是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的人。本书的主人公丁新民就是这样的一个好人。  相似文献   

7.
刘修春 《党课》2012,(22):74-75
古人云:“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识人。”但识人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识人之难,连千古一帝唐太宗都感到困难。为什么识人如此之难?因为在用人的问题上,用了忠臣,百姓幸福,社稷安宁;用了奸臣,百姓遭殃,社稷哭泣。可见识人用人之难。崇祯皇帝在大明帝国灭亡时说过一句名言:“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  相似文献   

8.
海巴子 《学习导报》2011,(22):16-17
上海是中国最早出现自行车的城市。据《上海新报》1869年11月24日记载:“兹见上海地方有自行车几辆,乃一人坐于车上,一轮在前,一轮在后,人用两脚尖点地,引轮而走。又一种,人如踏动天平,亦系前后轮,转动如飞,人可省力走路。不独一人见之,相见者多矣。”  相似文献   

9.
白纸     
云云  崔芳 《党建文汇》2001,(5):42-42
有一次大家在一起闲聊的时候,一个人谈起自己的朋友非常之多,“走遍天下,处处都是我的朋友。”旁边有人忽然对他说:“晚上的时候,你躺在床上,手捂着胸口数一数,看看你能叫上名字来的人到底有多少个。”一听这话,大家说,那干脆咱们现在就数一数吧。于是每个人都静静地数起来。结果,在座的七八个人中,能数过一百的人都寥寥无几。也就是说,在这些人几十年的时间里,地球上这摩肩接踵的60亿人中,真正能够介入他们生活的,充其量也就是那么百十人。  相似文献   

10.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但是,新时期农村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要依靠什么人、得培养哪些人,是乡镇(街道办)党委必须记在心中、抓到手巾的问题。在基层实践中,笔者认为,村子往哪儿走,要看一个人,村子强不强,在于一批人,村子有没有“主心骨”,靠的是党员和支部,村子民主不民主、风气正不正,还得有一批爱说“闲话”、管“闲事”的人。  相似文献   

11.
在三年抗美援朝战争中,辽宁共有74374人参军,13374人牺牲,2462297人参加各种战勤工作,这一数字占当时辽宁人口总数的11.7%。辽宁人民无私忘我的战勤支援,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丰碑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2.
政声人去后。一个人在百姓心中地位如何,是留下骂名还是立起一座永不磨灭的心碑,不用去问,不用去刻意追求,看一看那万人送行的场景,听一听百姓那发自内心的哭泣声,便深知邓平寿在百姓心中的分量。  相似文献   

13.
苗杰 《党建文汇》2004,(4):37-37
如今是信息社会.信息传递应该没什么问题。可记者在潜江、长丰、蒙城、鹿邑等县,走一处问一处,见一人问一人,看知不知道一号文件,知不知道中央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结果不少人都说不知道。  相似文献   

14.
选择倾听     
一个印第安人和他的朋友,在美国纽约繁华的街市曼哈顿散步,人声车声,鼎沸嘈杂。可是,印第安人说他听见了蟋蟀的叫声。朋友摇头不信,认为这是印第安人的幻觉。印第安人径直走到一处花坛,在花坛的草木底下,他的朋友惊讶地看到了正在呜叫的一只蟋蟀。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用一本书,填补了一座城市众多心灵对城市历史记忆的空白。这个人就是罗渝,他用《上清寺在哪里》,在重庆掀起了一股追寻历史的旋风。  相似文献   

16.
弈人     
贾平凹 《党课》2013,(20):116-118
在中国,十有六七的人识得棋理,随便于何时何地,偷得一闲,就人列对方,汉楚分界,相士守城保帅,车马冲锋陷阵,小小棋盘之上,人皆成为符号,一场厮杀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7.
姬建民 《党建》2010,(4):50-50
有位朋友在闲聊时说,现在干部任用上存在一种“洗碗效应”,好比大家一起吃饭,有的人吃完一抹嘴就走了,有的人等着洗碗。长期洗碗的人,打破碗的几率势必高些,就会经常受到斥责,不洗碗的人反倒没有错误。  相似文献   

18.
理智的人生     
燕秦 《湘潮》2013,(5):1-1
有的人在幸福里头.却身在福中不知福;有的人在幸福外头,却苦中觅乐,自娱自乐,自得其乐。有的人在寂寞里头,却甘于寂寞,把寂寞当成一种享受;有的人在寂寞外头,却生怕寂寞时刻准备与寂寞作战,逃离寂寞。  相似文献   

19.
一、靠奋斗,从学徒到成长为国有公司总经理。1964年,初中未毕业的黄捷带着儿时的梦想,招进了人人羡慕的柳州拖拉机厂,做了一名学徒工人。柳州拖拉机厂在当时可说是闻名区内外的大型国营企业,能进到这个厂就是一种荣耀。  相似文献   

20.
人的受动性是人本身所固有的属性,是一种包含人的能动性在内的人的本质力量的潜在存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掩盖,表现出物占统治地位、见物不见人的现象,即人与人相异化。人们崇拜物的神秘力量,产生了拜物教现象,其实拜物教只是一种虚幻的形式。马克思认为要消除异化劳动和拜物教,必须消灭私有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