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养生思想是以古代中国传统生命哲学思想为基础,具有浓郁东方色彩及独特效果的健身延年理论和方法。其中"气一元论"思想对养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气在中国古典文化里,是一个特定的哲学范畴,它是构成万物的本原,是万物之间的中介,运动是它的根本属性。人体的气,充斥于全身而无处不在,养生防病就在于调气。  相似文献   

2.
资化源学说是祖国医学理伦全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资其化源"首见于<内经>,与易学思想、五运六气学说密切相关.历代箕家不断探索发挥,使资化源理论的内容由抽象到具体,由零散到集中,进而形成一个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的学说体系,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书法在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之中有其独特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本文从书法艺术理论中"气"范畴的角度,对"气"做了各个层次和方位的考察.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中"气"是阐明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的理论基础,体现在疾病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中医"气"理论的关键在于"气化-调控"系统,需要从"气化"的概念、原理、表现、形式和"调控"的概念、原则、形式以及"气化-调控"理论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文心雕龙·养气》篇为本,结合其它篇章,探讨了刘勰“气”之思想来源,“气”之概念在中国思想史及文艺理论史中的流变。文章认为,《养气》中“气”为“元气”,即生命力,是物质性与精神性兼具的,充塞于天地之间,形诸作家作品的万物之本。  相似文献   

6.
"透热转气"法作为温病营血分的重要治法,其内涵和用法一直受到广泛讨论和关注。"透热转气"的核心与根本在于清泄营热、开达郁闭、消除气营阻隔,从而顺从热性开泄的特点将其消散于外。"开郁泄热"实为"透热转气"临床应用的要旨。  相似文献   

7.
中医之中风相当于现代医学脑血管病中的脑出血、脑梗死,又称"脑卒中".中医认为中风病机为风、火、痰、气、血、瘀,而笔者认为尤与"气"密切相关,本文就此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中所蕴涵的厚重的人文因素为诸子百家吸纳和推崇,成为古人治国安邦的基本观点及方略.现代"和谐"理念源于中国古代的"和合"思想,其所传承的人文精神不仅惠及中国民众,而且将对整个世界未来发展的模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是山东大学的校训。这一校训指出了山大人所应达到的为人、为学之境。"气有浩然"意在"为人",在平时的修养中要形成立于天地之间的正气;"学无止境"意在"为学",对知识的追求应保持一种虚心、积极的心态。这一校训恰当地概括出山东大学百余年的追求,承载着人们对山东大学的期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文心雕龙&#183;养气》篇为本,结合其它篇章,探讨了刘勰“气”之思想来源,“气”之概念在中国思想史及文艺理论史中的流变。文章认为,《养气》中“气”为“元气”,即生命力,是物质性与精神性兼具的,充塞于天地之间,形诸作家作品的万物之本。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对"德治"进行了明确的表述,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德治思想的源头。孔子的"德治"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上。当前我们在依法治国基础上倡导以德治国必须对孔子的"德治"思想进行扬弃,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德治"本质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德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石油精神是推动天然气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和推进世界一流企业文化立企的不竭动力。川油精神是石油精神的重要组成。建设"气大庆"是中国石油坚守"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天然气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相关重大问题。西南油气田作为"川油精神"和"气大庆"的主要建设者,应深刻认识新时代文化建设要求,把握大型油气田企业属性,深学深悟建设"气大庆"初心,直面困难与挑战,积极践行和彰显石油精神时代使命,勇于担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责任;坚持走文化引领发展之路,积极探索传承弘扬石油精神新路径,大力推进"气大庆"建设。  相似文献   

13.
退溪在太极、理、气的关系问题上基本与朱熹同一条思路上发展,但作为朝鲜的"朱子",也具有自己独创的研究和发展.他提出了:"理帅气卒","理贵气贱"的命题,肯定了理与气在时空上的共存,避免了朱熹"理先气后"的理论矛盾.然而赋予给"理"一个尊贵的价值地位,其用意在于道德实践中强调道心或仁义礼智四端的主导作用和地位,使王尊民贱之说合理化、正当化.  相似文献   

14.
孟子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孔子关于"美"的学说也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其人格美思想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以"充实之美"为内在要求,以"阳刚之美"为核心内容,在战国诸子思想中独树一帜,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文化丰碑和精神典范,对塑造个人崇高的文化心灵和阳刚型的"大丈夫人格"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重庆气矿长期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一个重要动力,源自气矿党委大力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实施党建领域的管理提升,使企业的党建与生产经营同步推进、互促共赢,取得了"党建强力则发展强劲"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德育是一个丰富的文化遗产,有优秀的内容,独特的方法,而西方古代德育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三哲"的思想对后人的启迪很大。中西古代德育理论在内容、方法、原则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本文试图对中西古代德育分几个方面进行简要比较,达到对古代德育思想的清楚认识,从而为丰富德育理论,搞好德育建设作出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德治"思想从西周开始,经春秋到西汉就已理论化.西周周公代表的春秋时期的德治思想以"仁政"为核心,是长期统治实践中德与刑价值选择的结果;汉代董仲舒继承了春秋德主刑辅思想,并进一步强调道德教化的治国工具作用,将儒家的德刑观进一步系统化,建立了"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使古代"德治"思想最终形成,从而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气辨析     
正气属中医学的气学范围,是一身之气或人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正气以其运动而发挥防御、调节、修复等作用,具有物质运动的自然科学属性。正气分布到腑腑经络,则为脏腑经络之气;分布到脉之内外,则为营气和卫气。脏腑经络之气和营卫之气的防御、修复和调节作用,可因其构成成分和所在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都是正气的功能体现。  相似文献   

19.
儒家以孔子为创始人,以他和孟轲、荀况为主要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最早形成的学派,也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学派.儒家法律思想集中体现于"礼治"、"德治"、"人治"思想,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支配了中国古代法律几千年.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的"礼治"思想,代表了儒家的"礼治"思想.孔子的"礼治"思想,影响、渗透于古代、近代乃至现代的立法、司法活动,内化在人们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中,积淀成中国人特有的法律思想和法律意识,这必然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墨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其"兼爱"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从"兼爱"入手,可以看到"交相利"与"非攻"以及阐述"兼爱"思想的现代价值。从而使我们对墨子的"兼爱"思想有一个全面的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